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辅导手册

封面

作者:李政军

页数:314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30017854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辅导手册》编著者李政军。
本书本着由浅入深和讲练结合之原则,集作者二十多年学习、研究和讲授宏观经济学之心得,准确定义每一个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系统讨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即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并借助国内著名高校的数百道典型考研试题,许多试题甚至通过一题多解的方式加以解析,来演示这些概念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本书不是简单地展示高鸿业版教材的基本内容,而是对高鸿业版教材基本内容的系统化和深化。

作者简介

李政军,1963年生,男,重庆江津人,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西方经济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创新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江苏省民营经济研究基地研究员。分别于1988年和1997年获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89年开始从事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主要为本科生讲授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课程。

本书特色

     本书以高鸿业教授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
部分)的各个版次为蓝本,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 论、扩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包括is—lm模型和is
—lm—bp模型)、一般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即ad— as模型)和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是索洛模型)的框架
内,系统讨论了国民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率等主要 宏观经济变量波动与增长的原因、传导机制和政策含
义。由李政军编著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辅导手 册》本着由浅入深和讲练结合之原则,集作者二十多
年学习、研究和讲授宏观经济学之心得,准确介绍每 一个宏观经济模型的假设前提、理论含义和政策含义
,并以国内著名高校的数百道典型考研试题,许多试 题甚至通过一题多解的方式,演示这些模型的基本内
容和相互关系。《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辅导手册》 不只是简单地展示高版教材的基本内容,更是对高版
教材基本内容的系统化和深化。因此,本书既是宏观 经济学初学者的辅导手册,也是有志参加研究生宏观
经济学入学考试学生的提高手册。 

目录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与乘数 

  第二节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与财政政策 

  第三节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与国际收支的收入调节机制 

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第一节 投资函数 

  第二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 

  第四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 

  第五节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is—lm模型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一节 财政政策与挤出效应 

  第二节 货币政策与货币传导机制 

  第三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使用 

  第四节 银行制度与货币政策工具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第二节 劳动市场的供求模型与失业 

  第三节 总供给曲线与ad—as模型 

第十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一节 通货膨胀理论 

  第二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第十九章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第一节 is—lm—bp模型 

  第二节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三节 is最—lm最模型与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附录:国际收支的弹性理论与马歇尔勒纳条件 

第二十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第一节 不考虑技术进步的索洛模型 

  第二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第二十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第一节 消费函数 

  第二节 投资函数 

  第三节 货币需求函数 

第二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 

  第一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第二节 新凯恩斯经济学

 

节选

《西方经济学&lt;宏观部分&gt;辅导手册》编著者李政军。 本书本着由浅入深和讲练结合之原则,集作者二十多年学习、研究和讲授宏观经济学之心得,准确定义每一个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系统讨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即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并借助国内著名高校的数百道典型考研试题,许多试题甚至通过一题多解的方式加以解析,来演示这些概念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本书不是简单地展示高鸿业版教材的基本内容,而是对高鸿业版教材基本内容的系统化和深化。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辅导手册》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369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