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现代作家论科学与人文

封面

作者:俞兆平,王文勇

页数:252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4954019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五四时期科学主义的盛行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必然,但它同时冲毁了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体系,引发中国知识界、思想界,包括文学界的人士在接纳西方科学大潮时的不同态度与反响,引爆了中国思想文化界在1923年的一场“科学与玄学”的大论战。这场论战渗透到了中国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文学领域亦受其深刻影响。中国现代作家虽然直接参与论战的不多,但这场论战的各种观点在而后他们所写的著作与论文中却一再出现。

  本书选择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文论家,从史料出发,回归历史语境,以他们对于科学与人文关系的态度、立场,以及学理论析与价值判断,分别整理、归纳为如下四种形态。

  第一,在人文与科学对峙困境中面临两难选择,其代表人物为王国维与梁启超;
  第二,主张科学与人文两者共容互动,希冀合题,其代表人物为早期鲁迅、徐志摩、林语堂、梁宗岱;
  第三,推崇科学,肯定科学在中国现代化转型中的正值效应,其代表人物为胡适、郭沫若、茅盾;
  第四,抗衡科学主义的压制,强调重建人文精神的价值体系,其代表人物是以吴宓为首的学衡派,以及梁实秋、闻一多、丰子恺等。
 
 

作者简介

俞兆平,1945年生,福建福清人。1982年厦门大学研究生院文艺学专业毕业,文学硕士,后留校任教、任职,从事美学、文艺理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为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厦门大学学报》主编,现任福建省文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会长、福建省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等。日本九州大学、香港岭南大学、台湾联合报系等访问学者。王文勇,1979年生,江西进贤人。文学博士,江西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美学、文艺理论、中国现代文论及中国当代文化等教学与科研工作。

本书特色

       
长期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忽略了科学主义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作家,以及现代文学思潮的影响。本书在科学与人文对峙的历史语境中,对中国现代作家的态度立场、学理判断与价值选择等回顾与反思,仅在史料的收集、梳理与归纳上,便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而对其深入的考察和思辨,更是填补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这一界域上的空白。
 

目录


第一章    科学与人文关系的历史脉络
 第一节  人类思想史上一个重大命题
 第二节  西方科学与人文关系的历史脉络
 第三节  中国古代科学与人文关系状况
 第四节  中国近代对科学的接纳及冲突
 第五节  中国五四时期科学主义语境的形成
 
第二章    近代中国科学与人文对峙之困境
 第一节  王国维: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
 第二节  梁启超:理智用科学,情感超科学
 
第三章    科玄论战:困惑中的价值分歧
 第一节  科玄论战与中西文化论战
 第二节  科玄论战涉及的命题
 第三节  科玄论战的影响及意义
 
第四章    科学与人文的互动共容
 第一节  早期鲁迅:致人性于全,不使之偏倚
 第二节  徐志摩:人文的“圣水”洗涤科学的“斑点”
 第三节  林语堂:“可见”与“不可见”有融合之势
 第四节  梁宗岱:诗是真底最高与最终的实现
 
第五章    崇奉科学主义思潮
 第一节  胡适:科学,全国一致的崇信
 第二节  郭沫若:吸吮欧西的纯粹科学的甘乳
 第三节  茅盾:自然主义的真精神是科学的描写法
 
第六章    抗衡唯科学主义
 第一节  学衡派:物事与人事,各有其律
 第二节  梁实秋:文学批评不是科学
 第三节  闻一多:科学是艺术底仆役
 第四节  丰子恺:美是真善的完成
 
附  录    科学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
 ——以《新青年》杂志为个案的论析
 
后  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现代作家论科学与人文》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369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