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易堂九子研究

封面

作者:马将伟

页数:527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0974886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作者力图从基本文献入手,原原本本,把隐居于翠微峰的易堂九子独特的地域自然与人文环境、文化传统、师友、诗学与文化主张,以及他们与历代的遗民、与明代其他地区的遗民群体的异同……尽可能地展示出来,以还原这一段独特的历史。书中对于易堂九子这个学界尚未足够重视的一个文人群体的生活、心态、师友交际、学术与文风、诗学与诗风以及他们的地位与影响皆有比较全面深入的论述。

作者简介

马将伟,中山大学文学博士,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广州大学俗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力图从基本文献人手,原原本本,把隐居于翠微峰的易堂九子独特的地域自然与人文环境、文化传统、师友、诗学与文化主张,以及他们与历代的遗民、与明代其他地区的遗民群体的异同……尽可能地展示出来,以还原这一段独特的历史。虽然历史是不可能还原的,我们也无法回到历史现场,但我们仍可以凭借文献与自己的体验去想象历史,尽可能地接近历史。本书最有价值之处,就是为我们提供了这种可能。它对于易堂九子这个学界尚未足够重视的一个文人群体的生活、心态、师友交际、学术与文风、诗学与诗风以及他们的地位与影响皆有比较全面深入的论述。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易堂文人群体之形成
  第一节 易堂文人群体形成的时代境况
    一战事之惨烈
    二政令之酷急
    三  易堂“结社”与“性命共保” 
  第二节 易堂文人群体形成的文化因素
    一  明代文人结社与讲学风气的影响
    二  明代文人雅集、诗酒风流等重文艺之风的浸润
    三  前代遗民生活方式的榜样作用
  第三节 易堂文人群体的性质
    一  易堂文人群体的组织形态
    二魏禧的领袖作用
    三  易堂诸子的结社意识
    四  易堂文人群体的性质
第二章“以生为寄,以死为归”:易堂九子生存状态之考察
 第一节   “出”“处”之间:魏际瑞之游幕及其悖论性生存
第三章 “以朋友为性命”:易堂师友录
第四章 易堂学术与易堂文风
第五章 易堂诗学与诗风
附录 易堂九子著述考录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易堂九子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366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