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法】托马·施来塞
出版社:深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55074019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莫娜的眼睛:如果52周以后你将失明,你会做什么?
内容简介
10岁的巴黎女孩莫娜短暂地失明了,但查不出病因。外公担心她以后再也看不到东西了,便决定每周三带她去参观巴黎最著名的三大博物馆:卢浮宫、奥赛博物馆和蓬皮杜艺术中心,每周欣赏一件艺术作品。这样,即使以后真的失明了,她也不会有遗憾,因为世界上最美的东西她都已经看过了。
在参观的过程中,外公将艺术史知识拆解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莫娜去思考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并让她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审美力。这场艺术疗愈之旅持续了52周,莫娜在外公的陪伴下,一点一点敲开了艺术的大门,也收获了战胜病魔的勇气与信心。
莫娜的间歇性失明是什么造成的?她还能痊愈吗?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托马·施莱塞(Thomas Schlesser),艺术史学家、作家,哈同-伯格曼基金会博物馆馆长,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教授,著有《卢浮宫指南》《艺术审查五百年》《做梦:从启蒙艺术到广告的噩梦》等。
译者简介:
黄雅琴,法语编辑、翻译,傅雷翻译奖获得者,译有《我要在你的坟墓上吐痰》《莫奈的两个悔恨》《为什么我自己的书一本没写》《语言的第七功能》等,2021年凭借《男孩》获傅雷翻译出版奖。
程静,武汉大学法语系副教授,曾任巴黎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译著有《七十五页》《工厂出口》《正确和孩子说话》等。
余宁,自由译者,译有《记忆之场》《机械心》等。
相关资料
“全世界都在争相阅读的书。”——《费加罗报》 “一本征服全世界的书,用52件杰作,带你发现世界和生命的美。”——《世界报》 “一首美与智慧的颂歌。”——《巴黎人报》 “一本艺术启蒙和人生启蒙之书。”——《法国文化报》 “现象级的小说,让读者争相涌向博物馆。”——《电视全览》节选一
1
桑德罗·波提切利
学会接受
玻璃大金字塔吸引了莫娜的注意。它从卢浮宫的砖石围院中异军突起,亮闪闪的,映着11 月寒冷的阳光,令莫娜着迷。外公话不多,但莫娜还是看出他兴致很高,因为他不但灵活地摆动着双臂,还温柔地牵着她的小手,这是幸福的证明。尽管沉默着,他却像孩童一样散发着喜悦。
“金字塔可真漂亮啊,外公!像顶大斗笠。”莫娜一边穿过广场上的人群,一边赞叹。
亨利笑着,看到她这样,又不禁怀疑地努努嘴。这副怪表情把小姑娘逗乐了。他们进入玻璃建筑,通过安检,乘坐扶梯一下子就来到了如火车站和机场一般大的巨型大厅,接着走向了德农馆一侧。这里拥挤得令人窒息。没错,窒息,因为涌进知名博物馆的游客大多并不清楚自己的目的,于是形成了停滞、犹豫甚至有些慌乱的人群,结果阻碍了自己的脚步。
亨利在一片嘈杂中弯下细长的双腿,与外孙女平视。有重要的事要告诉莫娜时他总会这样。他浑厚低沉的嗓音清晰地盖过了周围的吵闹,要说这嗓音使整个宇宙的争论与怨言都归于平静也不为过。
“莫娜,我们俩以后每周都来博物馆看一件展品,每次只看一件,不多看。你看身边的这些人,他们想一次性看完全部,所以失败了,他们不懂得量力而为。我们会做得更聪明、更有技巧。我们每次从一件作品开始,起初我们不交谈,看过几分钟后,我们再来交换想法。”
“是吗?我还以为我们要去看医生。”(她差点就要说出“儿童心理医生”来,但又怕记错了词。)
“告诉我,莫娜,你想去看心理医生吗?这对你来说很重要?”
“你完全说到我心里去了!什么都比看医生好!”
“那好,小宝贝,如果你用眼睛好好看我们说的这些展品,就根本没必要去看其他的什么。”
“真的吗?难道不是必须去看……(她还在纠结这个词,只好选了个保守的)…… 医生吗?”
节选一
1
桑德罗·波提切利
学会接受
玻璃大金字塔吸引了莫娜的注意。它从卢浮宫的砖石围院中异军突起,亮闪闪的,映着11 月寒冷的阳光,令莫娜着迷。外公话不多,但莫娜还是看出他兴致很高,因为他不但灵活地摆动着双臂,还温柔地牵着她的小手,这是幸福的证明。尽管沉默着,他却像孩童一样散发着喜悦。
“金字塔可真漂亮啊,外公!像顶大斗笠。”莫娜一边穿过广场上的人群,一边赞叹。
亨利笑着,看到她这样,又不禁怀疑地努努嘴。这副怪表情把小姑娘逗乐了。他们进入玻璃建筑,通过安检,乘坐扶梯一下子就来到了如火车站和机场一般大的巨型大厅,接着走向了德农馆一侧。这里拥挤得令人窒息。没错,窒息,因为涌进知名博物馆的游客大多并不清楚自己的目的,于是形成了停滞、犹豫甚至有些慌乱的人群,结果阻碍了自己的脚步。
亨利在一片嘈杂中弯下细长的双腿,与外孙女平视。有重要的事要告诉莫娜时他总会这样。他浑厚低沉的嗓音清晰地盖过了周围的吵闹,要说这嗓音使整个宇宙的争论与怨言都归于平静也不为过。
“莫娜,我们俩以后每周都来博物馆看一件展品,每次只看一件,不多看。你看身边的这些人,他们想一次性看完全部,所以失败了,他们不懂得量力而为。我们会做得更聪明、更有技巧。我们每次从一件作品开始,起初我们不交谈,看过几分钟后,我们再来交换想法。”
“是吗?我还以为我们要去看医生。”(她差点就要说出“儿童心理医生”来,但又怕记错了词。)
“告诉我,莫娜,你想去看心理医生吗?这对你来说很重要?”
“你完全说到我心里去了!什么都比看医生好!”
“那好,小宝贝,如果你用眼睛好好看我们说的这些展品,就根本没必要去看其他的什么。”
“真的吗?难道不是必须去看……(她还在纠结这个词,只好选了个保守的)…… 医生吗?”
“不用去看。我以世间的美起誓。”
最
在楼梯上绕了好大一圈之后,亨利和莫娜来到一个不大的展厅,经过这里的人虽不少,却几乎没人停下来看一看挂在这里的作品。亨利放开外孙女的手,极其温柔地对她说:
“现在,莫娜,你好好看看。花上几分钟,爱看多久就看多久,用心地看一看。”
莫娜有些惊慌地站在这幅严重受损的画前。画上有几处缺损,好多地方有严重的裂痕,一眼看去,感觉这幅画在向现在讲述它已经褪色的遥远过去。亨利也在看画,不过他更多是在观察外孙女的反应。只见她一会儿皱皱眉毛,一会儿又强忍笑意。他知道,一个10岁的小女孩,即便像莫娜这样活泼好奇、聪明敏锐,要她立刻就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作品心醉神迷,也是不可能的。他知道,与人们广泛接受的观点相反,领略艺术的深度需要时间的积累,这是长期的练习,是无法顿悟的。他还知道,因为是外公的要求,所以莫娜一定会严守规则,即便有些困惑,她依旧不会敷衍,必定在认真观察那些形状、颜色和材料。
画面简单分为几部分。左侧似有一座喷泉,喷泉前面有四位年轻女子,她们如柱子般站着,有着卷曲的长发,长得非常相似。她们手挽着手,仿佛交缠成用人组成的花环,其衣着颜色不一:第一位是绿色加淡紫色,第二位是白色,第三位是粉色,第四位是橙黄色。这支队列似在前行,在队伍前方,也就是画面右侧,第五位年轻女子独自站在素色的背景中,她极其美丽,身着精致的大红色垂褶衣裙。她似乎也正向前走去,仿佛在迎接前方的这支队列。她手臂前伸,把一块布举到对面的粉衣女子胸前,布里面小心翼翼地藏着什么东西。是什么东西?不得而知。画面上的这部分图案不见了。在近景的一角,还有一个金发的小男孩,他侧向而立,面带微笑。装饰部分整块脱落了:右侧的场景几乎缺失,只有半截褪色而模糊的柱子,与左侧的喷泉相对应。
莫娜坚持看着,但6 分钟已是极限。在一幅残蚀的画前盯6 分钟可真是从未有过的痛苦体验啊。于是她转向外公,用自己独享的任性率先开口:
“外公, 这幅油画太破烂了! 你的脸跟它一比, 都是崭新的了……”
亨利看了看画作上饱经风霜的所有痕迹,蹲了下来。
“你可要好好听着,不要在这乱说……你说这是一幅‘油画’!错了,莫娜,这可不是‘油画’。这是一幅‘壁画’。你知道什么是壁画吗?”
“我想我知道…… 但我忘了!”
“壁画就是画在墙上的画,它非常脆弱,因为一旦墙损坏了——墙极易随着时间而风化——画也就损坏了……”
“那为什么艺术家要把画画在墙上呢?因为这里是卢浮宫吗?”
“并不是你想的那样。艺术家的确想在卢浮宫画壁画,因为卢浮宫是全球最著名的博物馆,他们自然很希望把自己的作品直接画在这里,成为建筑的外皮。但是,莫娜啊,卢浮宫一开始可不是博物馆,它成为博物馆只是近200 年的事。以前,这里是城堡,住着国王和他的侍从。这幅壁画的作者大约在1485 年创作了这幅作品,不是在卢浮宫的墙壁上,而是在佛罗伦萨一座别墅的墙上。”
“弗洛朗丝?(她不自觉地摸了摸脖子上的吊坠。)我记得这是你未婚妻的名字,在外婆以前的未婚妻,是不是?”
“我倒不记得了,不过也并非不可能!现在听好啦。佛罗伦萨是意大利的一座城市,准确地说,是托斯卡纳大区的一座城市。那里是我们所说的文艺复兴的摇篮。15 世纪时,佛罗伦萨变得非常活跃,因商业和银行业的发展,这座城市大约有10 万居民,异常繁荣。于是,社会上层的宗教人士和政治权贵,甚至是一些普通市民,他们都希望通过扶持同代人的创作来进行投资和彰显威望。他们就是伟大的赞助者。随后,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们受此感召,接受他们的委托,创作出异常美丽的画作、雕塑和建筑。”
“这些艺术品都是由黄金打造的,我敢打赌……”
“不完全是。在中世纪,确实有一些绝美的画作覆着大量金箔。这既赋予了作品价值,又象征着圣光!但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已由追求金色画面带来的冲击力,过渡到如何更好地展现画中景象的真实性,比如人物的神态,动物,运动中的生灵、事物或海与天。”
“就是说更爱大自然了,对吗?”
“非常正确。人们开始热爱自然。但注意,我们这里所说的自然,并非只限于那些从土地生长出来的东西。”
“哦,那还有什么?”
“还包括更抽象一点的人性。所谓人性,就是我们深层的内在,兼有我们的阴暗面和光明面,我们的缺点和优点,我们的恐惧和希望。艺术家希望去加以改善的,正是这种人性。”
“那该怎么做呢?”
“如果你有花园,你就会知道该如何善待天然,让它百花盛开。这幅壁画就是在尽力展现人性,它在向你传达一些浅显却本质的东西,你应该终生牢记,莫娜。”
但莫娜捂住耳朵,闭起双眼,好像要与老人对着干一样,既不想听也不愿看。几秒钟后,她悄悄睁开一只眼睛,偷看外公的反应。老人漫不经心地笑着。于是,她停下了小动作,调动起全部精力。因为她感到,在经历了这漫长几分钟的沉默、思考和讨论后,经历了在眼前这幅受损的画所展开的小小旅程后,外公终于要向她透露深藏于心底的秘密了。
亨利示意她看向画面上一块模糊的区域,那里似乎有什么东西,被右侧的年轻女子捧在手里。莫娜照做了。
“左侧队列中的四个女子分别是维纳斯和美惠三女神,她们是慷慨的神明。她们送给右侧的少女一件礼物,看不出是什么,因为那部分画面不在了。莫娜,美惠三女神是一种寓意,她们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你永远不会遇到她们,但她们代表了重要的价值。她们代表了我们成为善于交际和热情好客的社会生灵的三个阶段,也就是我们成为真正的人类的过程。这幅壁画讲述了这个三阶段是多么重要,它试图深入我们每个人的内心。”
“三个阶段?是哪三个阶段呀?”
“第一阶段是懂得给予,第三阶段是懂得回报。在这两者之间还有一个阶段,缺了它就什么都不可能,它就像拱门正中的拱心石,支撑起全部的人性。”
“那它是什么,外公?”
“你看一下,右侧的年轻少女,她在做什么?”
“你跟我说过:她很幸运地得到了一份礼物……”
“没错,莫娜。她得到了一份礼物。这是最重要的事情:‘学会接受’。这幅壁画所表达的是,我们必须‘学会接受’,为了成就伟大而美丽的人性,就必须准备好接受:接受他人的好意,接受他人释放出善意的渴望,接受自己未曾拥有或还未成为的样子。接受的人总会有回馈的时候,但为了回馈,也就是说再次给予,他必须先学会接受。你懂了吗,莫娜?”
“你的故事真复杂,不过,我想我懂了……”
“我知道你能懂!你看,这些女士如此美丽,这样的画面如此柔和优雅,这条不间断的线条没有任何障碍、没有任何游移,它表达了这种连续的重要性,这条线条连接了人类彼此,改善着人性:给予、接受再回馈,给予、接受再回馈;给予、接受再回馈……”
莫娜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她尤其不想让外公失望。她已经在之前的对话中耗尽了才智,此时不敢再吭声,生怕再暴露自己过于天真的想法,因为她很清楚,外公对她所讲的,包括带她来这座大博物馆,都是为了让她变得更成熟一点。此刻她只觉得迫切,因为这种对成长的呼唤,这份探索新世界的狂热,对她有着极大的牵引力,尤其是因为这种呼唤来自亨利,她敬仰的亨利。然而她内心深处有种可怕的预感,那些离去的东西再也不会复返。童年的结束尽管还很遥远,她却能真切地体会到那种鲜活的遗憾,令她揪心。
“我们走吗,外公?出发吧?”
“好的,莫娜!走吧!”
亨利重新牵着她的手,两人慢步离开了卢浮宫,一路上没再说话。外面,夜幕开始降临。亨利并非不知道外孙女内心的动摇,但也绝不认同虚假的美化,拒绝只谈论人生幸福、圆满和快乐的时刻。
不,他很清楚,生命在崎岖的部分才能彰显其意义,这些崎岖,一旦经过时间的筛选,就会变成珍贵而丰富的材料,美丽且有益的养分,使生命真正地成为生命。
不过,出自儿童的天性,莫娜的烦恼并未持续多久:回家的路上,她一边轻盈迈步,一边哼唱起来。亨利没有打断她,对他来说,这些都是动人的时刻。快到家的时候,莫娜突然停了下来,又想起他们为逃避看儿童心理医生而进行的密谋。她睁着大大的蓝眼睛,调皮地歪过小脑袋,为他们欺骗父母的恶作剧而大笑。
“外公,万一爸爸妈妈问起来,今天去看的医生叫什么名字,我该怎么说?”
“就说他叫波提切利医生。”
本书特色
★现象级小说,火爆全球:版权已售近70个国家,将被翻译成37种语言。
★霸榜法国亚马逊畅销榜·Top 1:上市仅3个月,法国累计销量近30万册(2024年2月上市)。
★艺术版《苏菲的世界》:风靡世界的艺术启蒙和人生启蒙之书,借祖孙两人每周的博物馆之约,,架起了艺术和生活之间的桥梁,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美、对生活的赞叹与好奇。
★影视化·温暖治愈:影视版权已卖出,将被改编为电影。
★名家翻译·流畅好读:傅雷翻译出版奖获得者黄雅琴领衔翻译。
★52件西方艺术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名家作品:走进艺术家的故事,了解不同艺术家的风格,感受世界艺术史的绚烂。
★国外大奖· 读者喜爱:入选2024法国RTL读书栏目文学大奖
目录
目 录
序幕 再也看不见了了…………………………001
第一部分 卢浮宫
1 桑德罗·波提切利
学会接受……………………………………..018
2 列奥纳多·达·芬奇
笑对人生…………………………………….. 025
3 拉斐尔
超脱一点……………………………………… 032
4 提 香
发挥想象力…………………………………….. 038
5 米开朗琪罗
从肉体中解放…………………………………….044
6 弗兰斯·哈尔斯
重视小人物………………………………………050
7 伦勃朗
认识自己……………………………………….057
8 约翰内斯·维米尔
无限小,无限大…………………………………………064
9 尼古拉·普桑
无所畏惧……………………………………………………….071
10 菲利普·德·尚帕涅
永远心怀希望…………………………………………..078
11 让- 安托万·华托
欢庆背后有忧伤………………………………………….085
12 安东尼奥·卡纳莱托
让世界暂停…………………………………………….092
13 托马斯·庚斯博罗
表达情感…………………………………………….099
14 玛格丽特·热拉尔
性别没有强弱之分……………………………………..105
15 雅克-路易·大卫
借古“奉”今………………………………………..112
16 玛丽-吉耶曼·伯努瓦
消除一切歧视……………………………………….. 119
17 弗朗西斯科·德·戈雅
妖魔无处不在………………………………………… 126
18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
闭上身体的眼睛……………………………………….. 133
19 威廉·透纳
万物都是微粒…………………………………………. 140
第二部分 奥赛博物馆
20 古斯塔夫·库尔贝
放声喊,往前走………………………………………148
21 亨利·方丹- 拉图尔
逝者与生者共存……………………………………….156
22 罗莎·博纳尔
人畜平等…………………………………………….164
23 詹姆斯·惠斯勒
世间神圣莫过于母亲……………………………………171
24 朱莉亚·玛格丽特·卡梅隆
生命在模糊中奔涌……………………………………..178
25 爱德华·马奈
少即是多…………………………………………….186
26 克洛德·莫奈
万物流变………………………………………….. 193
27 埃德加·德加
舞出人生……………………………………………200
28 保尔·塞尚
去吧,斗争、烙印、坚持……………………………….207
29 爱德华·伯恩- 琼斯
珍爱忧郁…………………………………………..214
30 文森特·梵高
定住你的眩晕……………………………………….221
31 卡米耶·克洛岱尔
爱是欲望,欲望是缺憾………………………………..228
32 古斯塔夫·克利姆特
万岁,死亡的脉动…………………………………. 235
33 威尔汉姆·哈默修伊
说出你的内心…………………………………….. 243
34 皮特·蒙德里安
化繁为简………………………………………… 251
第三部分 蓬皮杜艺术中心
35 瓦西里·康定斯基
在万物中捕捉灵光…………………………………………260
36 马塞尔·杜尚
让混乱无处不在…………………………………………..267
37 卡齐米尔·马列维奇
赋予自己权力………………………………………….274
38 乔治娅·欧姬芙
世界是一具肉体………………………………………..280
39 勒内·马格里特
倾听你的潜意识…………………………………………286
40 康斯坦丁·布朗库西
向上看………………………………………………..293
41 汉娜·霍希
编织你的存在………………………………………….299
42 弗里达·卡罗
杀不死你的将使你更强大……………………………….. 305
43 巴勃罗·毕加索
必须打破一切………………………………………….311
44 杰克逊·波洛克
恍恍惚惚…………………………………………….318
45 妮基·德·圣法勒
男人的未来是女人………………………………………325
46 汉斯·哈同
像闪电一样前进………………………………………..331
47 安娜- 伊娃·伯格曼
总是从零开始………………………………………….338
48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
走出阴影……………………………………………..346
49 路易丝·布尔乔亚
知道如何说“不”……………………………………..353
50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分离是一个需要抓住的机会………………………………360
51 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
自我存档…………………………………………….367
52 皮埃尔·苏拉热
黑色是一种颜色……………………………………….374
尾声 去冒险………………………………………..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