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低纬高原地区雷电监测预警方法研究与应用

封面

作者:张腾飞等著

页数:256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0295742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总结了近年来作者对低纬高原雷电特征及雷电监测预警方法研究成果,内容包括雷电活动空间分布及年、季、月和日分布特征,雷电形成的典型环流形势和气象条件,雷暴云的卫星云图结构、演变特征、云顶亮温与地闪活动的关系,雷暴云回波的结构、演变、特征指标与地闪的关系,地闪演变规律和演变函数,雷暴云大气电场演变特征和地闪预警阈值,雷电客观自动预警技术和方法,及雷电客观自动预警的建立和应用检验等,得出的结论可为强对流天气(尤其雷电)短时临近预报提供参考和依据。
本书可供从事气象科学研究、短期和短时预报业务人员及大气科学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特色

到目前为止,在众多雷电监测预警研究中,以雷电地域时空分布特征和个例研究偏多,雷电活动规律及预警方法和技术还缺乏较系统的认识和研究。同时,低纬高原地区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是全国雷暴高发区之一,雷电的形成和演变具有自身的特点,云南省年平均雷暴日数在80天以上,最南端的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年平均雷暴日数高达157天,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极其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平均发生雷电灾害事件300起以上,其中仅2005年的雷电灾害就造成人员伤亡142人,全省每年发生雷电灾害事件300起以上,其中雷击灾害是造成云南省伤亡人数最多的气象灾害之一。
因此,针对低伟高原地区多雷灾和雷电预警难度大的有关问题,张腾飞、尹丽云、张杰、谢屹然专著的《低纬高原地区雷电监测预警方法研究与应用》重点研究5个方面的问题:①云南雷电活动特征;②雷电形成的环流背景条件;③雷电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④雷电预警指标和方法;⑤雷电预警方程和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目录

第1章 云南雷电活动特征1.1 定义1.2 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1.3 地闪活动特征1.4 人工观测和闪电定位系统探测资料对比
第2章 雷电形成的环流背景2.1 雷暴天气过程特征2.2 雷暴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2.3 雷电形成的大气环境条件
第3章 雷电的气象卫星监测预警3.1 定义和分析方法3.2 中尺度对流雷暴系统演变和闪电活动特征3.3 中尺度对流雷暴系统结构和闪电分布特征3.4 中尺度对流雷暴系统闪电与云顶亮温演变关系
第4章 雷电的多普勒天气雷达监测预警4.1 雷暴的分类和分析方法4.2 单单体雷暴4.3 多单体雷暴4.4 超级单体雷暴4.5 线雷暴(飑线)4.6 雷暴过程地闪演变特征和演变方程
第5章 雷电的大气电场监测预警5.1 定义、资料来源和分析方法5.2 晴天大气电场特征5.3 雷暴云大气电场特征5.4 地闪的大气电场预警阈值
第6章 雷电客观自动预警方法和系统6.1 资料来源6.2 雷电客观自动预警方法6.3 雷电客观自动预警系统第7章 雷电客观自动预警系统应用7.1 系统运行情况7.2 雷电预警效果评估方法7.3 系统的雷电预警效果评估7.4 小结参考文献

节选

到目前为止,在众多雷电监测预警研究中,以雷电地域时空分布特征和个例研究偏多,雷电活动规律及预警方法和技术还缺乏较系统的认识和研究。同时,低纬高原地区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是全国雷暴高发区之一,雷电的形成和演变具有自身的特点,云南省年平均雷暴日数在80天以上,最南端的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年平均雷暴日数高达157天,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极其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平均发生雷电灾害事件300起以上,其中仅2005年的雷电灾害就造成人员伤亡142人,全省每年发生雷电灾害事件300起以上,其中雷击灾害是造成云南省伤亡人数最多的气象灾害之一。
因此,针对低伟高原地区多雷灾和雷电预警难度大的有关问题,张腾飞、尹丽云、张杰、谢屹然专著的《低纬高原地区雷电监测预警方法研究与应用》重点研究5个方面的问题:①云南雷电活动特征;②雷电形成的环流背景条件;③雷电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④雷电预警指标和方法;⑤雷电预警方程和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低纬高原地区雷电监测预警方法研究与应用》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365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