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区域中国与文化中国-文明对话中的施坚雅模式

封面

作者:陈倩著

页数:217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01012162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近年来,中外研究界均纷纷针对施坚雅模式在理论与方法上的不足开展了第三次”范式更新”。然而这次更新缺乏鲜明的方向和突破性的创造力,其重要原因即施坚雅模式太符合当代西方的中国观以及西方学术的话语机制、思维方式了。按照施坚雅模式的理路,中国被日益区域化、细碎化,不仅中国研究本身容易陷入欲近即远、欲内反外、欲中而西的怪圈;而且”中国”这样一个有着独特传统的历史与文明共同体也会被各种社会科学方法解剖得七零八落,”中国性”受到了根本质疑与挑战。因此,这种表面上”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研究模式实际上加深了中国思想界自近代以来的身份认同危机以及西方长期以来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化解构。在此语境下,越来越多以杜维明、萧凤霞为代表的中外学者开始强调”文化中国”的阐释维度。本书在全面评析施坚雅模式利弊得失以及中外学界相关对话的基础上,着重从思想文化领域的具体个案反思海外中国研究的视角与方法,以及中国如何在国际新一轮理论更新的契机中参与人文价值的建构。

本书特色

   
施坚雅模式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中国研究界“中国中心观”兴起的重要理论基础。它一方面使中国研究更为细化、深化,引起自费正清模式之后的新一轮范式革命;另一方面则使“中国”这样有独特传统的文明共同体被社会科学的诸种方法解剖得七零八落。因此,这种表面上“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研究模式实际上加深了中国思想界自近代以来的身份认同危机以及西方长期以来对中国的意识形态解构,从而引起大量热议。本书通过对施坚雅模式全面、细致的梳理,着重从思想文化领域反思海外中国研究的最新发展趋向、深层动因、优势与困境,以及中外学者就如何描述与处理“中国”的一次最为深入的对话。它对于我们理解后现代背景下海外的中国观以及追问中国该如何重塑民族文化共同体具有相当的实践意义。

目录

导  言 
第一章  从费正清到施坚雅
 第一节  费正清的中国图景 
 第二节  第二次范式更新
 第三节  文明对话中的汉学史写作
第二章  施坚雅模式的形成
 第一节  施坚雅的学说
 第二节  施坚雅学说的理论背景
 第三节  施坚雅模式中的其他学者
第三章  施坚雅模式的后效
 第一节  施坚雅模式的影响
 第二节  模式的跨文化传播与接受
第四章  价值与局限:关于模式的论评 
 第一节  施坚雅模式的价值
 第二节  中外学界对模式的反思
  一、来自人类学內部的抗辩:从萧凤霞到程美宝
  二、其他领域对模式的质疑和反思 
第五章  海外中国学的现代困境
 第一节  社会科学取向与整理国故运动
 第二节  施坚雅模式与思想文化地缘化研究
第六章  “区域中国”与“文化中国”
 第一节  虚构的历史?散落的文明?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区域中国与文化中国-文明对话中的施坚雅模式》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364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