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美] 约翰·惠特尼·霍尔
页数:278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10009931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约翰·惠特尼·霍尔编著的《日本史》是一部自前陶文化直到本世纪60年代的日本通史。原书1968年以德文出版,列入《费舍世界历史丛书》。经过大幅度修订后,1970年出了英文版,列入《三角洲世界历史丛书》,几十年来重印多次。英文版问世当年,即由尾锅辉彦教授译为日文。日译本的后记说,《日本史》虽采通史形式,但不像教科书那样网罗一切。名词术语较日本高校教科书为少,而深度可与日本所出多达20多卷的通史相匹敌,甚至有超过的内容。本书长于比较考察与历史联系现实,文字亦优美可读。
作者简介
约翰·惠特尼·霍尔(J.W.Hall),美国史学家,1950年在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先任教于密歇根大学,1961年以后在耶鲁大学任讲座教授,兼着一些有关东亚和日本的学术团体的领导职务。著有《日本参考和研究指南》、《500—1700年的日本政府和地方权力:以备前国为根据的研究》等。与詹森共同主编《早期近代日本制度史研究》,与马斯(Jeffrey P. Mass)共同主编《中古日本制度史论集》,与比尔兹利共同主编《通向日本的十二扇门》等。霍尔还是《剑桥日本史》四位主编之一。
周一良,历史学家。通晓数种外语,甚笃汉学,学贯中西。历任清华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北京大学历史系历史系教授,兼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亚洲史(后改亚非史)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主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日本史学会名誉会长。出版著作有:《中日文治维新的几个问题》、《中日文化关系史论》、《中外文化交流史》(主编)、《中日文化关系史论》等。
本书特色
本书确是材料可靠,论断平实,分析细致而辩证。分量上详今略古,17世纪以后约占全书篇幅55%,文字亦不呆板。约翰·惠特尼·霍尔编著的《日本史》论点,如谓丰臣秀吉是16世纪的产物,也是他对外国贸易和接触外国的浓厚兴趣的产物。关于锁国的看法,认为尽管和世界其他地方隔绝了,德川时期还是个文化和制度都发达的时期。作者认为,德川社会是建筑在三种思想体系的平衡上,三种思想巧妙而切合实际地结合在一起。佛教仍然是统治群众的重要手段。划分得极细的德川社会(藩、村、町、户)加强了神道所主张的地方化信仰。关于町人文化,作者认为,当我们说它是商人追求娱乐与松弛的同时,要承认它本身还是有严肃要求和实际成就的。这里仅举书中部分论述,就足以说明作者所提供的确实往往是既具启发性又富说服力的论点,对于我国读者无疑也颇有参考价值。本书所附参考书目,给中国读者提供了一份简要的西文日本史著作目录。
目录
前言
一、导论:日本的历史地位
二、日本的历史环境
三、日本人民的起源及其文化
四、早期日本国家的形成
五、大和国家及中国影响的传播
六、贵族时代
奈良和大宝制度
平安时代和藤原的兴起
七、封建时代
武士和镰仓幕府
北条氏统治下的镰仓
足利霸权
文化的发达和经济的增长
战国大名的兴起
八、和欧洲的第一次遭遇
九、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对大名的绥靖
十、德川时代
幕藩体制的建立
法律和宗教制度
武士政府和它的问题
经济增长和农业、商业的问题
武士的文化和思想
町人文化
天保年间(1830—1844年)和国内危机的加剧
十一、正在加深的国外危机
十二、日本的开放和德川制度的终结
十三、明治维新及其意义
十四、近代国家的诞生
十五、近代的改革和西方影响
十六、明治宪法和日本帝国的出现
十七、20世纪20年代——政党和群众运动
十八、从满洲到太平洋战争
十九、占领与恢复
日本史年表
日语名词表
参考书目
索引
节选
本书确是材料可靠,论断平实,分析细致而辩证。分量上详今略古,17世纪以后约占全书篇幅55%,文字亦不呆板。约翰·惠特尼·霍尔编著的《日本史》论点,如谓丰臣秀吉是16世纪的产物,也是他对外国贸易和接触外国的浓厚兴趣的产物。关于锁国的看法,认为尽管和世界其他地方隔绝了,德川时期还是个文化和制度都发达的时期。作者认为,德川社会是建筑在三种思想体系的平衡上,三种思想巧妙而切合实际地结合在一起。佛教仍然是统治群众的重要手段。划分得极细的德川社会(藩、村、町、户)加强了神道所主张的地方化信仰。关于町人文化,作者认为,当我们说它是商人追求娱乐与松弛的同时,要承认它本身还是有严肃要求和实际成就的。这里仅举书中部分论述,就足以说明作者所提供的确实往往是既具启发性又富说服力的论点,对于我国读者无疑也颇有参考价值。本书所附参考书目,给中国读者提供了一份简要的西文日本史著作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