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常怡主编
页数:498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6204675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民事诉讼法学(第3版)》内容与教学大纲紧密结合,各学科以教育部规定的教学大纲为蓝本,紧贴课堂教学实际,力求达到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并体现最新的学术动向和研究成果。在形式的设置上,坚持形式服务于内容、教材服务于学生的理念。采取灵活多样的体例形式,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通过学习目的与要求、思考题、资料链接、案例精选等多种形式阐释教材内容,争取使教材功能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优化,便于在校生掌握理论知识。
作者简介
常 怡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1947年参加工作并于同年参加共产党,1955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毕业, 1960年在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副博士学位,1961年任西南政法学院讲师,1982年任西南政法学院副教授,1986年任西南政法大学教授,1991年被评为“重庆市优秀教师”,1992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博士生指导教师,2009年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工作终身贡献奖”称号和中共重庆市委员会、重庆市人民政府颁赠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年”纪念章。主编《民事诉讼法教程》、《民事诉讼法学》、《强制执行的理论与实务》、《告诉申诉的理论与实务》、《比较民事诉讼法》、《外国民事诉讼法新发展 》、《中国调解制度 》、《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等教材、专著及工具书30余部,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现代法学》、《法学家》、《法学评论》、《政治与法律》、《法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70余篇。
唐 力 法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院执行院长,兼任重庆市仲裁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民事诉讼法、仲裁法和行政诉讼法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公开出版专著3部(独著1部,合著2部),在《现代法学》、《法学评论》、《河北法学》、《法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2009年荣获第二届全国民事诉讼法学中青年优秀成果二等奖,2012年荣获“重庆市名师”称号。现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程建设“民事诉讼法”课程主持人,国家级精品课程“民事诉讼法”主讲教师,国家级教学团队“民事诉讼法教学团队”主要成员。
乔 欣 女,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民诉研究所教授,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行为法学会执行行为研究会常务理事。曾独著《仲裁权论》、《仲裁权研究》、《仲裁法学》等;主编《公司纠纷的司法救济》、《比较商事仲裁》、《外国民事诉讼法》等;参编《民事证据理论新探》、《强制执行立法的探索与构建》、《民事诉讼法学》、《仲裁法理论与适用》、《仲裁法学》等。在《中国法学》、《政法论坛》、《法律科学》、《诉讼法学研究》、《澳门理工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持、参与省部级研究项目多项,现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民事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主持人;中国政法大学科研项目“多元化信托风险控制与纠纷解决机制研究”主持人。
李 龙 法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长期从事诉讼法学与司法制度的教学、科研工作。主编、参编教材7部、教辅2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代表作:《民事诉讼标的理论研究》、《民事诉权论纲》、《论民事判决的既判力》、《论民事诉讼客观的诉的合并》、《民事诉讼当事人适格刍论》、《外国民事诉讼标的理论纵览及研讨》等。
肖 晖 法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在《北大法律评论》、《思想战线》、《法学家》、《现代法学》等报刊上独(合)发表文章20余篇。代表作:《中国判决理由的传统与现代转型》。
赵泽君 法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教授,民革党员。曾从事审判和专职律师等工作10余年,擅长办理贸易、投资、房地产等民事、经济案件。从2001年开始一直从事民事诉讼法学、证据学以及律师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政法论坛》、《现代法学》、《法律适用》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有的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专著《民事诉讼规则疑难问题例说》、《民事争点整理程序研究——以我国审前准备程序的现状与改革为背景》、《民事诉讼快速解决机制的立法研究——以诉讼拖延的成因与治理为视角》及《律师实务英语——涉外律师执业必备》等,参编《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民事诉讼法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民事诉讼法·涉外与仲裁篇》(21世纪民事诉讼法学前沿系列)等多部著作和教材,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研究多项。
蔡 虹 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诉讼法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组长,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法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湖北省检察院、武汉市法院等多个司法机关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主编和参编省部级以上统编教材8部,出版《转型期中国民事纠纷解决初论》等个人专著2部,在《中国法学》、《法学评论》、《法商研究》等法学权威刊物、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加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其中,有2部统编教材分别获省部级优秀教材一等奖(北京市政府)和二等奖(司法部);2部个人专著和1篇论文分别获中国法学会颁发的二等奖和三等奖;一篇论文获湖北省委宣传部颁发的优秀论文一等奖,并有多篇学术论文被全国重要刊物转载或摘要。2002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牟逍媛 女,华东政法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职律师,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委。2002年9月~2003年1月在英国维斯敏斯特大学作访问学者,先后赴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交流诊所法律教育。著有《代理法理论和实务》、《民事执行难及相关制度研究》,主编和参编《诊所法律教育的理论与实务》、《民事诉讼法与仲裁制度》、《民事诉讼法教程》等7部著作和教材,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
本书特色
《民事诉讼法学(第3版)》由常怡主编,是由绪论、基本原则与制度、诉讼主体、诉讼客体、民事诉讼证据与证明、民事诉讼保障制度、诉讼程序、执行程序、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和涉港、澳、台民事司法协助等共计10编42章构成。其中有些民事诉讼法理论,如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放在第三编诉讼主体中阐述,诉权、诉的理论放在第四编诉讼客体中讲解,既判力理论放在第七编诉讼程序第二十三章民事判决、裁定和决定之后,这样安排可使民事诉讼法理论与诉讼法规定的制度、程序等具体问题更贴近,更方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将当事人与多数当事人作为两章分别进行讲述,力图从全新的角度使学生清晰掌握当事人的全部内容。
目录
第一章 民事诉讼法学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学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范围
第三节 学习研究民事诉讼法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
第一节 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的概念和性质
第四节 民事诉讼法的制定根据
第五节 民事诉讼法的任务
第六节 民事诉讼法的效力范围
第三章 民事诉讼法的理念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的理念概述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理念的主要内容及其实现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理念与相关问题之关系
第四章 民事诉讼目的
第一节 民事诉讼目的概述
第二节 民事诉讼目的与相关理论和制度的关系
第五章 民事诉讼模式
第一节 民事诉讼模式的含义
第二节 民事诉讼模式的类型
第三节 我国民事诉讼模式
第二编 基本原则与制度
第六章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 共有原则
第三节 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
第四节 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第五节 自愿和合法调解原则
第六节 诚实信用原则
第七节 辩论原则
第八节 处分原则
第九节 其他基本原则
第七章 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第一节 合议制度
第二节 回避制度
第三节 公开审判制度
第四节 两审终审制度
第三编 诉讼主体
第八章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述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要素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律事实
第九章 民事审判权
第一节 民事审判权概述
第二节 民事审判权的性质
第三节 民事审判权的构成
第十章 民事案件的主管和管辖
第一节 民事案件的主管
第二节 民事案件管辖概述
第三节 级别管辖
……
第四编 诉讼客体
第五编 民事诉讼证据与证明
第六编 民事诉讼保障制度
第七编 诉讼调解与和解
第八编 诉讼程序
第九编 执行程序
第十编 涉港、澳、台民事司法协助
第十一编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




![民事程序法研究-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刊-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刊-[第八辑]-技术教育社区](https://image12.bookschina.com/2012/20120930/B5622283.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