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无以为家:日本家庭消亡现场(八品-九品)

封面

作者:(日)酒井顺子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02017511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30岁时父亲过世了,40多岁时母亲过世了,年近半百时哥哥病逝了……对我而言,家人已经全部消失。我忽然意识到,这其实意味着我的原生家庭消亡。”
日本作家酒井顺子是率先提倡单身主义的女性之一,二十多年前曾以《败犬远吠》风靡日本,使得“败犬”一词成为流行语,影响至今。在《无以为家》这部新作中,她依然坚持单身主义,然而随着年纪增长,在重新思考“家是什么”这个话题时,又自然地流露出决然与眷恋兼而有之的矛盾心态。
生存需要怎样的家务能力?家庭课应该教什么?称呼如何表现身体?长子有什么用?何谓事实婚姻?何处有新的家人?日本人的家庭观和幸福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家的形态将何去何从?……成长于昭和时代经济高速成长期的作者以半个世纪以来的亲身经历,结合对父母及祖父母辈的访谈与回忆,以及对同龄的一代人及其子女们乃至更年轻一代的观察,呈现了日本家庭不得不面对的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世界之变,并试图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寻找自己如何安住身心的解决之道。
…… …… …… ……

“30岁时父亲过世了,40多岁时母亲过世了,年近半百时哥哥病逝了……对我而言,家人已经全部消失。我忽然意识到,这其实意味着我的原生家庭消亡。”

日本作家酒井顺子是率先提倡单身主义的女性之一,二十多年前曾以《败犬远吠》风靡日本,使得“败犬”一词成为流行语,影响至今。在《无以为家》这部新作中,她依然坚持单身主义,然而随着年纪增长,在重新思考“家是什么”这个话题时,又自然地流露出决然与眷恋兼而有之的矛盾心态。

生存需要怎样的家务能力?家庭课应该教什么?称呼如何表现身体?长子有什么用?何谓事实婚姻?何处有新的家人?日本人的家庭观和幸福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家的形态将何去何从?……成长于昭和时代经济高速成长期的作者以半个世纪以来的亲身经历,结合对父母及祖父母辈的访谈与回忆,以及对同龄的一代人及其子女们乃至更年轻一代的观察,呈现了日本家庭不得不面对的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世界之变,并试图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寻找自己如何安住身心的解决之道。

…… …… …… ……

▲现在的年轻人常常把“感谢父母”挂在嘴边。想到我的父母在世的时候,我从没有好好地感谢过他们,如今我重新审视“家”这个命题,实在非常感谢把我放在家这个安全的框框内养大的父母。我每天都会对着佛坛喃喃地说“谢谢”。我已经无法组建传统意义上的家庭了,为此,我深感罪孽。在这样的自己身上,我每天都能看到日本人的特点。

▲成年后的我意识到,家人不是理所当然的存在。原生家庭的家人会衰老、死亡。若想拥有新的家人,就必须靠自己的能力去结婚、生孩、育孩……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能是轻而易举、信手拈来的。

▲在政治的世界里,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这样的现象:革新的力量一旦增强,保守的势力就会反弹,进而掌权。在家这个场域中也发生着类似的情况。随着家庭保守派的力量进一步增强,逃离的人会成为一种特殊的存在吗?随着家庭多样化的发展,法定婚姻会仅仅是众多家庭模式中的一种吗?没人知道日本会朝哪个方向发展。

▲人,通过获取工作而走向社会,但社会并不仅仅是工作的场所。如果说开展经济活动的场所是公共社会,那么与家人共处的场所就可称为私人社会。人,自出生以来,首先属于自己的家庭和亲属这个私人社会。婚后,结婚对象的家庭及其亲属也会进入私人社会领域。已婚者揉捏着完全不同的家庭的做派,借此磨砺身为私人社会中人的经验。我虽然进入了公共社会,却不曾拥有已婚者的私人社会。

▲对我而言,失去原生家庭的那一天就是我的“家庭消亡”时刻。仔细想来,家人所在的家至此消亡,我次体验到了。因此我打算重新思考关于“家”这个话题。对我而言,“家”是什么?在当代日本,“家”有什么功能……当“家庭消亡”的警钟响起,或许正因为没有了家,有些事才能提笔写下

——酒井顺子

作者简介

酒井顺子(1966— ),出生于东京,日本散文家、畅销书作家。酒井顺子自高中时代开始为杂志撰写专栏,从立教大学社会学系观光科毕业后,曾任职于广告公司,后来成为职业作家。2004年以《败犬远吠》获日本妇人公论文艺奖和讲谈社散文奖。酒井顺子著作颇丰,其他代表作有《向下看的人》《地震与独身》《紫式部的欲望》《背面是幸福》《无子人生》《女性百年》《没用的一代》等。

本书特色

◆你爱父母吗?爱孩子吗?你有想回去的家吗?你想和谁一起生活?……战后日本人幸福观的转变影响了一切。

◆畅销书女作家酒井顺子数十年来为单身女性发声,曾以《败犬远吠》引发热议,“败犬”一词风靡日本。

◆身处无可逆转的家庭消亡现场,从不曾拥有已婚者的私人社会,单身女性如何安住身心?

◆传统教育在家庭中长期处于弱势,美式自由主义席卷数代人。绝嗣阴影下,日本家庭形态该何去何从?

◆交织着记忆与现实的生动讲述,饱含对父母亲人的真挚眷恋与感恩,同时接纳了现状,为余生做好准备。

目录

前 言 003
1 爸比,我爱你 011
2 我家的烦恼往事 020
3 嫁进来的媳妇是变形金刚 029
4 我体内的奶奶基因 037
5 生存所需的家务能力 045
6 家庭课应该教什么? 053
7 希望有人担心我 060
8 家庭旅行是一场修行 068
9 称呼表现身体 076
10 长子的作用 083
11 盂兰盆节的意义 090
12 父母的工作、孩子的工作 098
13 家传的妙味 105
14 放开父母的手 113
15“一个人”的家庭形态 121
16 假想的家庭 130
17 何谓事实婚姻? 137
18 新的家人 145
结 语 151

前言

生病治疗的哥哥终究还是“走了”。对我而言,称得上“家人”的,一个都没有了。人们常把自己出生、成长的家庭称作“原生家庭”,由结婚等方式组成的家庭被称作“再生家庭”。我的原生家庭,除我以外,都已不在人世。
对我而言,家人已经全部消失。
虽然哥哥留下妻子和一个女儿,但她们是我哥哥的再生家庭的成员,对我而言并非原生家庭的家人。虽然有个男人和我同居,但我们之间不存在婚姻关系,也没有孩子,所以在我心中,“家庭消亡”的感触与日俱增。
我三十多岁的时候,父亲过世。四十多岁的时候,没有了母亲,原生家庭的成员只剩下哥哥和我。“兄弟姐妹”这种关系往往会随着长大成人而渐渐变得形同“外人”。哥哥和我的关系不算差,也没有特别好,一直保持着z低限度的往来。
“养育我们的家……”
关于原生家庭的话题,我从未和哥哥聊过。时光已然流逝。哥哥过世后,我突然意识到:对我而言,“哥哥走了”其实意味着我的原生家庭消亡。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无以为家:日本家庭消亡现场(八品-九品)》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350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