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唐宋词格律(八品-九品)

封面

作者:龙榆生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3216388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唐宋词格律》是一本专讲唐宋词体制格律的书。本书共收词牌百余调,其中大多数是唐宋词中常见的。每一词牌都说明它的产生来历和演变情况,间或指出适宜表达何种情感及其中某些特定的句法和字声。每一词牌附有“定格”“变格”等词格,标明句读、平仄和韵位。每一词格附有一首至数首唐宋词人的作品,供参考比较。本书依韵脚分类,计分平韵、仄韵、平仄韵转换、平仄韵通叶、平仄韵错叶等五格。同时,所收诸格,以适宜表达各种不同情感而又为多数人所采用者为主,间亦兼采不甚习见之调,但一般涩体概从省略。每一格除标句、豆、韵外,每字逐一标明平仄,以“—”表平,“|”表仄,“+”表可平可仄。其有须兼顾特殊情况,如某字定要去声之类,并见附注。书中所列举的作品,虽然只是作为例子来引证,因所选的词多数是历来传诵的名作,所以本书也可作为唐宋词欣赏的选本。

作者简介

龙榆生(1902—1966),江西万载人。现代词学大师,与夏承焘、唐圭璋、詹安泰并称“民国四大词人”。1928年起,先后任教于上海暨南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南京中央大学及上海音乐学院等院校。一生致力于词学研究,曾主编《词学季刊》《同声月刊》。著有《中国韵文史》《词学十讲》《唐宋词格律》《唐宋名家词选》等。

相关资料

平韵格类十六字令
又名《苍梧谣》《归字谣》。十六字,三平韵。

定格
-(韵)+|--||-(韵)--|(句)+||--(韵)

例一
天R!休使圆蟾照客眠R。人何在 middot;?桂影自婵娟R。
——蔡伸

例二
归R!猎猎西风卷绣旗R。拦教住 middot;,重举送行杯R。
——张孝祥南歌子
又名《南柯子》《风蝶令》。唐教坊曲,《金奁集》入“仙吕宫”。二十六字,三平韵,例用对句起。宋人多用同一格式重填一片,谓之“双调”。

定格
||--|(句)--||-(韵)+-+||--(韵)+|+-+||--(韵)

例一

平韵格类十六字令

又名《苍梧谣》《归字谣》。十六字,三平韵。

定格

-(韵)+|--||-(韵)--|(句)+||--(韵)

例一

天R!休使圆蟾照客眠R。人何在·?桂影自婵娟R。

——蔡伸

例二

归R!猎猎西风卷绣旗R。拦教住·,重举送行杯R。

——张孝祥南歌子

又名《南柯子》《风蝶令》。唐教坊曲,《金奁集》入“仙吕宫”。二十六字,三平韵,例用对句起。宋人多用同一格式重填一片,谓之“双调”。

定格

||--|(句)--||-(韵)+-+||--(韵)+|+-+||--(韵)

例一

柳色遮楼暗·,桐花落砌香R。画堂开处晚风凉R,高卷水晶帘额衬斜阳R。

——张泌

例二(双调)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R。短篱残菊一枝黄R,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R。

旅枕原无梦·,寒更每自长R。只言江左好风光R,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R。

——吕本中(旅思)渔歌子

又名《渔父》。唐教坊曲,《金奁集》入“黄钟宫”。二十七字,四平韵。中间三言两句,例用对偶。定格

+|--||-(韵)+--||--(韵)-||(句)|--(韵)--|||--(韵)

西塞山前白鹭飞R,桃花流水鳜鱼肥R。青箬笠·,绿蓑衣R,斜风细雨不须归R。

——张志和忆江南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金奁集》入“南吕宫”。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衬字者。宋人多用双调。

定格

-+|(句)+||--(韵)+|+--||(句)+-+||--(韵)+||--(韵)例一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R。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露似沾巾R,独坐亦含颦R。

——刘禹锡(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例二

天上月·,遥望似(“似”是衬字)一团银R。日暮更阑风渐紧·,为侬吹散月边云R,照见负心人R。

——敦煌无名氏

例三(双调)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R。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R,烟雨暗千家R。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R。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R,诗酒趁年华R。

——苏轼(超然台作)潇湘神

唐代潇湘间祭祀湘妃神曲,刘禹锡为填两词,见《刘梦得文集》卷八。二十七字,三平韵,叠一韵。

定格

-|-(韵)-|-(叠)|-+||--(韵)+||--||(句)---||--(韵)

斑竹枝R,斑竹枝R,泪痕点点寄相思R。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R。

——刘禹锡捣练子

又名《深院月》。例作征妇怀念征人之词。《太和正音谱》入“双调”。二十七字,三平韵。

定格

-||(句)|--(韵)||--||-(韵)+||--||(句)|--||--(韵)

例一

深院静·,小庭空R,断续寒砧断续风R。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R!

——李煜

例二

边堠远·,置邮稀R,附与征人衬铁衣R。连夜不妨频梦见·,过年唯望得书归R。

——贺铸浪淘沙

唐教坊曲。刘禹锡、白居易并作七言绝句体,五代时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又名《卖花声》。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乐章集》名《浪淘沙令》,入“歇指调”,前后片首句各少一字。复就本宫调演为长调慢曲,共一百三十四字,分三段,、二段各四仄韵,第三段两仄韵,定用入声韵(唐宋人词,凡同一曲调,原用平声韵者,如改仄韵,例用入声,原用入声韵者,亦常改作平韵)。《清真集》入“商调”,韵位转密,句豆亦与《乐章集》多有不同,共一百三十三字,段六仄韵,第二、三段各五仄韵,并叶入声韵。

格一(七言绝句式)

+|--+|-(韵)+-+||--(韵)+-+|+-|(句)+|--||-(韵)

附注:此用仄起式。亦有用平起者,与七绝平起式全同。

例一(仄起式)

日照澄洲江雾开R,淘金女伴满江隈R。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R。

——刘禹锡

例二(平起式)

滩头细草接疏林R,浪恶罾船半欲沉R。宿鹭眠鸥非旧浦·,去年沙觜是江心R。

——皇甫松

格二(双调小令)

+||--(韵)+|--(韵)+-+||--(韵)+|+--||(句)+|--(韵)

+||--(韵)+|--(韵)+-+||--(韵)+|+--||(句)+|--(韵)例三(小令定格)

帘外雨潺潺R,春意阑珊R。罗衾不耐五更寒R。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R。

独自莫凭栏R!无限江山R,别时容易见时难R。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R!

——李煜

例四

把酒祝东风R,且共从容R。垂杨紫陌洛城东R。总是当年携手处·,游遍芳丛R。

聚散苦匆匆R,此恨无穷R。今年花胜去年红R。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R?

——欧阳修

例五(小令别格)

有个人人R,飞燕精神R。急锵环佩上华R。促拍尽随红袖举·,风柳腰身R。

簌簌轻裙R,妙尽尖新R。曲终独立敛香尘R。应是西施娇困也·,眉黛双颦R。

——柳永

格三(商调慢曲)

|-|(句)--||(句)||-|(入声韵)-|--||(韵)--||||(韵)|||---||(韵)|-|(豆)||-|(韵)|||--|-|(句)--|-|(韵)

-|(韵)|-||-|(韵)|||----|(句)||-||(韵)-||--(句)-|-|(韵)|-||(韵)-|-(豆)-|---|(韵)

-|----|(韵)--|(豆)|-||(韵)|-|(豆)---||(韵)|-|(豆)||--(句)|||(句)--||--|(韵)

附注:此种慢曲,必须选用入声韵部。所有拗句与领格字,不但要遵守平仄,更得注意四声,方能符合曲体。

例六(慢曲)

晓阴重·,霜凋岸草·,雾隐城堞△。南陌脂车待发△,东门帐饮乍阕△。正拂面垂杨堪揽结△,掩红泪、玉手亲折△。念汉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绝△。

情切△,望中地远天阔△。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嗟万事难忘·,唯是轻别△。翠樽未竭△,凭断云、留取西楼残月△。

罗带光消纹衾叠△,连环解、旧香顿歇△。怨歌永、琼壶敲尽缺△。恨春去、不与人期·,弄夜色·,空馀满地梨花雪△。

——周邦彦

附注:词中领格字,除“嗟”字用平声领四言二句外,馀如“正”“念”“向”三字皆得用去声。江南春

单调小令,为北宋寇準所创。三十字,三平韵。

定格

-||(句)|--(韵)---||(句)-||--(韵)---|--|(句)-|---|-(韵)

波渺渺·,柳依依R。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R。江南春尽离肠断·,满汀洲人未归R。

——寇準忆王孙

单调小令,又名《豆叶黄》《阑干万里心》。三十一字,五平韵。定格

+-+||--(韵)+|--+|-(韵)+|--||-(韵)|--(韵)+|--+|-(韵)

萋萋芳草忆王孙R,柳外楼高空断魂R,杜宇声声不忍闻R。欲黄昏R,雨打梨花深闭门R。

——李重元(春词)江城子

一作《江神子》。《金奁集》入“双调”。三十五字,五平韵。结有增一字,变三言两句为七言一句者。宋人多依原曲重增一片。

定格

+-+||--(韵)|--(韵)|--(韵)+-+|(句)+||--(韵)+|+--||(句)-||(句)|--(韵)

附注:句可作“||--||-”。第四句中四字亦可作“||--”。

例一

飞起郡城东R。碧江空R,半滩风R。越王宫殿·,叶藕花中R。帘卷水楼鱼浪起·,千片雪·,雨R。

——牛峤

例二

晚日金陵岸草平R。落霞明R,水无情R。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R。空有姑苏台上月·,如(增字)西子镜照江城R。

——欧阳炯

目录

凡例

类平韵格

十六字令(又名《苍梧谣》《归字谣》)3

南歌子(又名《南柯子》《风蝶令》)3

渔歌子(又名《渔父》)4

忆江南(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5

潇湘神6

捣练子(又名《深院月》)7

浪淘沙(又名《卖花声》,附《浪淘沙令》)8

江南春12

忆王孙(又名《豆叶黄》《阑干万里心》)12

江城子(一作《江神子》)13

长相思(又名《双红豆》)14

醉太平16

玉蝴蝶17

浣溪沙(又名《山花子》,附《摊破浣溪沙》)18

巫山一段云21

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艳歌》《罗敷媚》)22

画堂春24

阮郎归(又名《醉桃源》《碧桃春》)25

三字令26

朝中措27

眼儿媚(又名《秋波媚》)28

人月圆(又名《青衫湿》)30

柳梢青(又名《陇头月》)30

太常引33

少年游34

临江仙37

鹧鸪天(又名《思佳客》)40

小重山(又名《小重山令》)42

一剪梅44

唐多令(又名《南楼令》)45

破阵子(一名《十拍子》)46

喝火令47

行香子48

风入松50

金人捧露盘(又名《铜人捧露盘引》《上西平》

《西平曲》)51

八六子52

雪梅香53

满庭芳(又名《锁阳台》)54

水调歌头57

凤凰台上忆吹箫60

汉宫春61

八声甘州62

扬州慢66

高阳台(又名《庆春泽》)67

锦堂春慢68

寿楼春69

忆旧游70

夜飞鹊72

望海潮73

沁园春(又名《寿星明》)75

多丽(又名《绿头鸭》)78

六州歌头80

第二类仄韵格

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源》)87

归自谣(一作《归国谣》)88

天仙子89

生查子90

醉花间92

点绛唇93

霜天晓角(又名《月当窗》)95

伤春怨96

卜算子(附《卜算子慢》)97

谒金门99

好事近(又名《钓船笛》)101

忆少年(又名《十二时》)102

忆秦娥(又名《秦楼月》)103

烛影摇红(或名《忆故人》)105

醉花阴106

望江东107

木兰花(附《木兰花令》《减字木兰花》

《偷声木兰花》《木兰花慢》)108

鹊桥仙114

夜游宫116

踏莎行(附《转调踏莎行》)117

钗头凤(又名《折红英》)119

蝶恋花(又名《鹊踏枝》《凤栖梧》)120

渔家傲122

苏幕遮123

淡黄柳125

锦缠道(一名《锦缠头》)126

酷相思127

解佩令127

青玉案128

千秋岁(附《千秋岁引》)130

离亭燕(一作《离亭宴》)133

粉蝶儿133

御街行(又名《孤雁儿》)134

祝英台近(又名《月底修箫谱》)136

蓦山溪(又名《上阳春》)137

洞仙歌139

惜红衣142

法曲献仙音143

满江红144

天香148

声声慢149

黄莺儿150

剑器近151

醉蓬莱152

暗香153

长亭怨慢155

双双燕156

宴山亭(一作《燕山亭》)157

念奴娇(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

《壶中天》《湘月》)158

绕佛阁164

绛都春165

桂枝香(又名《疏帘淡月》)166

翠楼吟167

霓裳中序168

水龙吟(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169

石州慢(一作《石州引》)172

瑞鹤仙174

宴清都177

齐天乐(又名《台城路》《五福降中天》

《如此江山》)178

雨霖铃179

眉妩(一名《百宜娇》)181

永遇乐182

二郎神183

拜星月慢184

西河185

西吴曲187

望远行188

疏影(附《绿意》)189

摸鱼儿(一名《摸鱼子》,又名《买陂塘》

《迈陂塘》《双蕖怨》)190

贺新郎(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192

兰陵王195

六丑198

夜半乐199

宝鼎现200

莺啼序203

第三类平仄韵转换格

南乡子209

蕃女怨212

调笑令(又名《古调笑》《宫中调笑》《调啸词》

《转应曲》)213

昭君怨(又名《宴西园》《一痕沙》)214

菩萨蛮(又名《子夜歌》《重叠金》)216

更漏子218

喜迁莺(又名《鹤冲天》《万年枝》《喜迁莺令》

《燕归来》)219

清平乐(又名《忆萝月》《醉东风》)220

忆馀杭222

河渎神222

河传223

虞美人225

第四类平仄韵通叶格

西江月(又名《步虚词》《江月令》)231

醉翁操232

渡江云(又名《三犯渡江云》)234

曲玉管235

哨遍(一作《稍遍》)236

戚氏239

第五类平仄韵错叶格

荷叶杯245

诉衷情246

定西番247

相见欢(一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247

上行杯248

酒泉子249

定风波(一作《定风波令》)250

楼252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唐宋词格律(八品-九品)》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350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