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陪你去留学(八品-九品)

封面

作者:(美)王欣

页数:222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02014045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美国小学 国际初中 美国高中 康奈尔大学
作者通过自己的求学经历,和你分享双重文化式的成长体验
接受中美两国不同的教育方式
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找到平衡点才能收获幸福人生

作者从七岁开始,到美国读小学,她的父母一直坚持中美文化并重的教育方式,并在她初中的时候,让她转学到北京的国际中学,加强中文的学习,直到高中才返回美国就读。二十多年在美国、中国以及“两地之间”求学,使得作者体验了“美式”“中式”乃至“双重文化式”的成长经历,最终那些文化的碰撞成了她前行的动力,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美国小学 国际初中 美国高中 康奈尔大学

作者通过自己的求学经历,和你分享双重文化式的成长体验

接受中美两国不同的教育方式

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找到平衡点才能收获幸福人生

作者从七岁开始,到美国读小学,她的父母一直坚持中美文化并重的教育方式,并在她初中的时候,让她转学到北京的国际中学,加强中文的学习,直到高中才返回美国就读。二十多年在美国、中国以及“两地之间”求学,使得作者体验了“美式”“中式”乃至“双重文化式”的成长经历,最终那些文化的碰撞成了她前行的动力,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现在,赴美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呈现低龄化的趋势,许多学生并没有深入接触过美国社会,便懵懂地开始留学生涯。希望这本书能帮助这些年轻人,了解美国人从小建立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进一步理解美国文化,以及中美两国教育方式的差异。也为远在家乡的父母们提供一份从“孩子”视野看到和体会到的美国留学经历。

作者简介

王欣

出生在北京,小学一年级随父母移居美国。刚到美国时连ABC都不会。接下来的七年里,随父母从美国东部到中部,换了五所不同的学校和城市,接触了千差万别的美国人和文化。初中到北京就读国际学校。高中时返回美国,并毕业于“常春藤”体系的康奈尔大学。随后在美国的跨国企业就业,业务接触的国际领域包括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 年与先生和两岁的女儿到上海,在中国星巴克总部继续开展事业。

目录

章 中美文化,差异在哪儿?
个人空间和隐私
表现自我
与人相处的要点
面子和礼貌的差别
社会参与规则

第二章 优点还是缺点?
(小学一美国)
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7~8岁,1989~1990年):费城
小学四年级至五年级(9~10岁,1990~1991年):长岛
六年级至七年级(11~12岁,1992—1993年):南本德

第三章 在北京的“美国人”
(中学一中国)

第四章 “大”与“多”的挑战
(高中和报考大学一美国)
高中(15~18岁,1996~1999年):莫里斯敦
向梦想中的大学发起冲击!

第五章 情商(EQ)比智商(IQ)重要
(大学一美国)
挑战之一:拓展视野
挑战之二:不怕失败
挑战之三:脱离“世界围着我转”
大学实习和毕业求职

第六章 建立个人品牌和事业目标
(十年工作经历总结一美国)
“关系”在美国也很重要:纽约
个人发展和事业成就齐头并进:波士顿
拓展“软硬技能”,开阔视野:芝加哥
我们这一代的挑战之一是掌握平衡
新的工作领悟:西雅图至上海
致谢

前言

前 言 关于这本书

据2011年底的统计,有大约20万中国学生在美国就读,包括高中、大学和研究生。这个数字在过去的十年间每年增长幅度为10%~20%,并在继续加快上升。
对于很多中国家长来说,让孩子接受美国教育,不仅是重要的未来投资,也是培养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近些年来,送子女赴美读书的又一轮热潮正在兴起。与以往不同的是,赴美读书的孩子呈现低龄化趋势,他们不仅就读于大学或研究生院,读中学的也越来越多。许多学生在来美国上学之前,并没有深入接触过美国社会,往往只是通过媒体了解,要么是和家人度假或参加夏令营时来过美国走马观花,所以到了入学时,对即将面对的文化冲击完全没有心理准备。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陪你去留学(八品-九品)》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350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