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英)保罗·法兰奇
页数:42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2016567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日本侵华时期的上海,罪恶深渊中的两个男人在围城之中,演绎了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在耽于享乐的上海,维也纳人乔·法伦得以积累资本并逐渐获得赫赫声名。他是歌舞表演之王,他的名字在臭名昭著的“歹土”夜总会“法伦之家”的霓虹灯招牌上不断闪耀。美国逃犯杰克·拉莱带着被酸液腐蚀的指尖,以“老虎机之王”的身份,在上海闯出一片天。“衣冠楚楚的乔”与“幸运的杰克”犹如两颗殒石在空中轰然相撞,随后又在狂乱的挣扎中携手合作,抱团熬过这座城市彻底沦陷前的最后一段日子。
保罗·法兰奇还原了旧日上海“歹土”外侨的生活,还原了那里的种种罪恶,生动再现了这座城市长期以来被人忽视的一段历史。
作者简介
保罗·法兰奇(Paul French),哈生于伦敦,求学于伦敦和格拉斯哥,曾在上海工作、生活多年,出版过多部传播甚广的分析、评论中国的专著。其代表作《午夜北平》是“爱伦·坡奖”罪案实录奖项(Edgar Awardfor Best Fact Crime)和英国犯罪小说作家协会的非虚构类金匕首奖(CWA Gold Dagger for Non-Fiction) 得主。
译者简介
兰莹,先后就读于外交学院英语系、中国人民大学美术学院。现为公务员,从事对外文化艺术交流工作。业余从事文学、历史、美术领域的翻译,译有《午夜北平》等四本书。
目录
序幕 恶魔的后一舞
部分 崛起之路
第二部分 乱世之王
第三部分 身份成谜
尾声 陷落的城市
后记
上海新旧地名对照表/致谢
前言
序幕 恶魔的后一舞(节选)
1941年2月15日
上海“歹土”,大西路,法伦夜总会
“上海已经今非昔比了……”她一再听到别人如是说。这句话如此频繁地出现,已成为公认的观点。人们在外滩附近举办的依然浮华的鸡尾酒会上这样说,在法租界优雅依旧的公寓和别墅里的宴会中也这样说……自1937年8月那个“血色星期六”以来,上海就不再是曾经的上海了。
她对这种看法并不赞成。这并不是说战争、轰炸和日本人没有改变上海,而是说这种改变并非全都是负面的。通货膨胀和社会动荡使人们对金子的需求迅速飙升,她的父亲,一位金条交易商因祸得福,现在赚到了比之前更多的钱。日本人将外国租界团团围住,确实造成了一定的不便:进出港的船舶减少,民航服务名存实亡。许多生活中的赏心乐事也消失了,生活在受保护的“孤岛”可能会有些无聊,但这些都可以克服。
爱丽丝·戴西·西蒙斯(Alice Daisy Simmons)刚满二十八岁。她出生于上海,未婚,是自称上海人的外侨之一,也是她父亲公司的合伙人。对她来说,“孤岛”上的生活激动人心。她的衣柜里塞满了定制礼服和西伯利亚皮草。从她位于法租界的顶层公寓看出去,这座城市入夜时灯火闪耀,好似一只珠宝盒。他们都知道战火几乎已烧遍中国内陆;战时陪都重庆在夜晚会遭到轰炸;没人敢于螳臂当车,拦住渴望征服全中国的日本军队的去路。但在这里,在上海的外国租界里,霓虹灯仍然在闪烁,计程车司机仍然你推我搡地揽客,夜总会一如既往地宾客盈门。
其他外侨女孩已经搭船离开上海,有的南下去了香港,有的远走至澳大利亚,但她留了下来。她的父亲对上海有信心,认为日本人会在此留一片特殊区域来为他们自己创造利润,因此他们不会来侵扰租界,而是会用栅栏把它围好,让上海继续做它一直在做的事:赚钱。她也相信这一点。
于是,她留在“孤岛”,随后发现在这处被围住的避难所里,仍有经济实力住在此地的那些人继续沉迷于享乐;而与此同时,这世界的其他地方已战火连天。这就是1941年的上海。她也是它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