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石挥
页数:222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5029325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集结了石挥1937年至1956年公开发表在《新闻报》《文汇报》《36画报》等报刊上的文章、图片、访谈、曲谱、会议发言,以多种形态展现石挥对话剧所作的贡献。
这些文字重点围绕当时戏剧活动最丰富的京沪两地,从题材策划、编剧技巧、导演技法、演员制度、舞台装置、剧团经营、演剧经验、剧人素描等多元视角,全面系统地思考话剧作为文化产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进而从侧面呈现了中国话剧的历史演进。其真知灼见,至今仍具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石挥(1919—?),原名石毓涛,天津杨柳青人。中国影剧史上才华横溢、特立独行的天才,视艺术为生命的、纯粹的现实主义大师,享誉上海的“话剧皇帝”,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影坛巨擘。作为演员,代表作有话剧《大马戏团》《秋海棠》及电影《假凤虚凰》《太太万岁》《哀乐中年》等;作为导演,代表作有《我这一辈子》《关连长》《鸡毛信》《天仙配》《雾海夜航》。1957年,石挥被划为“右派”,后登上“民主三号”邮轮悄然离沪,从此再无音讯,谜案至今未解。其创作生涯虽短暂,作品却历久弥新,影响了几代人。
相关资料
石挥演的鲁贵,比我写的都好。——曹禺 有几个人能够像高尔基像石挥那样到处流浪,哪一行都混过?——张爱玲 他的《秋海棠》是契诃夫式的《天鹅哀歌》,演出了哲学意味。——赵丹
本书特色
出身名门,家道中落,自小混迹京城天桥,少时饱尝世态炎凉。
投身艺术,自成一派,未竟十载名扬四海,成为影剧无冕之王。
黄佐临与他亦师亦友,称他为稀有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给他宝贵指导,看了他的表演动容落泪。
张爱玲读过他的小说,把他与高尔基相提并论。
老舍与他是莫逆之交,艰难时刻给他精神支持。
他是享誉上海的话剧皇帝(代表作《日出》《原野》《秋海棠》《大马戏团》)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表演大师(代表作《太太万岁》《哀乐中年》《假凤虚凰》《腐蚀》《夜店》《艳阳天》)
他执导的电影堪称影坛珍宝(代表作《关连长》《鸡毛信》《天仙配》《雾海夜航》《我这一辈子》)
————————————————————————————————
锁线精装
首次公开4份石挥谱曲作品
首次公开7篇石挥接受报社记者访谈的文章
首次公开石挥与人合著的戏剧剧本《双喜临门》
完整辑录30篇石挥关于戏剧发展的文章,按发表时间重新整理
35张罕见图片,包括话剧剧照、演出本事、演出说明书、剧院旧貌、生活照、工作照
1937—1956年间京沪话剧发展的一手资料,包括剧团介绍、剧院分布、剧人素描、戏剧刊物
3篇文章重点描述石挥眼中的唐槐秋与曹禺,是了解唐槐秋与曹禺重要的文献资料。
出身名门,家道中落,自小混迹京城天桥,少时饱尝世态炎凉。
投身艺术,自成一派,未竟十载名扬四海,成为影剧无冕之王。
黄佐临与他亦师亦友,称他为稀有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给他宝贵指导,看了他的表演动容落泪。
张爱玲读过他的小说,把他与高尔基相提并论。
老舍与他是莫逆之交,艰难时刻给他精神支持。
他是享誉上海的话剧皇帝(代表作《日出》《原野》《秋海棠》《大马戏团》)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表演大师(代表作《太太万岁》《哀乐中年》《假凤虚凰》《腐蚀》《夜店》《艳阳天》)
他执导的电影堪称影坛珍宝(代表作《关连长》《鸡毛信》《天仙配》《雾海夜航》《我这一辈子》)
————————————————————————————————
锁线精装
首次公开4份石挥谱曲作品
首次公开7篇石挥接受报社记者访谈的文章
首次公开石挥与人合著的戏剧剧本《双喜临门》
完整辑录30篇石挥关于戏剧发展的文章,按发表时间重新整理
35张罕见图片,包括话剧剧照、演出本事、演出说明书、剧院旧貌、生活照、工作照
1937—1956年间京沪话剧发展的一手资料,包括剧团介绍、剧院分布、剧人素描、戏剧刊物
3篇文章重点描述石挥眼中的唐槐秋与曹禺,是了解唐槐秋与曹禺重要的文献资料。
依最初发表之样貌保留旧时体例,按文章类型与发表时间重新整理
遍览京津沪多家图书馆,搜求齐备,校勘精当,注释详尽
目录
代序黄佐临
导读:勿忘石挥李镇
壹 话剧皇帝
贰 剧坛综述
叁 剧人素描
肆 推动剧运
伍 剧艺漫谈
陆 古城乐章
柒 戏剧剧本
附 录
后 记
目 录
代序 黄佐临
导读:勿忘石挥 李镇
壹 话剧皇帝
1942-?-? 艺人浮雕·石挥
1942-12-10 天才艺人石挥
1943-10-01 石挥访问记
1944-05-20 石挥访问记
1945-04-01 石挥谈婚姻
1946-07-15 石挥、蓝马对谈
贰 剧坛综述
1940-07-01 艺坛风光月报·话剧
1940-11- ? 古城剧运纵横谈
1941-02-15 一九四○年上海剧坛动态
1942-05-15 近之上海剧坛与其发展
1944-01- ? 舞台艺术座谈
1950-06-15 解放一年来的上海影剧界
叁 剧人素描
1941-05-10 上海话剧家素描
1941-10-20 曹禺印象记
1947-06-01 记:朝鲜半岛高协剧团
1947-10-20 唐槐秋先生这五十年
1956-10-06 怀念唐槐秋先生
肆 推动剧运
1939-11-13 我们为什么要编《古城话剧》
1939-12-16 编者言
1939-12-28 文化运动部门中艰难的话剧运动
1940-?-? 方言剧
1940-04-06 请予古城话剧一线生路
1940-07-09 写给爱好话剧的同学们
1941-01-01 谁肩起这个伟大的任务?
1941-07-30 为暑期戏剧讲座写给上海的剧人们
1941-08-23 写给北剧诸友
1945-12-01 为演剧自由而呼
1945-12-10 请免话剧捐税
伍 剧艺漫谈
1939-10-15 在戏剧活动中生活了这些年
1941-03-10 舞台音乐的一角
1942-02-21 把生命交给舞台
1943-09-18 他(她)们的话
1944-06-01 戏
1946-12-16 在“话剧复兴运动座谈会”上的发言
陆 古城乐章
1937-12-03 北京剧社社歌《北剧进行曲》
1938-02-09 话剧《茶花女》插曲《春夏秋冬》
1940-02-01 话剧《日出》主题歌
1940-01-? 话剧《日出》插曲
柒 戏剧剧本
1956-02-03 双喜临门
附 录
1943-02-01 京剧与话剧
1943-03-19 石挥访问记
1947-04-07 艺人呓语
后 记
节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