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西南联大通识课七本套装(普通版)盒坏

封面

作者:朱自清

页数:7册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4556742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一代学者,为他们所创造的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本套图书力图通过在西南联大担任过教授的15位大师的优质文章,从多个角度呈现西南联大通识课的面貌,并展现西南联大的学术风采,以及朱自清、冯友兰、陈寅恪等诸位大师的教学风格和人格修养。这些文章都是大师们在各自擅长领域所写下的,从中不但能看到大师们对于学问的认真,对于教育的坚持,还可以在这些文字后面看到大师们在时代剧变中始终屹立不倒的身影。
分册介绍

《西南联大古文课》

本书主题是“古文课”。书中收录了傅斯年、游国恩、朱自清、萧涤非、浦江清等五位先生的文章。内容按时间顺序,将中国历史上璀璨的古文瑰宝进行梳理,从《尚书》等先秦经典到两汉民间乐府,从建安文学再到话本和小说的起源,逐一展现中国文学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与变迁。本书秉持兼容并包的精神,通过对经典古文的讲解,来展现西南联大包容、高质量、重基础的通识教育。

《西南联大国学课》

本书主题是“国学课”。书中收录了罗庸、汤用彤、冯友兰、闻一多、蒋梦麟等五位先生的文章。内容以“儒、释、道、法、名”五个方向,梳理国学的重要精神;第六章为蒋梦麟先生在昆明期间,有感于中西方文化碰撞,国家前途飘摇,写下的对国学和中华民族的思考。本书通过对国学知识的讲解及对国学的思考,来展现西南联大兼容并包、影响深远的通识教育。

《西南联大诗词课》

本书主题是“诗词课”。书中收录了游国恩、浦江清、闻一多、朱自清、萧涤非、罗庸等六位先生的文章,涵盖中国古代重要的诗人、词人和作品,并按照时间顺序将诗词产生的根由和发展的脉络梳理清楚。本书通过对诗词的形成、发展以及诗词内容的讲解来展现西南联大包容、高质量、重基础的通识教育,进而展现西南联大 的学术风采,以及各位先生新颖、全面、前沿性十足的学术成果。

《西南联大文化课》

本书主题是“文化课”。书中收录了冯友兰、张荫麟、汤用彤、罗庸、雷海宗、吴晗、闻一多等七位先生的文章。本书从中西文化的比较入手,渐及中国历史文化、人文文化,后通过对哲学与人生的讲解,形成了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文化的完整概述,展现了西南联大通识教育“以民族文化为主体,融汇古今、中西文化而重建现代中国文化”的特色和各位先生深厚的学术功底。

《西南联大国史课》

本书主题是“国史课”。中国通史为西南联大通识教育的必修课。本书以时间为轴,由远及近,收录张荫麟、陈寅恪、吴晗、雷海宗四位教授的代表著作,以多个维度探寻中国历史的发展,如汉代的经济政策、唐代的政治制度、明教与明朝的关系,等等,全面展现各位先生博采众长的学术成果,以及西南联大兼容并包的氛围。

《西南联大文学课》

本书主题是“文学课”。书中收录了朱自清、游国恩、罗庸、萧涤非、闻一多、浦江清等六位先生的文章,涵盖朝代更替与文学古今之变的关系、《红楼梦》的创作动机等重要的文学话题,并按历史顺序分为五个部分,将先秦到清朝期间一些重要的文学作品、作者及其思想层层罗列、细细分析,通过文学来展现西南联大包容、高质量、重基础的通识教育,进而展现西南联大卓越的学术风采,以及各位先生新颖、全面、前沿性十足的学术成果。

《西南联大哲学课》

本书主题是“哲学课”。先秦时代的百家争鸣,佛学传入与玄学的奇妙融合,知行合一的辩论……都将在本书中呈现,构成完备详尽的中国哲学史。本书通过哲学展现西南联大通识教育的多元性,将中国哲学的脉络抽丝剥茧,梳理得当。中国哲学直到今天还在深刻地影响国人,理解中国哲学,才能理解当下。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一生著作颇丰,有《光明》《新年》等诗;也有《荷塘月色》《背影》等散文名篇,其中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还有《诗言志辨》《新诗杂谈》等文论著作。其作品今被收录至《朱自清全集》中。

陈寅恪(1890—1969),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冯友兰(1895—1990),中国著名哲学家,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著作《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贞元六书》等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称誉为“现代新儒家”。

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出版首本新诗集《红烛》。1928年,诗集《死水》出版。1932年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后随校南迁昆明,任教于西南联大。1946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有《闻一多全集》。

傅斯年(1896—1950),初字梦簪,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

汤用彤(1893—1964),字锡予,祖籍湖北省黄梅县,生于甘肃省渭源县,哲学家、佛学家、教育家、国学大 师。1917年,清华学堂毕业后留学美国,入汉姆林大学、哈佛大学深造,获哲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国立东南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大教授。

相关资料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梅贻琦

我要不是读了西南联大,也许不会成为一个作家。至少不会成为一个像现在这样的作家。

——汪曾祺

联大教授重创新,都以讲自己的教材为荣,讲现成的教科书为不光彩。这也是其他大学稀见的。

——任继愈

想起在中国的大学生活,对西南联大的良好学习空气的回忆总使我感动不已。联大的生活为我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杨振宁

本书特色

32开平装,天地出版社出版

《西南联大通识课》深刻影响过杨振宁、邓稼先、许渊冲、汪曾祺的大师课,也是国人的必修课

选篇范围广、内容多、系统性强,全面展现闻一多、朱自清、冯友兰等教授新颖、前沿性十足的学术成果

筛选100多种底本,精心编校3年,勘误500余处,保证内容的纯粹、完整

附带西南联大纪念碑文拉页,从碑文里了解西南联大建校始末

友情提示:本书自带的原装书盒有不同程度破损,部分图书边角略有磨损,介意的读者慎拍!

5922817tt_04a.jpg

5922817tt_05a.jpg

目录

《西南联大文学课》

/ 第yi章/朱自清、游国恩讲先秦两汉文学

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诗经》

新型历史著作《左传》《国语》

先秦诸子

屈原和“楚辞”

司马迁与《史记》

西汉后期的散文和辞赋

班固与《汉书》

东汉文人的五言诗

《古诗十九首》及其他

/ 第二章/罗庸、萧涤非讲魏晋南北朝文学

曹氏父子的“一家辞赋”

所谓建安七子

左思、刘琨、郭璞

陶渊明及其作品

山水文学之肇始

钟嵘《诗品》及萧统《文选》

/ 第三章/罗庸、闻一多讲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统一与文学之变古

唐诗及盛唐诗人

孟浩然及其作品

杜甫及其作品

中唐文学之创新与复古

晚唐五代文学及其文艺论

/ 第四章/浦江清讲宋元文学

宋初的诗文革新运动

欧阳修及其作品

王安石及其作品

词曲的发展和词的概况

苏轼的散文

苏轼的诗

苏轼的词

杂剧作家的时代分期

关汉卿与《窦娥冤》

王实甫和他的《西厢记》

/ 第五章/浦江清讲明清文学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金瓶梅》

清初的诗词与散文

孔尚任与《桃花扇》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曹雪芹与《红楼梦》

《西南联大国史课》

/ 第yi章 /张荫麟论夏、商、周

夏商大事及以前之传说

周朝的兴起

周代的封建社会

封建组织的崩溃

楚的兴起

齐的兴起

晋楚争霸

吴越代兴

秦的变法

/ 第二章 /张荫麟论秦、汉

六国混一

新帝国的经营

帝国的发展与民生

楚汉之争始末

纯郡县制的重建

武帝的新经济政策

武帝开拓事业的四时期

东汉的建立及其开国规模

/ 第三章 /雷海宗讲魏、晋、南北朝

曹操与三国

西晋与中原之沦丧

五胡乱华

南北朝

新宗教之酝酿与成熟

/ 第四章 /陈寅恪讲唐代政治制度

李唐先祖来源

关中本位政策

藩镇与中央对立

安禄山集团的民族构成

/ 第五章 /张荫麟、雷海宗论宋、元

宋朝的开国和开国规模

北宋的外患与变法

宋之积弱与变法失败

宋  亡

元朝的迅速衰败

/ 第六章 /吴晗讲大明帝国

明太祖之建国与开国规模

靖难之役与迁都北京

明初的恐怖政治

明教与大明帝国

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

晚明仕宦阶级的生活

/ 第七章 /雷海宗讲清朝盛世

清朝的统治手段

传统政治文化之总崩溃

甲午戊戌与庚子辛丑

《西南联大哲学课》

/ 第yi章 /冯友兰讲子学时代

泛论子学时代

孔子及儒家之初起

墨子及前期墨家

孟子及儒家中之孟学

《老子》及道家中之《老》学

庄子及道家中之庄学

荀子及儒家中之荀学

/ 第二章 /冯友兰讲汉代儒学——以董仲舒为例

董仲舒在西汉儒者中之地位

元、天、阴阳、五行

四时

人副天数

性情

个人伦理与社会伦理

政治哲学与社会哲学

灾异

/ 第三章 /汤用彤讲魏晋玄学

魏晋思想的发展

魏晋玄学流别略论

王弼之《周易》《论语》新义

向郭义之庄周与孔子

谢灵运《辨宗论》书后

/ 第四章 /汤用彤讲隋唐佛学

隋唐佛学之特点

西行求法之运动

唐太宗与佛教

玄奘法师

韩愈与唐代士大夫之反佛

/ 第五章 /贺麟讲宋明理学

宋儒的新评价

陆象山与王安石

王安石的哲学思想

王船山的历史哲学

知行合一新论

/ 第六章 /冯友兰讲清代思想

清末之立教改制运动

康有为

谭嗣同

廖平

《西南联大诗词课》

/上篇/ 诗

诗 经

人民的诗人——屈原

什么是《九歌》

古诗十九首释

陶渊明

谢灵运和山水诗

鲍照和七言诗

南北朝的民歌及新乐府

宫体诗的自赎

唐诗兴盛的原因及其分期

宫律派

复古派

田园方外派

四 杰

王维与孟浩然

高 适

岑 参

李 白

杜 甫

韦应物与刘长卿

白居易、元稹、刘禹锡

贾 岛

杜 牧

李商隐

《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

黄庭坚

陆游的诗词

杨万里与范成大

唐诗与宋诗的比较

/下篇/ 词

温庭筠和花间派词人

李煜及南唐其他词人

词体演变及北宋词人

柳 永

周邦彦与大晟词人

李清照

南宋词人

南渡初期作家

辛弃疾的词

姜夔与词的衰落

《西南联大文化课》

第yi章/ 冯友兰、汤用彤、张荫麟、罗庸浅谈文化

文化的类型

论中西文化的差异

文化思想之冲突与调和

应对西洋文化持什么态度

文 化

中国今后的文化建设

/第二章/ 雷海宗、吴晗、张荫麟讲历史文化

历史过去的释义

中国文化的两周

无兵的文化

中外的春秋时代

中国的家族

中国的元首

历史上的君权的限制

历史上的政治的向心力和离心力

论修明政治的途径

古代中国的外交

五代时波斯人之华化

论贪污

治人与法治

说 士

论史实之选择与综合

/第三章/ 闻一多、罗庸讲人文精神

什么是儒家——中国士大夫研究之一

论为己之学

诗 人

思无邪

诗的境界

欣 遇

/第四章/ 冯友兰、雷海宗讲哲学与人生

略谈哲学的用处

论哲学方法

孔子以前之哲学

先秦儒家哲学述评

论人生中的境界

论命运

关于真善美

《西南联大古文课》

/第yi章/ 傅斯年、朱自清、游国恩讲先秦古文

《大雅》

《小雅》

论屈原文学的比兴作风

《周易》

《尚书》

《春秋》三传

“四书”

《战国策》

/第二章/ 游国恩、萧涤非讲汉代古文

贾谊和汉初散文

伟大的历史家、散文家司马迁

班固的汉书

两汉民间乐府

/第三章/ 萧涤非讲魏晋南北朝古文

曹操、曹丕

“建安七子”与蔡琰

曹 植

阮籍、嵇康

谢脁和新体诗

/第四章/ 萧涤非讲唐代古文

李白诗歌的思想与艺术成就

杜甫诗歌的思想与艺术成就

白居易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论写作旧诗

/第五章/ 浦江清讲宋元古文

小说的起源与发展

说话与话本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小说家的话本

讲史家的话本

王实甫和他的《西厢记》

白朴与马致远

《西南联大国学课》

/第yi章/ 罗庸讲儒学

儒家的根本精神

周礼与鲁礼

孔子与颜渊

曾子、子思与孟轲

七十子以后的儒学

/第二章/ 汤用彤讲佛学

佛教入华诸传说

永平求法传说之考证

《四十二章经》考证

汉代佛法之流布

佛 道

释道安

鸠摩罗什及其门下

/第三章/ 冯友兰、闻一多讲道家与道教

老 子

庄 子

道教的精神

佛教、道教与道学

/第四章/ 冯友兰讲法家

法家之学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之趋势

法家之历史观

法家之三派

三派与韩非

法之重要

正名实

严赏罚

性 恶

无 为

法家与当时贵族

/第五章/ 冯友兰讲名家

辩者学说之大体倾向

惠施与庄子

《天下篇》所述惠施学说十事

惠施与庄子之不同

公孙龙之“白马论”

公孙龙所谓“指”之意义

公孙龙之“坚白论”

公孙龙之“指物论”

公孙龙之“通变论”

“合同异”与“离坚白”

《天下篇》所述辩者学说二十一事

/第六章/ 蒋梦麟谈抗战中的国学转折

大学逃难

战时之昆明

敌机轰炸中谈中国文化

二次大战期间看现代文化

节选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西南联大通识课七本套装(普通版)盒坏》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348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