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赵宝华
页数:24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01012121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书稿约二十四万字,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论证:首先,在公民劳动权的性质上,作者从人权角度展开,主张劳动权既有社会权的面向,也有自由权的面向。作者在肯定劳动权私权性质的基础上,着重指出它与一般私权利相比的特殊性,既需要公权力的干预和帮助,又需要公权力的助成。其次,在劳动权的权利主体上,作者突破了仅限于体力劳动者的传统定义,不仅将脑力劳动者囊括在劳动者范畴之内,而且认为劳动是包括受他人雇佣的劳动和自主创业的劳动两种,甚至将事业单位的助成性服务行为与公务员执行公务的行为也纳入劳动的范畴,对其权利义务加以全面的考察。再次,作者从宪法法律关系和劳动法律关系两个面向,进行了全面论述,将公民的相应权利分为在宪政语境下的“劳动权”和在劳动关系中的“劳动权利”。最后,在全面论及公民劳动权救济途径的基础上,着重对其权利保障机制进行了探讨。指出当前劳动权利保障机制的弊端,提出并论证了对其进行改革完善的建议。
作者简介
赵宝华,男,1965年8月生于山东省临清县。1986年毕业于牡丹江师范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山西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历任佳木斯大学讲师、潍坊学院副教授。现任潍坊学院法学院副院长、校学术骨干,兼任山东省宪法学会理事。
已出版《民事诉讼证据法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基础教程》(合著)、《法学概论》等著作。在《前沿》、《人民论坛》、《理论探讨》、《社科纵横》、《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本书特色
《公民劳动权的法律保障》一书从公民劳动权既有社会权面向,又有自由权面向的性质出发,将公民劳动权分为在宪政语境下的“劳动权”和在劳动关系中的“劳动权利”。相应地,在权利保障方面,前者是不可以在法院主张的权利,需要立法和政策制定来营造氛围,并靠行政执法来积极维护;后者是可以在法院主张的权利,能够获得司法以及立法和行政执法全面的保障。
《公民劳动权的法律保障》作者赵宝华全面阐述了公民劳动权的宪法保障和基本法律保障,进而在全面述及公民劳动权救济途径的基础上,着重对法律上的劳动权利保障机制进行了探讨,剖析当前公民劳动权利保障机制的弊端,提出并论证了对其进行改革完善的建议。
目录
引言第一章 公民劳动权的法理 第一节 劳动和劳动权 一、劳动力和劳动 二、劳动权 三、劳动权法律关系 第二节 劳动权的內涵与外延 一、学术界对劳动权内涵外延的争论 二、劳动权是劳动自由权和劳动保障权的统一体 三、公民劳动权的法理性质 第三节 劳动权保障的道德约束和法律规制 一、道德约束及其道德的法律化 二、法律约束及其法制教育 三、道德法律并用,以保障劳动权第二章 公民劳动权的宪法保障 第一节 西方国家宪法对劳动权的确认 一、法国宪法对劳动权的确认 二、德国宪法对劳动权的确认 三、亚洲国家宪法对劳动权的规定 第二节 苏联宪法和我国宪法对劳动权的确认 一、苏联宪法中的劳动权 二、我国宪法中的劳动权 第三节 从世界人权发展的趋势看劳动权的宪法保护 一、在人权保障方面,西方国家宪法同苏联及中国宪法的区别 二、劳动权宪法保障的新趋势 第四节 我国劳动权法律体系 一、劳动基本法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二、劳动法配套法规 三、劳动权法律保障中国家公权力的作用第三章 公民劳动自由权的法律保障 第一节 公民的职业自由和经营自主权 一、改革开放以来,公民创业自由的立法变迁 二、公民的经营自主权及其法律保障 三、公民劳动平等权的意义及其立法保障 第二节 公民的劳动就业权 一、劳动就业权的含义 二、公民劳动就业权的立法保障 三、禁止童工劳动 第三节 职业自由的宪政意义和法治实践 一、职业自由的宪政意义 二、公民职业自由在中国的法治实践第四章 工作中劳动者权利的法律保护 第一节 劳动标准 一、劳动标准及其在劳动法律关系中的作用 二、国际劳动标准制定的意义 三、国际劳动标准的主要内容 四、我国劳工标准及其考量因素 第二节 落实劳动标准的立法作用 一、我国立法落实国际劳动标准的实际情况 二、人事关系落实劳动标准的立法作用 三、国家公务关系落实劳动标准的立法作用 四、我国劳动标准立法状况评述 第三节 行政执法落实劳工标准 一、劳动行政的基本原则 二、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三、劳动行政法律关系和劳动法律关系第五章 公民劳动救济权的法律保护 第一节 公民劳动救济权的宪法基础 一、我国宪法对公民劳动基本权利救济的规定 二、国际组织以及西方主要国家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救济的规定 第二节 公民劳动权的救济途径 一、协商 二、调解 三、仲裁 四、诉讼 第三节 劳动关系认定 一、劳动关系的特质 二、劳动关系与代理关系的区别 三、实践中对劳动关系的认定 四、事实劳动关系下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第六章 劳动权利法律保障机制的完善 第一节 公权与私权的宪政秩序 一、营造尊重和保障劳动权的法律和政策环境 二、在公权力运用中遵循平衡与向劳动者倾斜并重的原则 三、培育公民对自己劳动权利的自觉维护意识 第二节 劳动权利法律保障机制及其完善 一、公民劳动权利保障机制的形成原则 二、公民劳动权利保障机制的问题 三、公民劳动权利法律保障机制改革建议 四、公民劳动权利法律保障机制改革的意义参考文献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