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泰戈尔:中国之旅

封面

作者:孙宜学

页数:259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1171024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泰戈尔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的思想、文化与文学。他不但推动了东方文化的世界化,而且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在东、西方文化语境中都引起了深远的争论和矛盾。因此,梳理泰戈尔与中国思想文化的复杂关系,不但可以丰富东、西方文化的内涵,而且可以拓展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研究的视域;不但可以进一步理解东方文化及中国思想文化如何在与外来文化的碰撞、融合中不断摸索、发展的历史,而且也可以从一个角度研究20世纪以来关于东、西方文化冲突及中国文化出路问题的各种矛盾和论争。本书基于原始资料,致力于还原泰戈尔访华的真实历史图景和价值,并简单分析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对泰戈尔访华的各种不同态度及原因;同时提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全面研究泰戈尔访华的文化价值的必要性,因为在全球化语境下全面阐释这一问题,不但可透视中国思想文化自身的复杂性,也可探索世界文化交流的规律性。

作者简介

  孙宜学,男,1968年生,文学博士,现为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泰戈尔与中国关系研究,已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编、译著20余部,在《文学评论》、《中国比较文学》等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各类科研项目8项。现担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理事、汉语国际传播研究会副秘书长、“中欧学术连线(CEAN)”顾问等。曾获教育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个人、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等

本书特色

 

目录



泰戈尔小传
上篇飞鸟翼影:泰戈尔的中国之旅
第一章新月耀东方
欧美“泰戈尔热”
“遥寄”诗人表深情
世界诗人
初现研究高潮
两种文化态度
喜从天降
讲学社的使命
文化界的热情
唯泰戈尔是谈
好事自古多磨
东行漫记
第二章上海:诗人的声音
沪上印度风
“欢喜的日子”
泛舟西湖
在上海的第一次谈话
徜徉夜上海
第三章北上途中的风景
溯江北上
东南大学的花间树下
泉城新颜
第四章北京:诗人的哀伤
警笛声声
应接不暇
在英美协会演讲
畅游北海
法源寺赏丁香
“觐见”溥仪
情不自禁
雩坛谈东西文明
北京画会谈艺录
水木清华
“竺震旦”的诞生
高山流水
反对声浪涌
黯然神伤
日俄相邀
最后的演讲
禅语佛心
《洛神》赋情
余墨飘香
“三友图”
第五章伤感的告别
诗人、军阀与乡村试验
太原演讲
汉口谈教育
异样的告别
东渡日本
第六章真情不改
第二次到中国
第三次到中国
中印学会
中国学院
日本的驱逐
诗人与中国抗日战争
为中国募捐
痛斥日本军国主义者
绵亘不绝的友情
第七章永远的缅怀
园丁辍耕
中华同悲
恒河诗魂
下篇园丁留痕:泰戈尔的中国影响
第一章一次不欢而散的文化聚会
欢迎与批评
时代的误解
第二章胡适与泰戈尔



第三章徐志摩与泰戈尔
第四章林语堂、江绍原与泰戈尔
第五章梁启超与泰戈尔
初缘《大中华》视野中的泰戈尔
真挚友谊泰戈尔在北京
指“泰”骂“梁”谁别有用心
责任与信仰梁启超为什么欢迎泰戈尔
第六章泰戈尔与周作人
“撒提”与“人的发现”及礼教
中国青年与“群众运动”及“醉翁”
泰戈尔与耶稣及“隐士”
第七章中国接受泰戈尔略史
第一次“泰戈尔热”(19131924)
平淡期(19251949)
沉默期(19501980)
第二次“泰戈尔热”(1981年至今)
基本内容与态度
附录中国关于泰戈尔的介绍、研究论文、著作目录(19002012)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泰戈尔:中国之旅》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344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