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德)比约恩·魏格尔 著 邓然 译
页数:204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
ISBN:978730825253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魏玛共和国 1918-1933年的德国政治、文化与社会
内容简介
魏玛共和国是一个在专制制度垮台之后匆忙建立起来的民主制度,最后被内部的敌人和外部的环境所扼杀。它是德国20世纪整体悲剧的重要一环,也是人类20世纪的苦难史的一个关键环节。作为“一场失败的民主实验”,魏玛共和国为 后世理解民主的复杂性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本书用丰富而多样的图片素材为观察魏玛共和提供了一个多色彩、高饱和度、复杂而真实的视角。
作者简介
比约恩·魏格尔(Bjoern Weigel),1980年出生于柏林,历史学者。凭借对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文化政治的研究,在柏林获得博士学位。他同时也是柏林地区展览协会“文化展览项目”的策展人。
本书特色
魏玛共和国是一个在专制制度垮台之后匆忙建立起来的民主制度,最后被内部的敌人和外部的环境所扼杀。它是德国20世纪整体悲剧的重要一环,也是人类20世纪的苦难史的一个关键环节。作为“一场失败的民主实验”,魏玛共和国为后世理解民主的复杂性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本书用丰富而多样的图片为观察魏玛共和提供了一个多色彩、高饱和度、复杂而真实的视角。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1918—1919:共和国的诞生
(一)战争的遗产
(二)街头革命
(三)从人民代表委员会到帝国宪法
(四)凡尔赛—和平条约和象征
(五)政治谋杀—内战与日常暴力
(六)社会氛围与社会状况
第二章 1920—1923:民主实验
(一)长期的经济危机
(二)“敌人站在右边!”—政变和政治危机
(三)少数群体、平等和歧视
(四)占领者、篡位者、理性的共和主义者
(五)选择的痛苦—魏玛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六)制造出来的艺术
第三章 1924—1929:“黄金的20年代”?
(一)帷幕拉开—魏玛共和国的文化形象
(二)国际公共场合
(三)金钱、财政和赔偿问题的解决
(四)移民、反犹主义和仇恨犯罪
(五)丑闻及其在政治和日常生活的作用
(六)媒体的力量
(七)抚养、教育和社会现状
(八)体育和休闲
第四章 1930—1931:宪政理念的终结
(一)大萧条和大规模失业
(二)人民的声音,第48条和总统内阁
(三)贫困、苦难、饥饿和自杀
(四)新媒体,旧丑闻
(五)纳粹分子和哈尔茨堡阵线的崛起
第五章 1932—1933:前进的共和国
(一)普鲁士政变:魏玛联盟的终结
(二)街头恐怖和军事协会
(三)节日、仪式和假日
(四)对内战的担忧
(五)“代皇帝”和“波希米亚下士”:纳粹党执掌政权
参考文献
插图出处
前言
前言
从事后分析,人们总是能看清一切。“帝国必须革新,一个领袖必须上台/ 我们不仅需要税收,也需要一个舵手!/ 向前,向前!”—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首《进行曲》的最后一节已经蕴含了一切。早在1922 年它就诞生了,那时通货膨胀主宰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快速更迭的政府展示了它的无力,令人印象深刻。对“元首”应引领德国走向更美好未来之路的呼声,不仅可以在这首由著名幽默大师奥托·罗伊特(Otto Reutter)所写的歌中听到, 而且在魏玛共和国时期一直存在。奥托·罗伊特无须经历那个后来成为“元 首”的人的统治,因为他在1931 年就去世了。但是,那些曾与死神擦肩而过,从集中营被释放,成为全家唯一生还者,成为种族狂热、灭绝政策和非人道主义的牺牲品的人,他们是否还能回忆起1945 年那遍地“元首”的呼声的情形? 1945年,又有多少人曾伫立于自家房屋或城镇的废墟前,从家乡被驱逐,或焦急查看回国的战俘名单,看看能否找到一个15 年前亲口高呼“元首”的亲人?众所周知,魏玛共和国结束于纳粹独裁,而由独裁所造成的灾难,至今仍部分存在于世界各地人们的身上。因而任何对魏玛共和国 的审视都离不开对它失败的关注,以及介绍并解释它失败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其他方面的问题往往被忽视,或者说在共和国末日来临的背景下被诠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