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吕萌,左靖著
页数:289
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56500693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广播电视事业的性质和职能、广播电视传播构成、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广播节目等。
目录
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广播电视学研究领域
第三节 本书主要内容及学习要求
上篇 基础篇
第一章 广播电视事业发展
第一节 广播电视事业的诞生和发展
第二节 中国现代广播事业
第三节 中国当代广播电视事业
第二章 广播电视事业的性质和职能
第一节 广播电视事业的组成
第二节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性质、任务和功能
第三节 我国广播电视管理体制
第三章 广播电视传播构成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特性
第二节 符号与广播电视传播
第三节 广播电视传播符号的构成及特点
第四章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第一节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主要设备和技术
第二节 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
中篇 实务篇
第五章 广播节目
第一节 广播节目结构
第二节 广播节目整体编播的优化
第三节 广播节目分类
第六章 广播新闻
第一节 广播新闻的特点
第二节 音响报道
第三节 新闻性专稿
第七章 电视节目
第一节 电视节目元素与结构
第二节 电视节目策划与定位
第三节 电视节目传播形态
第八章 电视新闻
第一节 电视新闻传播的特性和作用
第二节 电视新闻报道方式
第三节 电视新闻记者的思维方式
第四节 电视新闻画面和声音
第五节 电视新闻体裁
第九章 电视纪录片
第一节 什么是纪录片
第二节 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历程
第三节 西方纪录片创作历史:人物、作品与风格、流派
第四节 20世纪90年代中国纪录片文化形态及重要作品
第十章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
第一节 节目主持人的源流及概念
第二节 节目主持人分类
第三节 节目主持人基本素质
下篇 拓展篇
第十一章 广播电视受众
第一节 广播电视受众构成
第二节 广播电视受众的文化心理结构
第三节 受众态度与传播效果
第四节 广播电视受众调查
第十二章 广播电视产业经营
第一节 广播电视产业经营的特点
第二节 广播产业经营内容
第三节 电视产业经营内容与形式
第四节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广播电视产业经营
第十三章 广播电视新媒体
第一节 新媒体及其传播特点
第二节 我国新媒体的发展演变
第三节 新媒体在广播电视中的运用
第四节 数字化时代的新型电视媒体
主要参考资料
再版后记
节选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2版)》: 一、广播事业诞生和发展 广播事业的诞生是和无线电波的发明联系在一起的。它是许多科学家长期实验的结果。 1844年塞缪尔·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1876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有线电视,这为人类远距离传送信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64年英国理论学家詹姆士·克拉克·麦克斯威尔发现电磁学基本原理,即振荡式放电必能产生放射性电波,这种电波不需要用导线传播。1873年,他在《电磁论》中预言,由于电磁波的存在,利用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行进的电波来进行通讯联络将不再是梦想。麦克斯威尔被公认为无线电之父。同一时期,德国科学家海尼·赫兹进而以实验证明了麦克斯威尔的理论,并阐述了无线电波的特性以及产生、发射和接收电波的方法。为了纪念赫兹发明无线电波的贡献,人们把无线电波称为“赫兹”波,并将“赫兹”作为频率单位。麦克斯威尔和赫兹的发明成果,把电报、电话从有线阶段推进到无线阶段做了理论和实验上的准备。 1895年,意大利人古戈拉埃莫·马可尼和俄国科学家斯捷潘诺维奇·波波夫分别成功地发出并接收了无线电报,使无线电通讯进入实用阶段。无线电通讯问世后,科学家们开始着手研究有声音的传播。1906年,美国科学家李·德福雷斯特发明了三极真空管,使微弱的电信号得到放大并传送到远方,开创了电子科学新领域。1906年的圣诞之夜,加拿大科学家雷金纳德·费森登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布兰特罗克的实验电台做广播节目实验,播出圣诞故事、德国作曲家韩德尔的“舒缓曲”小提琴独奏和“祝大家圣诞节快乐”的圣诞祝词。这几分钟的广播节目,标志着人类广播声音的开端,宣告了广播的诞生。 世界上第一批广播电台在北美和欧洲出现。最先开办广播电台的是美国。1909年,加州圣乔斯市KQW电台开始播音。1916年,纽约州诺克城镇2ZK电台定期播放音乐,等等。1920年11月2日8点,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家正式办了执照的广播电台KDKA电台开始播音,第一条新闻播出总统选举结果。新闻由当地一家报纸《匹兹堡邮报》用电话传送。在播报中间,电台一次次恳请听众“听到这次广播的听众与我们联系,我们迫切地希望知道您收听的地点和清晰的程度”。当时听众达2000多人。对于这一新事物,各地报纸纷纷加以报道,电话和信件如潮水般涌向电台。 KDKA电台的首播,标志广播事业的正式诞生,掀开了世界新闻事业新的一页。虽然KDKA的诞生是因商业广告的需要,但它一诞生便同时充当了新闻传播的工具。选择时效快的媒介作为传播工具,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自从KDKA电台开播以来,美国人对广播这个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介都发生极大兴趣,它们纷纷开办广播电台。这时,荷兰、英国、德国纷纷建立广播电台,进行试验性广播。一般认为,1920年是无线电广播历史的开端。 随着广播事业的形成,加拿大、前苏联、澳大利亚、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广播电台走出实验阶段。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相继成立广播公司,形成了自己的组织机构和经营方式,拥有了自己的从业队伍和听众,成为独立的、不断发展的、影响日益深远的大众传播行业。 1922年底,由6家大无线电广播公司和电器制造公司联合组成商业性的英国广播公司。1927年,英国政府将其收归国有,正式改名为英国广播公司,简称BBC。1926年,日本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座广播电台联合成立日本广播协会,简称NHK。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在列宁的关怀下,1920年1月,设在下新城(今高尔基城)的无线电实验室成功进行试验广播。由于受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干扰破坏,直至1922年5月,莫斯科中央无线电台才开始试播。同年11月,这座电台改名为共产国际广播电台,并正式播音。 广播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趋势大致是:20世纪20年代,北美、南美、欧洲、澳洲的大部分国家相继建立广播电台。在亚洲、非洲的一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出现了外国人经办或协办的电台。30年代,亚洲、非洲一些国家开始创办电台。40年代,广播在亚洲和非洲有进一步发展,到了40年代末,大部分亚洲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广播电台。从50年代到70年代,英国在加勒比海的凯曼群岛建立广播电台。至此,广播在世界范围内基本普及。 60年代半导体收音机的问世,70年代调频立体声广播和80年代调幅立体声广播的出现,使广播事业日新月异。现在数以万计的广播电台遍及全球,无数收音机日夜伴随各国听众,广播已成为上个世纪最重要的传播媒介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