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读懂中国很重要

封面

作者:(澳)张海花,(澳)杰夫·贝克(Geof

页数:218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80249244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九章,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式思维:五项基本元素;当代中国;中国式领导之道;职场之道;中国式沟通;中国式关系与合作;大事与小事等。

《读懂中国很重要:像中国人一样思考》是一本反映现实,透过表象深入探讨东西方核心价值和思维方式不同的书。两位作者通过中西合壁的视角向读者展示和澄清了许多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会,相信每一位中国读者都会从中受益,不单可以对自己的文化和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影响有所了解,也可以换位思考,从外国人的角度看中国,使自己更能有效地与外国人沟通。

作者简介

作者:(澳大利亚)张海花(Helen Zhang) (澳大利亚)杰夫·贝克(Geoff Baker) 译者:胡凝 王晓波

张海花,天津出生,1990年北京大学英国语言文学系毕业后赴澳大利亚学习工作。在悉尼理工大学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和金融管理硕士学位,并获得澳大利亚股票交易所投资咨询师资格。先后在管理咨询和投资银行界任职。2002年迁回北京前在花旗银行任职。现为写作人和ChinaTime Inc咨询公司执行董事,奈斯比特中国研究院欧洲顾问委员会委员。

杰夫·贝克,澳大利亚资深律师,投资人和上市公司董事。具有澳大利亚和香港律师资格。曾在日本、东南亚和中国等地工作。2002年正式移居北京,历任某大英国律师事务所中国代表,上市及私立公司集团董事和澳中商会董事。现任澳大利亚上市公司澳中财富集团董事,奈斯比特中国研究院欧洲顾问委员会委员。

本书特色

编辑推荐

《读懂中国很重要:像中国人一样思考》由《中国大趋势》作者约翰·奈斯比特鼎力推荐,并在超级畅销书《中国大趋势》中对《像中国人一样思考》推崇备至英文版2009年被上海最大外文书店Garden Books评为畅销书第一名;中西文化的大交锋与大交融。《读懂中国很重要:像中国人一样思考》献给正在与西方人打交道和将要与西方人打交道的人们;希望反思自身,不断更新和超越自己的人们;那些宁愿在创新中失败也不愿在守旧中成功的人们。

名人推荐

海花和杰夫真的帮助我们从迷惑中清醒,获得对中国这个伟大国家的真正理解。如果几十年前我们刚开始探索中国时能读到这本书就好了。

——未来学大师约翰·奈斯比特

在浩如烟海的书中,没有二本真正成为关于中国基础知识的准确指南。这本书不仅是本不错的读物。还为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提供了有见地的观点与很实用的建议。

——中澳商会主席罗杰·沃尔夫

太精彩了!这本书对它涉及的领域有着真正有深度的理解。它不仅告诉我们中国人做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做,而且还从历史角度向我们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人相信人与人“生而相联”而不是“生来平等”,这正是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关键。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希苏

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两位作者均是很好的合作伙伴。他们合力完成了二个人难以做到的事:杰夫以地道的西方视角,结合海花的东方背景剖析当代中国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奇闻轶事、古代智慧、现代战争、朋友和敌人的故事……各种实用的却充满哲理的题材在书中获得了很好的平衡。我从这本书里学到了很多。

——中澳商会副主席杰森·中山·李

目录

序一 东方思维,西方视角

序二 世界认识中国,中国融入世界

导言

一个法国人眼中的中国人

本书关注的核心

本书之缘起

本书献给哪些读者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第一章 中国式思维:五项基本元素

核心元素一,语言决定思想

核心元素二,“阴”“阳”之法对立统一

核心元素三,中国人的相互关联性

核心元素四,中庸——黄金法则

核心元素五,面子比生命本身更重要

历史的一瞥

下一步

第二章 当代中国

一条大河波浪宽

不变的只有不断的变化

见证历史

幸福好像花儿一样

中国洞见一,自由和民主的中国式定义

中国洞见二,中国人的思想倾向怎样被延展

中国洞见三,与“流动”的中国时间接轨

中国洞见四,使用PR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解决办法

中国洞见五,门路和关系至关重要

中国洞见六,你山寨了吗

中国洞见七,多样化的中国心

向前进,向前进

第三章 中国式领导之道

领导力——中国式定义

冲花突的领导风格

当东方遇到西方

国企的最终领导

中国式领导风格一,自上而下

……

第四章 职场之道

第五章 中国式沟通

第六章 中国式关系与合作

第七章 大事与小事

第八章 处理冲突与矛盾

第九章 本地化和知识产权

节选

一代代中国人都从哲学家的思想中寻求指导,主流哲学为人们生活行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日常生活和行为提供指导和原则。此外,中国人也把从各类哲学思想中的所学加以积极运用,成为他们经商的指导和原则。

中国哲学的三大支柱——儒学,道学和佛学

中国三大最重要的哲学是儒家学说、道家学说和佛教教义。它们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演化。儒家学说是占支配地位的哲学,它强调社会秩序和道德秩序的重要性。儒学以孔子命名(生于公元前551年),圣人孔子整理了自己早前的思想并创建了儒学。孔子的教义后来得到众多哲学家的发扬光大并且得到大多数中国皇帝的推崇。

孔子创立了一套由人与人之间五大基本关系构成的严格的社会秩序,并按照从属地位和等级加以排序。其中包括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和夫妻关系。他提出的如何处理和看待这些关系的理论形成了社会道德规范,成为人们立身处世的重要依据。

儒学教义具有十二大基本元素:

“仁”,仁爱之心;

“义”,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

“礼”,对端庄得体的礼节和礼仪的理解;

“智”,即智慧、聪明,有才能,有智谋;

“信”,意为诚实,讲信用,不虚伪;

“忠”,指和别人的一种关系,尽力帮助别人,又特指忠君;

“孝”,主要指敬奉父母,善事父母;

“悌”,指敬爱兄长,顺从兄长;

”节”,气节和节操;

“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勇”,指果断、勇敢;

“让”,谦让、礼让。

孔子认为人性本善并能够不断完善自身,统治者和社会精英应该为普通百姓树立榜样。

道家学说与儒家学说并肩而立,是中国另一主流哲学派别。英文中的道(Tao)是汉语“道”的音译,指道路或路径。人们相信道学由老子(约公元前575~?)创立,老子与孔子处于同一个时代。道家学说后来由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进一步发扬光大。

道家学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它主张“无为”——人不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或者干涉自然事务。仅仅从天人合一的境界中人就能够得到满足。

注意不要把作为哲学流派的道家学说与道教混为一谈。道教与道家学说是不同的。同样,在中国,作为宗教的佛教与佛学也是不同的。

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的主要区别

儒学鼓励人们以积极的态度为社会做贡献并积极参与人的各种角色(比如,男人在家应该做一个好父亲、好儿子、好丈夫;在工作中应该做一个好经理、好下属)。这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圣人君子。这种态度称为“人世”,是“进入”和“尘世”两个词的结合。

道家学说是倡导更被动、“疏离”的哲学。它强调这样的事实,即人不需要过多参与其社会责任或者遵守严格的社会秩序。人如果得“道”就能成为圣人,而道的最高境界是认同与自然的息息相关之感。这种态度称为“出世”,是“跳出”和“尘世”两个词的结合。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读懂中国很重要》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342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