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郑兢业
页数:128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54721384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谭彦,男,汉族,1960年出生,吉林省集安市人,中共党员。生前历任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审判员、副庭长、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副院长。
谭彦曾先后被授予“全国法院模范”、“中国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卫士”、“全国法院系统青年法官标兵”等各种荣誉称号。2009年被授予“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郑兢业、高天异编著的这本《谭彦》真实、完整地记录了这位模范人物不平凡的一生,再现了他非凡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世界。
本书特色
谭彦忠诚法律、捍卫正义、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的信念与情怀,为自己的一生,铸就一座生命丰碑,更为法官这一职业,增添巨大荣辉。
每一个走近过谭彦灵魂深处。写过谭彦,受过他精神照耀、情怀濡染的朋友,都不会很在意,谁是谁的人梯。
郑兢业、高天异编著的这本《谭彦》真实、完整地记录了这位模范人物不平凡的一生,再现了他非凡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世界。
目录
山里的孩子
父亲的启蒙
法官的大学
生命的圣火
青春,无愧崇高的理想
意志,铸就钢铁般品性
信念,不竭的力量源泉
法官的天职
清廉如水是立身之本
秉公执法是生命之魂
如果只讲权不讲法,我早就不当法官了
审慎细微是铁案之基
人道办案是公仆之责
忠诚的伴侣
相濡以沫
患难与共
苦乐相伴
始终不渝
谭彦的身后
谭彦与岳父
谭彦与岳母
谭彦与亲戚
谭彦与同事
谭彦与社会
非凡的情怀
让生命更充实
让世界更美好
壮丽的落日
抱憾离去
遗辉灿烂
后记 一棵伟岸挺拔的参天树
前言
每个人的心中都多少有一点英雄情结,都向往英雄、景仰英雄。也正因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圈建国六十周年之际,由中央十一部委联合组织开展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活动中,群众参与投票总数近一亿。这其中的每一张选票,都表达了人们对英雄模范的崇敬之情,寄托着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福。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否则这个民族就不会强大。当国家危难之时,懦弱者选择了逃避、妥协甚至投降,英雄们却挺身而出,用热血捍卫民族的尊严,人民的幸福。在创立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程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之中,有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有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而不懈奋斗的优秀共产党员,有在全民族抗战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爱国将士,有英勇杀敌的战斗英雄和革命群众,有积极从事进步活动的著名民主爱国人士和国际友人……他们是民族的脊梁、祖国的骄傲,是激励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丛书,就像一部星光璀璨的英雄谱,真实、完整地记录了英雄模范人物不平凡的一生,再现了他们非凡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世界。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一串串闪光的名字,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犹如群星闪烁,光耀中华。
当今中国正处于伟大变革的时代,迫切需要涌现出一大批勇于承担历史使命、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一切的先进人物。在“双百”人物崇高精神的引领下,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必将英雄辈出。
节选
1960年10月22日,谭彦出生在吉林省集安县台上乡一个小山村。他一出世,就掉进了“大跃进”带来的全民大饥荒年代。他一次次饥肠辘辘、瞪着天真的眼睛,幻想着漫天飞雪变成白面,白面长成白馒头……然而,幻想中的白馒头还没有在梦中出锅,却幻化出“文化大革命”的滚滚洪流,农民正常的生产,农家正常的生活,都被洪流带走。改变不了的是大自然的律令,春天来了’百花照样灿烂。夏日又临,溪水依然且歌且舞,涣涣东去。改变不了的是童心欢快无忧的天性,即使空肠瘪肚,也挡不住他们在清澈见底的小河里戏水捉鱼。
对超卓者说来,童年的生活艰辛,是一笔难得的生命财富。吃苦耐劳,坚韧刚毅,富有感恩之心,常怀爱人之意的人格品性,与锦衣玉食无缘,多是粗茶淡饭养育出的。
谭彦刚满10岁时,在给放牛的叔叔送饭时,就显现出他心地的善美。
谭彦的叔叔17岁就当上了生产队的牛倌。每天清晨带着干粮,把牛赶到山坡上吃草。饿了,就吃干粮;渴了,就饮泉水。牛吃饱了卧在树下晒太阳倒沫,谭彦的叔叔就掏鸟蛋或捉蚂蚱。每次叔叔给他讲放牛的乐趣,都把谭彦眼馋得不得了。
一个星期六的晚上,谭彦和叔叔约定:明天跟叔叔一起放牛。
第二天早晨,谭彦从梦中醒来时,闻到贴饼的焦香味,一睁开眼,透窗的阳光把他刺得直眨巴眼。他翻身下床,只见妈妈正在灶前忙活,他急切地问妈妈:叔叔呢?
妈妈说:叔叔天不亮就先上山了。他想让你多睡一会儿,没把你喊醒。
谭彦非常懊恼:不是说好跟着他放牛的吗?
妈妈劝慰他:只是晚去一会儿。你叔叔没吃早饭就走了,你快吃了饭,带上吃的去找他。
谭彦一听笑了,赶紧坐在饭桌前。
早饭很简单,一碟野菜,一锅玉米面稀饭,几个锅贴饼。贴饼有两种,一种是纯玉米面饼子,叫黄饼子,一种是玉米面掺了野菜的,叫菜饼子。
妈妈叮嘱谭彦:你吃一个黄饼子,给你叔叔送两个黄饼子,再带一点菜。
谭彦摇摇头:不,我不吃黄饼子。
妈妈吃惊地问:怎么不吃?菜饼不顶事儿。
谭彦说:黄饼子留给爷爷和叔叔吃吧,他们干活都累。
看儿子这么懂事,妈妈既高兴又心疼。她恳求谭彦:你正长个呢,吃半个也好。
谭彦更坚决地摇摇头,拿起一个菜饼,大口大口吃起来。
妈妈的目光深情地缠绕着儿子,泪水默默浸湿睫毛,爬向脸颊……
饭送到山上,叔叔狼吞虎咽吃下两个黄饼后,抹把嘴说:今儿你妈做的黄饼焦黄喷香,太好吃了,你说呢?
脑子一时转不过弯儿的谭彦,顺口说了实话:我不知道今天的黄饼啥味儿,我吃的是菜饼。
叔叔突然若有所悟,一脸愧色,拍着谭彦的肩膀,感慨万千地重复着:这孩子、这孩子……
“这孩子”带给人的感动,远远超越了家中亲人。
从小学一年级至四年级,直到谭彦随父母离开台上乡,每当星期天,谭彦就和谭海、王景福几个小伙伴一起,到村里孤寡老人高奶奶家,帮她打水、劈柴、打扫屋里屋外,驱走老人的孤单寂寞。每当这些可爱孩子到来的日子,高奶奶像迎接重要节日一样,生命的老树上心花灿烂。夏日,她会早早在树荫下摆上小圆桌,放几个小凳,凉上几杯茶,翘首等待“小燕子们”。冬天,树荫下的小圆桌移到了烧得暖暖和和的炕头上,上面早已摆上几样她舍不得独享的干果,盘腿坐在炕上,引颈渴盼掀动门帘的小手。
四年中,谭彦和伙伴们给高奶奶送来无尽的快乐和安慰,孩子们也从她这里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高奶奶一肚子故事,记性也好,她款款道来的人参娃娃、老虎妈子、大灰狼、山神等数不清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也在他们幼年的心灵中,播下善有善报、正义战胜邪恶的信念。
从那时,小谭彦就悟出:人,在帮助他人时,自己也受益。
常言说:高尚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谭彦从妈妈身上学到了吃苦耐劳,为人善良;父亲从小就教诲他,一个人要懂人间大义,做人要诚信正义。
谭彦的爸爸谭志福,是个地质勘探工作者。多年的野外地质勘探工作,使他对什么事情都爱较真,喜欢追根溯源。耳濡目染,这深刻影响着谭彦的个性形成。
有一天,谭彦问爸爸:同样是河水,为什么有的河水清,有的河水混?P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