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都市文化研究论丛:都市文化研究的多重视域

封面

作者:郑崇选

页数:312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4953607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都市文化研究论丛:都市文化研究的多重视域》指出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是当代中国最广阔的社会背景,在此背景下,都市文化的生产也呈现极为纷繁复杂的样态。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传统、现代、后现代等各种文化现象都混杂于同一个平面上,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错综复杂地纠结在一起。社会文化状况的复杂性决定了当代中国在文化认同上的艰难和多元化,同时也说明了文化认同建构的未完成性和不确定性。

作者简介

郑崇选,1977年生,文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已出版专著《镜中之舞:当代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文学叙事》、合著《现代性与都市文化理论》、编著《现代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在《文艺理论研究》、《社会科学》、《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文化中国》、《上海文化》等刊物发表论文若干篇,独立承担及参与课题多项。

本书特色

《都市文化研究的多重视域》由郑崇选编著。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是当代中国最广阔的社会背景,在此背景下,都市文化的生产也呈现极为纷繁复杂的样态。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传统、现代、后现代等各种文化现象都混杂于同一个平面上,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错综复杂地纠结在一起。社会文化状况的复杂性决定了当代中国在文化认同上的艰难和多元化,同时也说明了文化认同建构的未完成性和不确定性。

目录

第一篇理论阐释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都市文化的生产

大众传媒与都市文化形态的建构

大众文化的阶层区隔与消费逻辑

消费文化与都市叙事

第二篇文化形态

可疑的转向

三十年流行语中的当代消费文化变迁

感恩的社会机制与伦理规范

焦虑中的性别与都市想象——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漫画为中心

当前中国主流文化的边缘化危机及其价值重塑

第三篇文学转型

文学本质与现代转型

影像消费流行背后的叙事危机

文学叙事的“非消费性”

媒体批评的消费化

网络时代文学生产新机制的生机与困境

第四篇上海文化

消费文化语境中的上海文化大都市建设

世博会:文化大都市建设的新跨越

进一步提升上海城市文化软实力

以文化之力助推上海转型发展

第五篇文本解读

重建个性化写作中的文学精神

后知青时代的命运叙事——关于叶辛的《孽债Ⅱ》

赝品,还是经典——有关《三人行》的若干断想

神性写作的意义及其局限性——以《放逐伊甸》为例

重返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场域”——读《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99个词》

《士兵突击》与当下时代的自我认同

后记

节选

商业利益和消费主义的驱使,以某种理想的受众群体为样本来实现传播活动。这种传播最终必然倾向于一种同质性或单一性,把某种特定的趣味类型作为无所不包的标准,强制性地诉诸有着不同趣味爱好的广大受众。这是大众传媒的一个内在逻辑,也是大众传媒带来的文化危机之一。大众传媒逐渐从消费市场的诱导,趋向了生产传播型诱导,即不是受众对生产和传播提出要求和限制,而是生产传播诱导消费;不是大众传媒对受众的服从,而是受众对传播者所虚拟的理想趣味的依从。大众传媒不但造就了它自己的广大受众,同时也造就了受众对大众传媒本身的依赖和服从。从中,我们看到了控制大众传播媒介的各种中间角色,在塑造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和趣味方面的巨大能量。大众传媒成为生产时尚和趣味的场所,开始承担起组织文化生产的重要使命。

其次,大众传媒是一种可无限复制的传播方式。无穷复制的一个内在原因就在于把大量的文化产品转变为市场上实现了的价值。大众传播凭借最先进的技术媒介,大批量地复制产品,大规模地进行传播,尽可能多地向受众传递同样的信息。同时,复制的形式要受到特定传播机制的限制,因为被复制的产品最终要拿到市场上进行交换,实现其商品化。所以,在大众传播中,所复制的不但是一种产品,同时也是一种思想,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既然一切都可以复制,那么,在大众文化中就可能会呈现出一种同质或趋向同质的现象。这也是大众传媒时代文化的特殊现象:从来没有这么多的人在不同的地域和语境中共享同一种文化。大众文化的雷同性、流行性、当下性、时效性等毫无疑问地渊源于复制技术,它们消解了传统艺术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韵味”。文化产品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它不仅不能体现出艺术品应有的独特风格和个性,而且还由于其整齐划一的批量性生产以及由此带来的强制性消费,控制和规范着接受者的精神和文化需要,使人们失去了真正的精神自由。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都市文化研究论丛:都市文化研究的多重视域》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340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