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委员会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11176501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大道同心无远弗届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委员会四十周年回顾与展望文集,第一部分“历史发展”,既有具体事件的叙述,又有理论上的升华,将老一辈陈列艺术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和高风亮节表现得栩栩如生。第二部分“陈列叙事与手段”,是对四十年来中国陈列艺术的理论思考,注重在实践基础上进行认真的理论探索,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行学科建设。第三部分“实践与思考”,主要是近年来年轻的博物馆设计工作者,对亲身所为的博物馆陈列设计具体案例的叙实与识见。第四部分“影响与传播”,引用一些现代传播学等方面的方法和规律,对其与博物馆陈列艺术的关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本书是对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委员会成立四十周年的总结。
作者简介
业务经历:“英雄丰碑 不朽史诗”纪念长征胜利8周年主题展概念设计;“铭记光辉历史 开创强军伟业”纪念建军90周年主题展概念设计;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共和国勋章、七一勋章、八一勋章设计;“砥砺奋进的五年”成就展国防和军队建设展区概念设计。
目录
目 录
序
前言
一、历史发展
1.艺委会成立后前20年的回顾 夏书绅
2.回眸艺委会30年 赵春贵
3.守正创新 着力陈列艺术转型发展 李跃进
4.走在新时代 开创博物馆陈列艺术的新境界——中国博物馆协会第六届陈列艺术委员会回顾 刘鹭
5.“十大精品”品牌建设与“中国博协艺委会”的工作渊源 李耀申
6.全国首届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展览纪实 徐乃湘
7.崇德尚业 言传身教 赓续匠心——追忆扬州陈列艺术设计班教学特色 李跃进
8.桃李芬芳 教泽绵长——记“全国博物馆扬州陈列艺术设计班” 马庭顺 宗苏琴
9.中国博物馆陈列艺术大家——夏书绅先生访谈 郭荣辉 高颖
10.秋水蒹葭 师恩难忘——追忆费钦生老师 杜超
11.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馆员”——周士琦先生访谈 王瑞
12.博物馆陈列的审美价值 ——计森老师记 韩晓玲
13.清风逐热浪,把杯画家常——赵春贵先生访谈记 时昆
14.回顾与期许——刘超英先生访谈 王瑞
15.薪火何以相传——老一辈设计师谈新中国博物馆展陈艺术人才培养 王喆 罗亦鸣 杜超
16.倾力民族风格 开创博物馆“安徽模式”——董伯信陈列艺术设计风格管窥 董青 董松
3
9
13
27
37
43
47
59
63
69
75
79
83
89
91
99
二、陈列叙事与手段
1.中国第一个半景画馆——《卢沟桥事变》半景画的诞生 夏书绅
2.中国全景画艺术创作的探索与实践 夏书绅
3.博物馆陈展艺术发展的3个阶段 汪涛 邓佳平
4 . 关于展陈设计发展创新的思考 董卫平
5. 博物馆对外展览设计形式转向分析 管晓锐
6. 社交媒体影响下的博物馆文创价值演变——跨学科视角下的系统研究 张扬 夏鑫
7. 叙事性陈列设计方法在重大历史题材中的应用 吴诗中
8. 何以为展——关于优秀展览策划的若干思考 龚逸婷 魏峻
9. 基于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博物馆公共空间规划设计思考 王蕾
10. 新时代人物类纪念馆展览局部提质改陈创新策略 邹燕舞
11. 博物馆展陈形式设计启迪与思考 潘艺
12. 红色题材展览陈列与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开展国际交流问题研究 王加册 沈宗艳
13. 文旅融合语境下的展陈属性与特征 刘新阳
14. 博物馆语境下的地域文化保存与发展——以曾侯乙编钟展示为例 黄翀宇
15. 释·遗:世界非遗的多元化阐释方式——以中国雕版印刷为例 宗苏琴 张历 陈允兰
16. 明代孔府服饰的研究与展示 蔡静野 王勇军 陈娟
17. 新时代自然博物馆陈列设计理念与实践思考 孟庆金
18. “军号嘹亮——中国红色军号历史陈列”诞生记 贾萍
19. 红船劈波行 启航新征程——南湖革命纪念馆破浪奋进的40年 张宪义
20. 重大革命题材主题展览的经验与启示——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例 亢宁
21. 艺术的品味 品味的艺术 曾艾丹
22. 展法·展场·展境:与陈列艺术40年 陈同乐 范犁 许潇笑
23. 国家文化公园内博物馆展览体系构建——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例 郑晶
24. 略述革命纪念馆的陈列形式设计——以主题展览“八路军抗战史陈列”为例 李东光
25. 文化性、精神性和艺术性的现实表达——广西博物馆新馆基本陈列的策划与设计 韦玲 吴伟峰
107
111
119
123
133
141
147
153
163
169
177
187
193
197
203
209
217
225
229
237
243
251
263
271
279
目录
26. 用展陈的方式赋能乡土记忆——以吴忠利通区初心馆为例探析博物馆对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赵涛 陈可心
27. 闯出一片新天地——1990年中国博物馆学会陈列艺术委员会全程指导安徽省博物馆完成“安徽古代文明”
陈列纪实 董松
289
295
三、实践与思考
1.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记上海博物馆展陈设计的一些特色 袁启明
2. 无界的历史空间:历史建筑遗址类博物馆展陈策划——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为例 尹恒
3.“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改陈提升总体设计思路 马晋川
4. 文化景观中展览的辅助作用——以晴川阁大禹文化景观为例 刘国斌
5. 新时代、新语境、新的里程碑——抗美援朝纪念馆基本陈列的艺术特点 刘静媛 张校瑛
6. 造园理论在“物上山水”展览中的运用 谷媛
7. 释展在博物馆展览中的重要意义——以“窗,园林的眼睛”展览为例 李瑶
8. 高校博物馆展览设计与实施——以“灯影中国——广宇长宙中的生活与想象”特展为例 于群
9. 数字化与可及性创新在策展实践中的运用——以“焦点:18—19 世纪中西方视觉艺术的调适”展览为例 白芳
10. 守正创新——武汉博物馆展览工作实践 雷晓洁
11. 新时代山东博物馆展览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探索研究 殷杰琼
12. 物联网监测技术在古建筑博物馆文物展示中的应用——以故宫博物院为例 田少飞
13. 绿色理念与展陈建设的结合运用——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为例 王磊 褚晶晶
14. 多元融合 创新实践——以三星堆、金沙遗址博物馆展陈及活化利用的探索为例 王方
15.京华通惠 运河永济——北京与大运河历史文化陈列展陈设计 李丹丹
16. 试谈博物馆空间中的数字叙事与展演—— 以苏州博物馆西馆苏色生活馆为例 杨艺
17. 世博会展馆沉浸式体验展示形式发展分析 葛杰
18. 《永乐大典》的“活化”——以国家典籍博物馆陈展和配套活动等为例 顾恒
19. 博物馆展览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规范初探 陆建松
20. 博物馆照明标准的回顾与展望 罗涛
303
309
315
325
329
335
345
353
359
369
373
381
387
397
409
417
423
431
437
445
四、影响与传播
1. 博物馆临时展览体系化思考——基于苏州博物馆的实践 谢晓婷
2. 红色场馆的绿色展览之路 宋威
3. 党史题材展览的色彩应用研究 陈奕君
4. 设计伦理在公益性展览中的意义 乔胜星
5. 情境交流——观众参观心理与生态复原场景陈列的相互作用 刘勤学
6. 博物馆设计管理初探 管琳
7. 对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的总结与思考 杜鹃
8.“永恒的誓言——中国共产党入党宣誓文物史料专题展”探索实践 薛峰 周峥
9. 在传承创新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 沉浸式体验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实践与思考 董清丽 肖承云
10. 地方博物馆的社会使命与展览建设——以日本横滨市历史博物馆展览为例 严建强
11. 行业博物馆临展策划初探——以“雄关漫道——丝绸之路上的古关”展览为例 韩晓玲
12. 革命史类展陈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人民航空历史在展陈中的正确表述 张志勇
453
459
467
473
479
487
495
499
505
511
521
527
五、附录
前言
序
刘曙光
在中国博物馆协会迈入不惑之年的两年后,她的第一个专业委员会——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委员会今年也迎来了40岁的生日。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40年来,中国博物馆事业经历了不断加速、不断提质升级的繁荣发展,其中在展览陈列艺术方面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陈列展览数量、专业水准和艺术水平的跨越式发展,是博物馆事业繁荣发展最集中、最典型的反映。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教育与传播的核心媒介,是守护文化、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关键工作,更是博物馆不同于其他文化机构的专业性、艺术性的重要体现。我们都知道,作为一种藏品组织形式,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知识性是“天然”的,但并非在诞生之初就展现出卓越的艺术价值与专业属性,而是经过历代博物学家、生物学家、地质学家、考古学家的不懈努力,才逐渐摆脱了类似于珍奇馆、珍宝阁、古董摊的杂乱陈列方式,最终完成了专业化和艺术化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