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大鹏
页数:456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10007206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芸芸众生,在自己的思想中、行动上都或多或少地带有传承文化的意味;但是传承量微不足道。在这里,起关键作用的是那些极少数的特立独行之士,他们身上的文化传承量是相当大的。《百年国士(酒旗风暖少年狂)》所谓的“国士”,就是这样的人。“国士”一词儿,古已有之。《史记》中说:“若韩信者,国士无双。”以后历代使用不辍。其含义一顾名就可以理解。《辞源》中说:“一国之内所共推为才士也。”陈寅恪先生在《王观堂先生挽词》的“序”中说:“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浑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寅恪先生在这里讲的是王国维先生,所以非提到自杀不行。其实传承一种文化的“国士”,不一定人人要自杀。反而是不自杀者更多更多,其传承的作用也起得更大更大;自杀者,不得已而为之者也。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史,可以为证。即以近百年的历史而论,又何尝不是这样?《百年国士(酒旗风暖少年狂)》的编选者王大鹏教授,根据自己独特的看法,从过去一百年中选出了近50名“国士”,编成了这一本书。他根据陈寅恪先生的说法,认为这些人都是为“此文化(指中国文化——羡林注)所化之人”。
作者简介
王大鹏,1937年9月生,河北献县人。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丁聪,1916年生于上海,曾任《人民画报》副总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兼漫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馆馆长。2009年5月26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3岁。
相关资料
一百年来,赤县神州值数千年未有之钜劫奇变,西化东渐,洪波激荡。几代文人学者,忧国匡救,以其卓识奇才,筚路蓝缕,扶危继绝,或施之事业,或见于文章。中华文化,凝聚一身,沉浮毁誉,难累其心,独立不惧,孤往不悔。时运交移,俯仰百变,泰半已为归人,隐入苍莽青史,硕果仅存者,亦臻耄耋期颐。吾辈祀之以国殇,奉之为国士,高山仰止,永怀不敢或忘。
——王大鹏
本书特色
《百年国士之1:酒旗风暖少年狂》所谓的“国士”,就是这样的人。“国土”一词儿,古已有之。《史记》中说:“若韩信者,国士无双。”以后历代使用不辍。其含义一顾名就可以理解。《辞源》中说:“一国之内所共推为才士也。”陈寅恪先生在《王观堂先生挽词》的“序”中说:“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浑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寅恪先生在这里讲的是王国维先生,所以非提到自杀不行。其实传承一种文化的“国士”,不一定人人要自杀。反而是不自杀者更多更多,其传承的作用也起得更大更大;自杀者,不得已而为之者也。即使在一种文化衰落之时,我们也并不提倡自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不也是一种好办法吗?
目录
序一
序二
辜鸿铭(1857-1928年)
辜鸿铭先生轶事
记辜鸿铭
回忆辜鸿铭先生
绝代的学者
英文门教授辜鸿铭
蔡元培(1868-1940年)
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
蔡孑民先生的最后遗言
蔡元培时代的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
试为蔡先生写一篇简照
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风格
记蔡孑民先生
回忆蔡元培先生
章太炎(1869-1936年)
太炎先生轶事简述
一辈子讲真话的人——纪念先祖父太炎先生诞辰
我所见晚年的章炳麟
章炳麟渊博怪诞
章太炎
追忆章太炎先生——章太炎先生逝世五十周年纪念
师事国学大师章太炎
梁启超(1873-1929年)
三十自述
上台唱戏
无穷的恩惠
记梁任公
梁任公先生印象记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忆梁启超先生
齐如山(1875-1962年)
我的外公齐如山——纪念齐如山先生逝世二十五周年
纪念先翁齐如山先生
读《国剧艺术汇考》的感想
为梅兰芳编戏与排戏
记齐如山
张伯苓(1876-1951年)
教育家张伯苓
巍巍乎吾南开大校长
张伯苓与南开大学(节选)
我们的老校长
……
王国维(1877-1927年)
连横(1878-1936年)
陈独秀(1879-1942年)
于右任(1879-1964年)
李叔同(1880-1942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