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海涛
页数:278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1151735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风的模样》内容涵盖:他们、青春、成长、德行、大学、毕业、远行、现实、生活、人生等十章的内容,作者用真实的教育教学经历,讲述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困惑、成长感悟、生活经历。《风的模样》用充满哲思的文字化解学生心灵的迷惘。
作者简介
男,首都师范大学教师,1996年参加工作,先后有十一年大学生辅导员工工作经历,喜欢跑步,热爱文学。
本书特色
《风的模样》送给即将步入大学校园的你and还在校园的你and还怀念校园的你。作者回首自己十几年与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用博古通今的思想,开导学生会遇到的生活、人生的困境,引领迷茫的心走向充满希望的明天。
目录
第1章 他们
孔子的话
哈姆雷特的内心力量
毛姆的三部小说
由苏东坡的一首诗想到的
隹卡尔
向鲁滨孙学习
维纳斯
第2章 青春
青春寄语
青春词汇
青春三首诗
青春的精神枷锁
他们怎样看待青春
年轻人要勇于面对困惑并增强自信
让青春飘过书香——写给大学新生的信(一)
年轻时的特点
第3章 成长
文静女生
成长的烦恼
风的模样
成为什么样的人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关于失恋那些事
三个年轻人
他们岁时都在干些什么
第4章 德行
与你同行的人更重要
关于上进心——给一位毕业生的信
人生需要单纯和沉静的力量
困难是天使
两点间直线最短
坦诚相待
见到包涵
不得不说的细节
你选择的和你看到的
反省的方法
打理好身边的小事情
第5章 大学
新大学生手册
迎新寄语
校园里的白杨树__给新生的一封信(二)
给职场新人的信
大学该干什么
大学要摆脱功利主义
我们课堂缺少什么
大学就干三件事
第6章 毕业
毕业前的焦虑
找工作的故事竹
关于留校骝
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远责}
二元选择
致毕业生
找工作—大学里绕不开的话题
与职场的初次亲密接触
第7章 远行
为时代画像
飞机上
阿尔山的植被
在台湾买苹果
参观半坡遗址博物馆
两个世界
雪的感觉
参赛归来有感
被忽视的演出
息结会黾
第8章 现实
关于现实
也说幸福
平面国
选举前说民主
最重要的
标准轨迹
有用没用
寻找关注
自我意识
第9章 生活
怎么办
一个问题
说出来的困惑
说说虚荣心
惺惺相惜
春风吹过
还蒋|
跑步时我想什么
《一点点》刊首语
新年随想
第10章 人生
有所爱
相信
愉快的一天
每个人都是一粒小石子
跟生活谈谈
走进新世界
人生是马拉松
生活赠品
两个人生阶段
活出自己
我们的主题曲
节选
孔子的话你,毕业两年后打来电话,诉说了变更3份工作的经历,并谈了自己的感受和对未来的想法。总之,你在继续深造与投入工作之间徘徊;在爱情与婚姻之间犹豫;在怀疑和坚定之间摇摆。你的诉说有些无奈、茫然、怀疑,也有信心、梦想和纠结。我只能以倾听给予安慰和力量。 这一切,我知道都是你成长中必须要自己经历的。这是走出校园大门后,生活给你上的第一堂实践课。对于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生活的大门一打开,一切来势汹汹,自己所做的应是先顶得住,然后漫慢立住脚跟,再仔细分辨,为目标迈出坚定的步伐。 这个电话让我想到了《论语》里的话。孔子不愧是位伟大的人物,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总结出了人成长的三个不同阶段,它们就是《论语》开篇的三句话。虽然不同时代环境大不相同,但是人的成长自有其规律。这三句话除了具有些说教色彩,不易被人接受外,确是充满智慧、耐人寻味的。 第一阶段:学而实习之,不亦乐乎?对于现在大学生来说,这里的“学”类似于校内的应试教育。学之后,自然走向社会,开始实践。这句话的重点在于“习”字。你学习了那么多东西,并不是目的,关键是要到社会上用实践来检验。校园里的学习流于口头和书本,一个人不能总是学来学去。孔子提醒大家:每个人都有走向社会的时候,到那时,你要做好心理准备。你两年的经历就如同生活之火的淬炼。孔子也许早就预料到了你现在所学和生活脱节,他老人家更看重习之。我对你没有更多的建议,因为自己的生活不需要别人来教,自己尽管让生活来得迅猛点,像大风,先让它将自己吹得迤逦歪斜再说。孔子的一句“不亦乐乎”,.有点像个长者站在旁边偷着乐的意思。好像在说:“别看你是大学毕业,社会可不认这个,你要是学究一个,就先给你个下马威,这些我都是过来人。没错,人人都要经历,你所要做的只能是做好心理准备,在不断的习之过程中强作欢颜,不然,谁也没折!”第二阶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走出校门,你开始工作,校园里所学的能用上的不多,你开始摈弃学习,不如按照生活教我的来学。经过一段时间实践,你开始站稳脚跟,工作走上正轨,工作开始给你带来一些欣喜,大家对你有了表扬和认可,你开始沾沾自喜。你觉得,原来工作也不过如此。就在这时,孔子提醒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就是这时你最需要远方的高人给你注入新的思想。应试教育教给你的东西在工作后被你否定了很多,你不再相信它们,以致不再相信书本知识。然而你就那么相信自己在短短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和价值观吗?还记得房龙的《宽容》序言中的无知之谷吗?爬出山谷,看到外面的世界,回来的人就是孔子说的“远方的朋友”。曾经,—个工作了10年的职场人,生涯一帆风顺,但他见我就说:“现在越来越怀疑当初的追求和现在的状况了。”再想想我们的身边人,比如父母,对—个刚工作的大学生总是说:“找个稳定的工作多让人羡慕!找对象要找这么样的!结婚如何如何!”“有能力”的家长开始剥夺你对生活和工作的选择权。而孔子却让你主动迎接远方的新思想。这个朋友更多是来自书籍。你看看胡适在一百年前是怎么对年轻人说的,你看看托尔斯泰是怎样通过《战争与和平》启发你的。高妙的思想大多不在身边和同时代,一定来自远方,书籍就是远方的朋友。不要过分相信自己身边人传递的知识和价值观,要主动迎接远方、智者的思想。 第三阶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孔子最看重,第一次提出君子。意思是有了独立人格的人才是君子,这是年轻人成长的最高境界。在实践中,你开始不断怀疑已有的价值体系,听从智者的思想,但是,孰是孰非的内心辩论一直在激烈进行。人生是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当别人说你两句,你就战战兢兢,马上迎合,说明你还没有明确的目标,也不知如何到达目标,只是停留在人云亦云阶段,即使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也不坚定,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理解。孔子不认为这样的人是君子,也就是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这种人,总是寄希望于别人的认可,如果那样,岂不是一个活在别人眼睛里的人了,高兴着别人的高兴,悲伤着别人的悲伤。这些你一定都不喜欢,但是你意识到,不意味着能做到。只有在困难中不断地历练自己。当自己的行动和思想不再可怜兮兮地盼望别人,比如领导、同事、朋友的认可时,独立人格才算形成,自己才真正成为了君子。这是年轻人成长的最高境界。从此成为了有担当精神、有自己追求、能够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的独立的人。 打来电话的你,可能正处在第一阶段,正开始校园学习之后的第一次实践。每个阶段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又不是界限分明,不能逾越。这需要不断体会,也就是做生活的有心人。孔子在两千多年前的话,言简意赅,充满智慧光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