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打工女孩:from village to city in a changing China

封面

作者:张彤禾

页数:348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3276100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不知不觉,我们的国家成为了“世界工厂”
  我们的城市面临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全球化时代,原来我们一直都忘了留意倾听中国打工者的声音!
  上海译文继《寻路中国》、《江城》、《落脚城市》之后又一重磅纪实力作!
  前《华尔街日报》驻京记者,透过新兴城市和农民工群体,聚焦大变革时代下个体的命运故事!
  西方社会了解、认识当代中国的必读书!
易中天中华正史:《祖先》《国家》电子书免费抢先看
>>

作者简介

  张彤禾(Leslie T.
Chang),前《华尔街日报》驻北京记者,在中国生活了十年,专注于探察社会经济转型如何改变制度和个人的故事。她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曾在捷克、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担任记者;同时,也是《纽约客》、《国家地理》等媒体的撰稿人。

  她的丈夫彼得?海斯勒(何伟)同样以描写当代中国的非虚构作品而闻名,两人目前定居于埃及开罗。

相关资料

张彤禾的《打工女孩》是关于中国的必读书……每个人都知道中国是世界工厂,但我是第一次在这本书中真正认识到中国工人的样子,身临其境。她给予他们一种力量和活力。他们不是牺牲品。

伊安?约翰逊(普利策奖得主,《华尔街日报》前驻京记者)

对于世界上的大多数人而言,作为全球经济引擎的中国农民工不过是无名的、可以替换的一块零件。《华尔街日报》记者张彤禾,却用两年时间在南方的新兴城市东莞调查报道,努力将他们还原成有血有肉的人。她令人惊讶地发现,除开经济因素,大多数年轻女性选择外出打工,是出于离开农村去看一看外面世界的愿望。她们,比起其他任何一切,都更能代表当下的中国:一个正挥别乡土和动荡过去、并拥抱光明但又忐忑未来的国度。

《时代周刊》

这是近年来少有的关注打工女孩的非虚构类作品,它用平等的视角,记录下中国工业化时代惊心动魄的一幕幕,从枯燥的流水线到济济一堂的夜校,从自由的城市到封闭的乡村,从夜总会到传销点,从无情的人才市场到白热化的生意场,在这里,读懂中国。

《财新网》

 

本书特色

  “出去”,农民工用这个简单的词定义他们的流动生活。“在家没事做,所以我出去了”,出去打工的故事就是这样开始的。
  如今,中国有一亿五千万农民工。在南部工厂林立的城市,农民工在拉动国家出口经济的流水线上全力以赴。他们代表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是一百年来欧洲移民到美国总人数的三倍。

  新一代农民工出现的时候,大多数人都认为,迁徙是一条追求更好生活的路。他们比上一辈更年轻,受过更好的教育,外出的动机也更多是因为对城市机会的追求,而不是受农村贫困所迫。

  是自尊,而不是恐惧,让他们留在城市。走出家乡并留在外面——出去,就是改变你的命运。
  当我想写本关于中国的书时,这个国家的农民工吸引了我——几百万人,离开村庄,去城市工作。直到后来,我才发觉,原来我跟我写到的那些女孩有着那么深的联系。我也离开了家,了解生活在举目无亲的地方那种孤独漂浮的感觉;我亲身感受到人轻易就会消失不见。我也更能理解那种全新开始生活的快乐和自由。

  打工女孩的故事有某些共性。在工厂里你很容易迷失自我,那里有成百上千个背景相似的姑娘:在农村出生,没念过什么书,穷。工厂是做什么的从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份工作带来的艰难或机遇。打工女孩的命运转折点永远是她向老板发难的时候。那一刻她冒着失去一切的风险,从人群中脱颖而出,迫使这个世界将她视为一个个体。

  在中国,外出务工已经有二十多个年头,绝大多数外国媒体都报道过工厂内部的恶劣环境,许多写中国农民工的书也并不真实。我希望能写点儿别的,写写工人自己怎么看待外出务工。我尤其对女性感兴趣。背井离乡,她们得到最多,或许失去也最多。

目录

中文版序

第一部 城市
一 出去
二 城市
三 穷死是罪过
四 人才市场
五 打工女孩
六 方与圆
七 八分钟约会
八 流水线英语

第二部 村庄
九 村庄
十 华南茂
十一 爱情与金钱
十二 完美健康

参考资料
致谢
对话张彤禾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打工女孩:from village to city in a changing China》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331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