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尚明轩著
页数:211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
ISBN:978751260352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被称为“国民党左派的旗帜”的廖仲恺先生,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尚明轩编著的《廖仲恺》全面介绍了廖仲恺先生从青年时期走上革命道路,追随并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毕生为了这一伟大事业贡献心血才智,直至宝贵生命的战斗历程。
作为“辛亥著名人物传记丛书”之一,《廖仲恺》侧重介绍了廖仲恺在辛亥革命前后参加革命斗争和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在辛亥革命爆发前,他积极宣传革命、发展组织;在辛亥革命高潮中,他担任广东军政府要职,在治理财政上贡献卓著;在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期,他紧跟时代发脹潮流,全力协助孙中山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筹建黄埔军校,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在廖仲恺身上,充分体现出“适潮流发展、与时代共进”的鲜明特色。
廖仲恺与何香凝的姻缘结合,因其“天作”巧合,而成历史佳话。这对革命伴侣的感人事迹,也成为本书吸引读者的亮点之一。
本书特色
尚明轩编著的《廖仲恺》是辛亥著名人物传记丛书之一,本书遴选出在辛亥革命过程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力求客观真实地记录他们的生平事迹,他们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和人生命运,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和人物角度,阐述辛亥革命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功绩,揭示其历史必然性和时代局限性,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和教训。
目录
第一章 青少年时代
一、家事述略
二、“我们是中国人”
三、从“国学”转向“西学”
四、“天足缘”巧合天成
第二章 投身民主革命运动
一、追随孙中山,投身革命运动
二、对社会主义学说的初步探索
三、“劝君莫惜头颅贵”
四、全力建设广东民主共和政权
第三章 全力协助孙中山先生,积极阐发革命学说
一、在屡踣屡起中苦斗
二、对三民主义的重新思考
三、新的努力和新的觉醒
第四章 国民党改组的坚强支柱
一、鼎力推动并襄助孙中山实施“联俄” “容共”政策
二、为国民党全面改组作出贡献
三、向接受发展了的三民主义飞跃
四、为促成“联共”而努力
第五章 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
一、积极参与筹办黄埔军校
二、领导扑灭反动商团叛乱
三、站在反帝反军阀斗争最前列
四、执行三大政策的楷模
第六章 继承孙中山遗志,为中国民主革命奋斗终生
一、为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而斗争
二、继承孙中山遗志,坚持反帝斗争
三、为民主革命事业洒尽最后一滴血
四、功业长存,精神不死
廖仲恺年谱简编
前言
序言
整整一百年前,在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黑暗统治的时代,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巨大影响的革命,这就是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的辛亥革命。这场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比较完全意义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同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步的新纪元。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八年后,五四运动爆发;十年后,中国共产党诞生。辛亥革命开启的革新开放之门,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功绩和伟大意义。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在开启思想闸门、传播先进思想、点燃革命火种、推动历史进步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站在时代前列,为追求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而向反动势力宣战;他们不惜流血牺牲,站在斗争一线浴血奋战;他们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愈挫愈奋,在失败中不断汲取和凝聚新的力量;他们适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和斗争的目标。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批革命先驱和仁人志士,才有了辛亥革命的爆发,也才有了以此为开端的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不断发展和最终胜利。当然,我们在分析评价历史人物时,既要看到他们有超越时代的进步性,又要看到他们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客观条件影响而具有的局限性与片面性,这是我们在看待历史人物时应当坚持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也就是既不文过饰非,也不苛求前人。
几十年来,关于辛亥革命及其重要人物的研究工作不断深入,也陆续出版了大量的图书、画册等,但仍然不十分系统和完整,有些出版物受到时代因素和其它客观条件的影响,难免有失偏颇和疏漏。在即将迎来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时刻,团结出版社编辑出版了本套《辛亥著名人物传记丛书》,并得到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这充分表明了国家对于辛亥革命历史研究的重视。这套丛书的出版,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既可以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工作起到重要的填补空白和补充资料的作用,同时也是对立下丰功伟绩的仁人志士的纪念与缅怀。
为了保证本套丛书的编辑质量,编辑委员会在民革中央的领导下,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组织工作,特别是邀请了著名专家金冲及先生、章开沅先生、李文海先生担任顾问,他们在百忙之中分别对本套丛书的编辑思想、人物范围、框架体例、写作要求等方面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成为本套丛书能够高质量出版的重要保证。此外,参与本套丛书写作的。都是在近代历史和人物的研究方面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他们既有对辛亥革命历史进行深入研究的学术功底,又有较丰富的写作经验和较高的文字水平,因此,我们可以寄希望于本套丛书的出版,会对推动辛亥革命及其重要人物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起到重要作用,对弘扬爱国主义,提高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产生积极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