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如何培养好公民

封面

作者:傅国涌编

页数:364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30230862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王小庆编著的《如何培养好公民》为回望民国教育系列之一。公民教育一般是指在现代社会里,培育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育正常公民的各种教育手段的综合体,在《如何培养好公民》中,则包括国民教育、民族教育、平民教育、全人教育等概念。本书围绕公民教育的理论、问题、实践及国外的公民教育等几个方面,梳理出了公民教育在中国的特定含义和目标所在。公民教育的意义在于养成明达的公民,了解自己和社会的关系,启发改良社会的常识,从而养成人们适于现代生活的习惯。这对于更新整个社会的教育观念,改进民众的思想意识,都有相当的历史性的价值。

作者简介

  王小庆,1969年10月生,中学英语高级教师,现为杭州北苑实验中学教科室主任、《教师月刊》特约栏目主编,对儿童诗歌、语言教学、课堂教学评价以及教师发展等方面有所研究,在《中国教育报》《教育研究与评论》《江苏教育研究》等报刊发表过文章,编著有《好用的英语教学游戏》《日有所诵·英文诵读》等。

相关资料

1、近代史大家傅国涌主编,王小庆精心选编,全力打造,分为公民教育之基本理论、国外公民教育之荐入、公民教育之实践等三个专题,重新发现、追寻失去的公民教育传统。

2、民国之所以为民国,在于其教育异于其他任何一个时代的风采。回望民国,与蒋经三、郝耀东、王造时、楼桐孙、陶希圣、舒新城、周谷城……一起身临教育热议、实践之大潮,一同打捞民国教育记忆,倾听真实的声音和曾经的心灵脉动。

3、《教育杂志》是民国时期最重要教育类杂志,是教育言论最重要的阵地,集聚了当时乃至现在都极具影响力的教育家、政界人士和其他热爱教育事业的名人,引领风气之先。

4、回望民国教育系列是珍贵的本土资料,给今天的教育可以提供重要的借鉴,认为编者在尘封的史料中勤奋爬梳,揭示了近代中国不少历史真相,以新的视角给读者新的启发,实现了学术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5、历史不是线性的,而是多线条并进的,在社会的每个层面,不同的人物共同书写的历史才是真历史。读史使人明智,读史使人痛苦,读史使人快乐,读史是人们生命的一部分。

6、回望民国教育,从具体的侧面,到整个教育观,可以看到整个民国教育的思考和实践。民国期间的公民教育,依据的是宪政与社会教育的基本思想。天民在其《公民教育论》文中,即引凯善西台奈氏(geoug
kerschensteiner
,现译为凯兴斯泰纳,18541932)对公民教育的基本理解而得出结论:“公民教育之事业,全存于党派的观念及党派的政治之上,必由增进经济力及开化力之见地,以国民全体之协力,而始得有功。”

本书特色

  公民教育一般是指在现代社会里,培育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育正常公民的各种教育手段的综合体,在《如何培养好公民》中,则包括国民教育、民族教育、平民教育、全人教育等概念。《回望民国教育系列:如何培养好公民》围绕公民教育的理论、问题、实践及国外的公民教育等几个方面,梳理出了公民教育在中国的特定含义和目标所在。公民教育的意义在于养成明达的公民,了解自己和社会的关系,启发改良社会的常识,从而养成人们适于现代生活的习惯。这对于更新整个社会的教育观念,改进民众的思想意识,都有相当的历史性的价值。

目录

公民教育之基本理论
论儿童社会之教育
人权时代之教育
略论公民教育
平民的公民教育之计划
国民性与教育
论国家主义的教育
民族教育与民族复兴
国外公民教育之荐入
公民教育问题
公民教育论
德国之公民教育
新俄成人的公民教育
学校之社会的训练
学校市之组织
公民修身教学
法国中小学修身科教授要目
修身作法教材之商榷
修身科应用谚辞之研究
公民科教学
小学公民课教学法
小学公民科的新教学
小学校之公民教育
中学公民课程之讨论
公民训练及学生自治
公民的训练法
公民的训练
江西省会的公民训练
现阶段中国公民训练之鸟瞰及其改进
自治的训育
学生自治
学生自治与军事训练
清华学校试办学生法庭章程
尚公学校儿童自治的昨今明
上海中学实验小学儿童自治概况
对于小学儿童自治会组织上的意见
非常时期之公民教育
非常时期的公民训练
小学救亡教育的环境布置
国民精神总动员与中学公民训练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如何培养好公民》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328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