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海燕
页数:289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56204541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民事诉讼活动的终极目标是裁判者作出正当的民事裁判,而案件事实的正确认定则是形成正当民事裁判的前提和基础,是整个民事诉讼活动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实现民事诉讼目的的重要保证。而在我国民事司法实务中,存在很多案件事实认定的问题,在理论界针对民事诉讼案件事实认定的系统研究还比较缺乏。基于此,本书将民事诉讼案件事实认定机制作为研究对象,希望能够在理论上有所领悟并对实务有所指导。本书采用分析哲学、比较研究和实证调研等研究方法,从哲学层面的概念入手,紧紧围绕民事诉讼案件事实认定的概念、思维机制、程序保障机制和误认预防救济机制展开,提出了民事诉讼案件事实观、事实认定的理性思维进路和非理性因素之影响观、事实认定的程序保障观和事实误认的预防救济观。
本书为“山东大学法学文丛”的一本,以学术创新、理性平和、品质均衡为追求。本书对民事诉讼案件事实认定机制进行了细致的介绍,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对民事诉讼案件事实认定机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与阐述,在坚持哲学正确与错误判断标准的前提下,提出民事诉讼案件事实正确与错误的界分标准,并在此基础上之处应在诉讼制度框架内通过保障裁判者事实认定理性思维进路的有序进行、有效导控裁判者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和完善案件事实认定的外在程序保障以及积极预防事实误认情形的出现。本书结语部分,在结语部分,重申了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结论,并指出了日后尚需完善的方向。作者在对民事诉讼案件事实认定进行理论分析的同时,结合司法判例,克服了传统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相脱节的缺点,以助读者更加深刻形象的理解各项制度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
作者简介
张海燕,女,1979年出生,山东寿光人。2000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法学院,获民商法学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诉讼法学博士学位。2003年任教于山东大学法学院,现为山东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兴趣为民法和民事诉讼法。
本书特色
民事诉讼活动的终极目标是裁判者作出正当的民事裁判,而案件事实的正确认定则是形成正当民事裁判的前提和基础,是整个民事诉讼活动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实现民事诉讼目的的重要保证。然而,在我国的民事司法实务中,上诉程序改判和发回重审以及再审程序改判的案件绝大多数是因为案件事实的认定存在问题;此外,当下学界专门针对民事诉讼案件事实认定的系统研究还比较缺乏。基于此,《山东大学法学文丛:民事诉讼案件事实认定机制研究》将民事诉讼案件事实认定机制作为研究对象,希望能够在理论上有所领悟并对实务有所指导。《山东大学法学文丛:民事诉讼案件事实认定机制研究》采用分析哲学、比较研究和实证调研等研究方法,从哲学层面的事实概念入手,紧紧围绕民事诉讼案件事实认定的具体概念、思维机制、程序保障机制和误认预防救济机制展开,提出了民事诉讼的案件事实观、事实认定的理性思维进路和非理性因素之影响观、事实认定的程序保障观和事实误认的预防救济观。《山东大学法学文丛:民事诉讼案件事实认定机制研究》除前言和结语外,共分为六章。
目录
总序
序言
内容摘要
引言
一、研究动因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
第一章 民事诉讼案件事实认定概述
第一节 民事诉讼案件事实
一、民事诉讼案件事实的概念
二、民事诉讼案件事实的性质
三、民事诉讼案件事实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 民事诉讼案件事实的认定
一、民事诉讼案件事实认定的概念
二、民事诉讼案件事实认定的性质
三、民事诉讼案件事实认定机制概述
第二章 民事诉讼案件事实认定的主体
第一节 职业法官
一、英美法系的法官
二、大陆法系的法官
三、我国的法官
第二节 陪审团成员
一、陪审团制度的历史沿革
二、陪审团成员的事实认定规则
第三节 参审员
一、参审制的历史沿革
二、参审员的类型和权限
第三章 民事诉讼案件事实认定的思维机制之一:裁判者理性思维之进路
第一节 裁判者认定案件事实的前提:从主张事实到待证事实
一、主张事实经要件事实的涵摄形成主要事实
二、主要事实经存否争议的筛选形成待证事实
第二节 裁判者认定案件事实的核心:从待证事实到裁判事实
一、从待证事实到裁判事实的一般方法:通过证据证明
二、从待证事实到裁判事实的特殊方法:适用推定规则
第四章 民事诉讼案件事实认定的思维机制之二:裁判者非理性因素之影响
第五章 民事诉讼案件事实认定的程序保障机制
第六章 民事诉讼案件事实误认的预防救济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民事程序法研究-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刊-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刊-[第八辑]-技术教育社区](https://image12.bookschina.com/2012/20120930/B5622283.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