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程麻
页数:252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1611730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谈古论今说圆满(中国文化心理偏失)》从分析中国叙事文学作品中司空见习惯的“大团圆”结尾模式入手,由浅入深地梳理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社会心理以及哲学观念中一脉相承的圆满崇拜意识,并将其枧为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主要偏失与病态。《谈古论今说圆满(中国文化心理偏失)》作者程麻引导中国人反思种种历史教调,从而决心无情抛弃那种热中目的与理想却轻视手段和过程的思维习惯,真正承担起“改造国民性”的历史使命。
作者简介
程麻,山东省龙口市人。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论著有:《鲁迅留学日本史》、 《鲁迅与日本文学关系发微》、 《文学价值论》、 《悲壮的回归》、 《中国现代散文诗小史》、 《中国风土人情》、 《中国文化视角与世界文明前景:评『历史终结』论和『文明冲突』论》等。主要译著有:《竹内实文集》十卷、 《中国近现代论争年表》、 《毛泽东的诗词、生涯与思想》、 《美国母女中国情——一个传教士家族的山东记忆》等。
本书特色
《谈古论今说”圆满”:中国文化心理偏失》写成于20世纪末,初版在新旧世纪之交。当时中国民众和学术理论界“拨乱反正”的气氛尚浓,文学研究者对“文化大革命”登峰造极的极“左”思潮口诛笔伐不遗余力。作者程麻从分析中国叙事文学作品中司空见习惯的“大团圆”结尾模式入手,由浅入深地梳理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社会心理以及哲学观念中一脉相承的圆满崇拜意识,并将其枧为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主要偏失与病态。
目录
开场话千年之交说“圆满”绪论“大团圆”批判与“国民性”改造一“大团圆”心理在现代中国的命运二道德和心理三“大团圆”心理的系统性上编中国叙事文学的圆满情趣一“大团圆”心理模式探源(一)“早熟”的中国历史意识(二)“晚熟”的文学叙事观念(三)何谓“大团圆”?二中国文学“大团圆”模式演变轨迹(上)(一)从“怪”到“奇”(二)唐人“作意好奇”(三)“大团圆”情趣在宋代的普及三中国文学“大团圆”模式演变轨迹(下)(一)元杂剧“解颐”说(二)明代短、长篇小说“圆满”套路(三)清代对“大团圆”的反拨四革命文艺创作中的非“圆满”观念(一)革命文学会重蹈“大团圆”覆辙吗?(二)新时期非“圆满”观念与作品示例(三)戏剧、影视创作中的情节意识五公案、侦探与推理小说散谈(一)世事之恶与道德之美(二)事理之趣和侦探小说(三)东方推理小说的前景六“大团圆”非悲、喜剧论(一)参照系与开锁钥匙(二)“大团圆”与悲、喜剧观念比较(三)“大团圆”模式的出路七论文学情节的可驾驭性(一)故事架构的可能性(二)人物行动的可行性(三)“大团圆”结尾的可信性中编中国社会心理的终极情结一“大同”理想得失谈(一)审美情趣和社会情结(二)“大同世界”与“乌托邦”(三)理想境界和理性审视二“胜者王侯败者贼”析(一)源远流长“成败论”(二)“正统论”与史官文化(三)轻言重行的政治传统三“盖棺”实难“定论”(一)“盖棺定论”的人生目的(二)“盖棺定论”难以尽信(三)生命重在内容与过程四中国人急切实用心理剖析(一)行为目的:“有用”(二)急切实用:“一步到位”(二)生活理想:“诸事圆满”下编中国哲学观念的目的意识一论中国目的意识之短长(一)目的意识的萌生及成熟(二)过程观念与结果意识的失衡(三)中国目的意识偏失及其校正二禅宗一解(一)禅宗研究的心理学视角(二)“顿悟”与中国传统目的意识(三)禅宗教义精芜辨三重提“问题与主义”之争(一)未必“适时”的胡适之论(二)“根本解决”之得失(三)理想动力与可行途径后记再说改造“国民性”
节选
《谈古论今说”圆满”:中国文化心理偏失》写成于20世纪末,初版在新旧世纪之交。当时中国民众和学术理论界“拨乱反正”的气氛尚浓,文学研究者对“文化大革命”登峰造极的极“左”思潮口诛笔伐不遗余力。作者程麻从分析中国叙事文学作品中司空见习惯的“大团圆”结尾模式入手,由浅入深地梳理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社会心理以及哲学观念中一脉相承的圆满崇拜意识,并将其枧为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主要偏失与病态。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谈古论今说圆满-中国文化心理偏失》
Article link:
https://www.teccses.org/325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