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萧允徽,张来仪 主编
页数:166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11141354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萧允徽、张来仪主编的《结构力学(ⅱ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在2006年第1版《结构力学(i、ii)》(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内容符合教育部最新制定的《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a类)》。
全书分i、ii两册。i册共11章,内容包括:绪论、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梁和静定刚架的受力分析、三铰拱和悬索结构的受力分析、静定桁架和组合结构的受力分析、虚功原理和结构的位移计算、力法、位移法、渐近法和近似法、影响线及其应用、矩阵位移法,并附有用c语言编制的平面刚架静力分析程序;ii册共3章,内容包括:结构的动力计算、结构的稳定计算、结构的极限荷载。
《结构力学(ⅱ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坚持“基本概念的阐述要准确,基本原理的论证要透彻,基本方法的分析要具体,基本能力的培养要加强”的编写原则,采用“条理化”的论述方式和“板书式
”的排版方式,文图并茂,一目了然,是一本内容精炼、版式新颖、教师好用、学生易读的教学用书。
本书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宽口径的“大土木”专业(包括建筑工程、路桥、岩土工程、水利工程和建筑安装等),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萧允徽,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1961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曾任原重庆建筑大学副校长、党委书记,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期从事结构力学等课程的教学和结构工程领域的科研工作,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钢压杆稳定理论及其逆算单元长度法、钢压杆的柱子曲线,以及钢筋混凝土框架非线性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等有关研究成果,已被分别纳入国家标准中相关的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和规程(CECS51:93)。2006年主编出版的《结构力学》(Ⅰ,Ⅱ)教材,被遴选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并于2009年获得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三项科研和教学成果,还分别获得过四川省高教局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0年被建设部评为“九五期间建设部优秀教育工作者”。 张来仪,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1968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曾任原重庆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力学教研室主任和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结构力学等课程的教学和结构工程领域的科研工作,担任重庆市结构力学精品课程负责人。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构架式动力基础CAD系统”通过国家鉴定,为国内首创和国内领先水平。主编土建类《结构力学》及《建筑力学》等教材7本,主编网络教材1套。2006年主编出版的《结构力学》(Ⅰ,Ⅱ)教材,被遴选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并于2009年获得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结构力学课程建设和计算机课程系列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中所取得的成果,曾先后获得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2000年荣获重庆市优秀教师称号。
本书特色
萧允徽、张来仪主编的《结构力学(ⅱ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采用多媒体教学,设计了“板书式”(书横排,强调文、图、公式紧密结合)的排版方式,文图并茂,一目了然,以利于教师使用和学生理解。刻意依次编排推理层次,纲目清晰,采用多层次并对小节次也多冠以标题的“条理化”的论述方式,以突出结构变形行为的因果关系和逻辑环链。精选措词,务求准确覆盖力学概念的内涵。丰富示例,用以验证理论的工程实用价值,为后续深化认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