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白至德
页数:328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0572939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白寿彝史学二十讲:近代后编(1919-1949)》是中国近代史后编,《白寿彝史学二十讲:近代后编(1919-1949)》论述自1919年至1949年的中国历史。1919年至1949年的中国,在经济形态和阶级关系上,仍然是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仍然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在中国的统治。所不同的是,自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起来,马克思列宁主义传人了中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目
焕然一新。中国的民主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本书特色
中国近代的历史,是中国人民置身近代洪炉接受考验的历史,是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都遭到失败时期的历史,而从总相上看又是阻碍西方帝国主义东侵的历史。这是一段很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本册是论述中国近代时期历史的。《白寿彝史学二十讲:近代后编(1919-1949)》是近代前编,论述自1919年至1949年的中国历史。
目录
前言
近代后编(1919-1949)
第一讲 中国的近代史学
1.中国史学的近代化
2.“五四”后的梁启超史学
3.胡适的学术研究方法论和顾颉刚的“古史辨”
4.王国维、陈寅恪、陈垣的史学
5.中国近代考古学对史学的影响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初步建立
1.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逐步传播
2.李大钊的贡献
3.郭沫若的贡献
4.通史、社会史、思想史等方面的成就
5.在斗争中建立起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附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奋进
近代后编(1919-1949)
第一讲 中国的近代史学
1.中国史学的近代化
2.“五四”后的梁启超史学
3.胡适的学术研究方法论和顾颉刚的“古史辨”
4.王国维、陈寅恪、陈垣的史学
5.中国近代考古学对史学的影响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初步建立
1.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逐步传播
2.李大钊的贡献
3.郭沫若的贡献
4.通史、社会史、思想史等方面的成就
5.在斗争中建立起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附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奋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