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趣谈中国近代题画诗

封面

作者:刘继才

页数:235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20507383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题画诗发展史》不仅系统地论述了中国题画诗的产生与发展,深入地探讨了题画诗演化的内在规律,而且第一次全面阐释了诗、词、曲等各类题画文学的特点及其区别,填补了我国题画诗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对传承中国题画诗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作出了贡献”。这本《趣谈中国近代题画诗》本是《中国题画诗发展史》的续编,即第六编“延展期——‘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

作者简介

  刘继才,祖籍山东蓬莱,出生于辽宁大石桥。1959年考入辽宁大学中文系,就读于美学、古代文学班。毕业后,先后在辽宁函授学院、丹东教育学院、辽宁教育学院任教。曾任辽宁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等职。现为沈阳师范大学数授、硕士生导师,辽宁人民出版社特聘编审、《课外语文》杂志执行主编。社会兼职有辽宁唐代文学会会长、辽宁文学会常务副会长,辽海诗社副社长等。长期从事题画诗研究和古代文学教学,先后发表题两诗论著10余篇,其中《中国古代题两诗释析》(与柳玉增合著)一书如版后,《人民日报》《新书报》等作了评介,认为此书“在某些方填补了题画诗研究和选编的空白”。此外,还出版古代文学其他专著10余部,主要有《诠释与解读》《唐宋诗词论稿》等。主编教材、丛书100余种,主要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全宋词广选新注集评》等。在《人民日报》《文学遗产》等报刊发表论文80余篇。部分论著曾获国家、省、市优秀图书奖。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获教育部曾宪梓教育基金奖。

本书特色

  《趣谈中国近代题画诗》是一本既有趣又有用的书。它很像一本诗人、画家的传奇故事集,又很像一部鲜活的近代题画诗演进史。《趣谈中国近代题画诗》是此前出版的《中国题画诗发展史》的续编,即第六编“延展期——‘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所不同的是,它除适当保留前书的学术色彩外,又新写了许多与题画诗相关的故事。这些故事,情节较为曲折、生动,或使人唏嘘不已,或令人回肠荡气,平添了几分趣味。本书的特点是将理论阐释寓于故事情节之中,将题画诗发展规律的探讨融于名篇佳作的赏析之中,既引人入胜,又启人深思,既可作一般文学爱好者的通俗读物,又可作有志于学习题画诗创作者的参考教材。

目录

小引
一、诗画交融的新篇章
也说有争议的“近代”分期
急风暴雨中的政坛与文苑
再度繁盛的近代题画诗
高亢的爱国之歌
新题材与新风格

二、晚清余晖下的题画诗
诗韵画彩墨飘香
“晚清书法第一人”的“百宝箱”与题画诗
“二居”艺术之异同与题画诗之格调
政治家兼诗人的题画风采

三、新潮中的题画诗
总理大臣翁同稣的诗画情怀
洗辱牌下成长的“樊美人”
爱国诗僧“梅花和尚”
亦诗亦画亦有情
中国最后一位古典诗人为抗日绝食而逝
满门精英
台湾上空高扬的一面爱国旗帜
教育家经亨颐对题画诗发展的贡献
题画僧人苏曼殊的情丝难断
一入空门便恩断隋绝的弘一法师

四、从流浪汉到艺术大师的吴昌硕
短工、县令、艺坛泰斗
感时抒怀,爱国忧民
诗笔老辣,兀傲奇崛

五、转折时期的题画诗
是画家也是战士
“三千剑气社”里的文人雅士
大总统们也题画
“岭南三杰”的光彩
渴望祖国统一的“草圣”
“无心作诗人”的鲁迅与不吃“嗟来之食”的朱自清
“虎痴”哥哥与“不画虎”的弟弟
张善子子出国募捐与陈纳德将军“飞虎队”之由来
齐白石跪拜徐悲鸿与“土”、“洋”之比较
“郑白菜”的题画之作
“鸳鸯坟”墓碑上刻写的题画诗
中国最后一位王孙画家的漂泊生涯
旧体诗写得最好的题画诗人
为画征题诗与徐志摩陆小曼的生死之恋
画马名家沈逸千失踪之谜与田汉的四度题画
其他题画诗人

六、中国最早的“北漂族”由木匠而成为艺术巨匠
早年励志与“衰年变法”
亲情、乡情、爱情、友情与爱国之情
齐白石的诗是“薛蟠体”吗

七、与毛泽东唱和最多诗人的诗画情缘与印章冤案
人品与诗品
以题画诗书写历史
开一代诗风

八、题画词、曲的底色与折光
苦闷、愤懑与爱国激情
以诗词名世的题画词、曲家
词、曲、画兼擅的题画名家
擅度曲的题画曲家
会唱曲的词曲大师吴梅

九、半天彩虹——女性中“三绝”
吴藻的苦闷与要“速变男儿”的抗争
从“大城市”走出的“清代第一女词人”
“蛾眉绝世,人间脂粉如土”
“鉴湖女侠”的侠骨柔肠
风华绝代的民国“剩女”写下惊世题画词
最长寿的题画诗人——名媛张充和的流年趣事与“粉丝”情结
其他女题画诗人
十、近代题画诗是中国题画诗的绝响吗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前言

  后记

  时间老人步履匆匆,一晃拙著《中国题画诗发展史》已出版一年有余。其间,《中华读书报》《人民日报》《辽宁日报》《中国文化报》《文学遗产》等10余家报刊先后作了评介,认为此书“不仅系统地论述了中国题画诗的产生与发展,深入地探讨了题画诗演化的内在规律,而且第一次全面阐释了诗、词、曲等各类题画文学的特点及其区别,填补了我国题画诗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对传承中国题画诗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作出了贡献”。承蒙专家的奖饰和读者的抬爱,《中国题画诗发展史》首印2000册,现已告罄。在图书市场学术出版物滞销的今天,这很令笔者感到意外和欣喜。

  这本《趣谈中国近代题画诗》本是《中国题画诗发展史》的续编,即第六编“延展期——‘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此稿早在一年前即已写毕,但出版时因字数所限,不得不删去。这次单独出版,除适当保留原稿的理论色彩外,又补写了一些与题画诗相关的故事。因情节需要,这些故事写起来都较长,所以新增的文字也较多,约占全书的60%以上。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啻为一次重写。

  在重写过程中,遇到一个较大的问题是怎样为近代题画诗断代。这既涉及如何界定近代题画诗的下限,又涉及如何划分近代诗人与所谓现代、当代诗人。特别是对跨越两三个时代的诗人,更难以处理,这便为集中论述他们的艺术成就带来了困难。有许多艺术大师,如俞剑华、刘海粟、潘天寿、张大千等和著名诗人郭沫若等,早在晚清或近代即已成名,但是因为他们在当代的创作生活、社会活动的时间较长,所以除了其中有些事迹在其他题画诗人专题中有所涉及外,其题画诗的主要成就只好留待编写中国当代题画诗发展史时再详加论述了。这不能不深为遗憾。

  本书在撰写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辽宁人民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帮助,许多人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书法家、省新闻出版局前常务副局长王今胜先生挥毫题签,也为本书增色。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沈阳市图书馆的朋友们不仅为查阅资料提供了方便,而且破例外借许多缮本书。在此,一并致以由衷的谢意!

  刘继才

  2011年7月12日于沈北

节选

中国历史进入近代,题画诗也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期。这时期,传统的题画诗,一方面得到延续;另一方面,题画诗的表现领域又有新的开拓与进展,开启了新篇章。

  中国近代文学,一般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为开端,至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为止。但是如果从思想领域的嬗变看,早在乾隆十四年(1749)前后,中国文学便开始进入近代期。这是因为在这一阶段时间里,在思想上,出现了新学说。戴震所提出的人的“情”、“欲”凌驾于“理”之上的观点,从根本上否定了程朱理学的“存天理,去人欲”的理论。应当看到,这绝不是戴震的偶然所悟,而是在现实生活中,总结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基础上而提出来的,所以具有一定的划时代意义。至于近代文学的终结时间,比较流行的看法是爆发五四运动的1919年。但是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却认为是1949年。最近郭松民又认为当是1953年,其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至1949年虽然全国已基本解放,但中国仍然不能证明其具有保卫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能力;二是中国仍然不能证明其有能力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即仍受到《雅尔塔协定》的制约。直到1953年抗美援朝的胜利,上述两个问题才得到解决。此外,中国的土地改革也在1953年全面完成。聂振斌也认为,“从1840年到1949年,虽然可以区分为若干不同发展阶段,但却同属于近代资产阶级的社会历史范畴。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着这一百多年所进行的政治革命,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彻底铲除封建主义生产关系、推翻封建主义制度,实现民主、共和,发展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因此,中国近代史的界标应是1949年而不应是1919年,况且文学艺术的发展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虽然受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制约和影响,但是又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无论在形式上、时间上都不是和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同步的。而就中国题画诗的发展历史而言,其分期更不能机械地套用一般的社会史、政治史的分期,而要根据题画诗发展的实际而定。其一,中国绘画自1919年的五四运动后,虽然西画渐兴,但中国画仍为画坛的主流。其二,中国诗歌,1919年之后虽然白话诗大量涌现,但为绘画所题之诗,仍以古、近体为主。其三,为画题诗的画家、书家多为长寿者,他们中的许多人跨越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期,而按一般文学家界定的近代史时间又较短,很难把他们划分为两个时代的诗人。经历了五四运动,尽管他们的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反映在创作上,特别是在艺术风格上,并无截然不同的变化。因此,中国题画诗史的“近代”时间,似应延至1949年,乃至1953年。但也不会到某一年即戛然而止,也应还有一个适当的延宕期。

  1838年,道光皇帝任命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不久,林则徐将缴获的数万箱鸦片,在虎门销毁。道光皇帝还下令永远断绝同英国的通商贸易。英国政府于是以此为借口,于1840年6月派出远征军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自此爆发。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这场战争以失败告终,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接着美国、葡萄牙、挪威、瑞典等国也纷纷要求利益均沾,清政府先后又与美国签订了《望厦条约》,与法国签订了《黄埔条约》等。各口岸开放后,外国货像潮水一样涌入中国,使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灭顶之灾,大批手工业者失业、破产。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趣谈中国近代题画诗》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316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