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德)阿博·容克尔 著 丁皖婧 译
页数:356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30135788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德国劳动法案例研习 案例、指引与参考答案(第4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针对学生劳动法学习的案例研习教程,旨在提升学生自主解决案例问题的能力。本书对12个改编自德国联邦劳动法院原始判决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内容覆盖了劳动法的核心问题,如劳动者身份的认定、雇主的询问权和指示权、劳动者的义务、解雇保护、共同决策制度以及平等就业等。本书对每个案例都提供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劳动法的论证结构,引导学生在掌握案件事实的基础上思考相关法条,从而促进他们对劳动法知识的全面理解。本书不仅专注于个体劳动法案例,而且涉及企业组织法的相关内容,是劳动法基础课程的极佳补充。基于其系统性和实用性,德国几乎所有法学院均将本书列为劳动法案例研习课程的推荐书目,助力学生更好地备考并为未来的实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简介
作者:〔德〕阿博·容克尔(Abbo Junker),慕尼黑大学(LMU)国际劳动法、比较劳动法和民法教授,兼任劳动关系与劳动法中心(ZAAR)主任。研究领域包括:国际私法、程序法和劳动法。译者:丁皖婧,法学博士,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讲师,兼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理事。德国科隆大学LL.M.,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24年入选北京市法学会“百名法学青年英才”培养计划。公开发表论文、译文多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课题、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委托课题等科研项目。作者:〔德〕阿博·容克尔(Abbo Junker),慕尼黑大学(LMU)国际劳动法、比较劳动法和民法教授,兼任劳动关系与劳动法中心(ZAAR)主任。研究领域包括:国际私法、程序法和劳动法。译者:丁皖婧,法学博士,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讲师,兼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理事。德国科隆大学LL.M.,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24年入选北京市法学会“百名法学青年英才”培养计划。公开发表论文、译文多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课题、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委托课题等科研项目。校者:沈建峰,法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北京市总工会副主席,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总法律顾问委员会专家委员,全总劳动关系与工会理论智库专家,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劳动学会劳动人事争议处理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洪堡学者(联邦德国总理奖学金),德国波恩大学访问学者。2013年入选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主要从事劳动法教学与研究。在《法学研究》《中外法学》《法学》等期刊发表文章六十余篇,出版《劳动法的教义学建构研究》等3部专著、《德国劳动法》等2部译著,参与编写《外国劳动法学》等多部著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专项重大课题、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课题、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委托课题等科研项目。先后荣获第五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第二届首都优秀法学成果三等奖,并多次荣获其他奖项。
本书特色
案例改编自12个德国联邦劳动法院的经典判决,内容基本覆盖所有劳动法核心制度。
收录劳动法领域的诸多常见议题,例如,工作时间和地点的变动、劳动者罢工、父母育儿假期、公司裁员补偿,等等。
充分展现劳动法领域鉴定式报告的撰写艺术,以“奥卡姆剃刀”式的精准分析,剔除冗余(错误)内容,直指问题核心。
参考答案清晰易懂,逻辑严谨,语言表述服务于内容表达——唯有精准、有力且切中要害的文字,才能真正拥有说服力。
本书在常规目录之外,还设置了针对不同案例的审查结构的梗概目录,可作为案例的分析思路的索引。
可搭配劳动法教科书使用,亦可独立阅读。
目录
第二部分 案例案例1 劳动者身份案例2 雇主的询问权案例3 雇主的指示权案例4 培训费用的返还案例5 劳动者责任案例6 与经营状况相关的正常解雇案例7 非正常解雇案例8 团体协议的溯及力案例9 劳动斗争的损害赔偿案例10 社会事务案例11 人事事务案例12 经济事务
缩略语表参考文献术语索引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