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青年博览》编辑部编
页数:260
出版社:海峡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80719761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思维魔方/青年博览精品系列丛书》编著者《青年博览》编辑部。
《思维魔方/青年博览精品系列丛书》内容提要:《青年博览》创办于
1985年,为综合性文摘半月刊,它以选摘、翻译国内外最新报刊图书资料中情趣高尚、知识丰富、艺术感染力强的精品佳作作为主要特色;侧重于正面引导,用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感染和影响读者,用科学文化新成就、新探索开阔读者眼界,有很大的信息量,很强的可读性和长期保存价值,具有鲜明个性和旺盛生命力。
本书特色
《思维魔方/青年博览精品系列丛书》编著者《青年博览》编辑部。
《青年博览》是深受青年读音喜爱的杂志,曾获得《全国最受大学生喜爱的十佳报刊》、《全国百家优秀报刊和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一等荣誉。《青年博览》关注社会、关注心灵.拓展视野、寻求新知,是青年读者的良师益友。近年采,《青年博览》刊登的文章,三次切中高考作文命题。
目录
节选
也许。这一切都只是仪式而已,不过,可干万别小看仪式,因为其中自有深意。例如前总统布什要在下台后依照传统立刻搭直升机离开华盛顿,绝情得很,但这却意味着权位不因人而转的精神。又如新总统奥巴马自此之后就不得未经国会邀请而擅自步入国会议事堂,听来造作,但这却代表了行政权不可干预立法权的根本原则。仪式重要,因为它是制度的派生物。正如总统,它是个制度上的角色。 与此相对,第二个细节呈现出了完全相反的总统形象。那天中午,各大传媒在奥巴马的就职仪式结束之后立即采访在场群众,想听听这些美国人的观感。我注意到许多人不约而同地用上了“我的总统”这个说法去指称奥巴马。 这本是英语的常见表述,就像英女皇会说“我的首相”,而英国首相则可以说“我的女皇”一样。但是当一个寻常百姓称奥巴马作“我的总统”时,这里头难免就添上几分亲昵了。在我们看来,这也是件怪事。难道他们和总统很熟吗?怎么会把“我们的”领袖私有化成“我的”呢?起码我就绝对不会说曾荫权是“我的特首”。 其实这是现代媒体政治的效果,日夜的公关营销和影像轰炸还真能起到人人熟识奥巴马的地步。就算你没亲眼见过他,你也能知道他爱吃什么,养什么狗,又怎么管教两个女儿。如果总统原本是种非人格的职位,现代传媒环境下的民主政治就要反过来更努力地营造出一个无比亲切的人格形象,使人民觉得总统并不遥远,他就在我们身边,和常人一样唱歌眺舞,也和常人一样会牙疼会失眠,甚至抽烟。 在亲密之外。“我的总统”更表达出一种所属关系,一种制度上的所属关系:这位总统是我有份创造出来的;我喜欢他,所以我才让他坐上这个位置,因此他当然就是“我的”了。难怪,在华盛顿严酷的寒风底下,还有两百万美国人自动跑去国会广场排队观礼。因为他们每一个人还真觉得这位总统是他的。 被人需要胜过被人感激任浩之真正的聪明人宁愿人们需要他,而不是让人们感谢他。有礼貌的希求心理比世俗的感谢更有价值,因为心有所求,便能铭心不忘,而感谢之词无非促人忘却。 法国国王路易十一酷好占星学,在宫廷里养了几个占星师,其中的一个他尤其佩服。 一天,这名占星师预言一名贵妇将在三日内死亡。大家不以为然,但预言果然成真了:贵妇人真的在三日内死亡了。大家都十分震惊,路易也吓坏了。他想,如果不是占星师谋杀了贵妇来证明他预言的准确性,就是占星师的法力太高深了。路易感到自己受到了威胁,他想除掉占星师,使自己摆脱命运受制于人的阴影。看来,这位占星师难逃一死了。 一天,路易在宫中埋伏好士兵,命令他们一接收到他发出的暗号,就冲出来抓住占星师,用剑将其刺死。然后他召见占星师入宫。 占星师很快来到王宫。不过。在杀死他之前,国王决定问他最后一个问题:“你自诩能够看清楚别人的命运,但你知道自己的命运如何吗?告诉我,你能活多久?”占星师稍稍思考了一下,沉着地说:“我会在您驾崩前三天去世。”听了这番话,路易一直没有发出暗号。这名占星师不但保住了性命,而且还得到了国王的全力保护。国王聘请高明的宫廷医生照顾他,占星师一生享尽了安康和奢华的生活。 最后占星师甚至比路易多活了好几年,虽然这与他的预言不符,却证明了他是驾驭他人的一流好手。 占星师的高明之处在于让其他人依赖自己。给自己带来灾难,甚至死亡。那么,他就不敢冒此大险寻求答案了。 如何才能让别人依赖你,并听命于你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别人感到需要你。或是少了你,他的计划就无法运作。他的生活就难以正常进行。 一旦建立了这样的关系,你的地位就会变得不可代替。 美国励志大师卡耐基说过这样的话:“别指望别人感激你。因为忘记感谢乃是人的天性。如果你一直期望别人感恩,多半是自寻烦恼。”西方一位学者说过。感恩是极有教养的产物,不可能从一般人身上得到。如果你想通过施恩于人来获得他的依赖的话,那你就错了。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对别人的“忘恩负义”深有感触,让我们看看他的故事:1929年10月,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这一危机一直持续到1933年。在这一期间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55,6%,国民生产总值从1044亿美元下降到410亿美元,失业人数在1929年5月是150万人,到1932年时达到1283万人。 从1933年到1939年。罗斯福总统通过实行新政,为对付和缓和经济危机采取了一系列行政和法律措施,这就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罗斯福新政”。 在“新政”的初级阶段,美国的大企业主们都暂时被迫接受罗斯福的方案。然而,当危机有所缓和后,他们就开始反击罗斯福了。1934年8月,大企业支持的右翼组织“美国自由同盟”在迈阿密开会,反对“罗斯福新政”,目标集中在反对劳工立法、税收立法和社会保险立法上。“美国自由同盟”的后台是杜邦家族、通用汽车公司、太阳石油集团以及华尔街的律师们。报纸上也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总之,他们完全忘记了自己在大危机面前是怎样束手无策、惊惶失措的。 罗斯福对于这种忘恩负义感到吃惊。更感到气愤,因为“新政”的最大受益者正是这些大企业主。为了反击这些大企业主,罗斯福在1936年的一次演说中做了生动的比喻:“1933年夏天,一位戴着丝绸面礼帽的体面的老绅士不小心失足落入码头边的水中,他不会游泳。他的一位朋友,看到情况紧急,和衣眺入水中,把他救了起来。可是珍贵的礼帽被水冲走了。老绅士安然脱脸后,他对朋友的救命之恩感激不尽。今天。3年过后,这位老绅士却大声责骂朋友,因为丢失了丝绸礼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