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柯俊传-科学与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

封面

作者:韩汝玢,石新明

页数:266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03034431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柯俊院士是国际著名的金属物理学家、科学技术史学家和高等工程教育家.”一二·九”运动时期,他是天津”一二·一八”大示威的重要组织者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他是穿梭于越南、缅甸、印度密林群山之中的物资运输队长.留英期间,他在钢中首次发现贝茵体切变机制,是贝茵体相变切变理论的创始人.新中国成立后,他创办第一个金属物理专业和冶金物理化学专业,是中国金属物理学科的奠基人.”文化大革命”后期,他将现代实验方法引入冶金考古研究,是中国定量冶金考古研究的开创者.20世纪90年代初,他积极推动了国家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是工程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和领航员.

《柯俊传》以翔实的事实、丰富的图片,全面介绍了柯俊在各个时期的奋斗足迹和轶闻趣事,展现了他的大师风范和”结草衔环,容图报于未来”的爱国情怀.《柯俊传》适合大众读者阅读,特别是青年学生、文化教育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及各级党政部门干部.

作者简介

韩汝玢 1934年8月生,河北省清苑县人,中共党员。1956年北京钢铁学院金相热处理专业毕业留校,担任金属物理教研组助教、讲师和柯俊秘书。1961~1964年北京钢铁学院金属物理专业在职研究生,师从柯俊。1977年调至冶金史研究所任职,历任副所长、所长、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冶金技术史,共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中国古代钢铁技术的发展历程”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3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与柯俊合作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矿冶卷》一书,四次协助柯俊组织和参加冶金史国际会议,历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金属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技考古学会(筹)常务理事等职。

石新明 1974年1月生,山西省闻喜县人,中共党员,理学博士,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科学技术史专业研究生毕业,师从柯俊院士。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主持创建了全国第一门《大学生社会实践》国家精品课程,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5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曾任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校团委书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等职,兼任柯俊秘书(1999~2004年),共青团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北京科技大学第十届党委委员。现任职于共青团中央学校部。

本书特色

柯俊先生是中国冶金、材料教育界、科技界的一代宗师,为新中国的冶金工业,特别是钢铁置业的建立、发展和壮大,呕心沥血,功勋卓著。
——刘淇

柯俊院士是我国金属物理专业奠基人,古代冶金现代实验方法开拓者和我国工程教育改革领航员。
——师昌绪

柯俊对电子显微学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带领当时还年轻的金属学家,把现代电子显微学方法引入冶金考古学研究。
——郭可信

百年以来,中国和世界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剧烈变迁。《柯俊传》这部书,以生动的文学笔雏、忠实而深刻地记述了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如何在这样的历史洪流里。以他高贵的品德,丰富的学识和坚卓的毅力,对祖国、对科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读之令人起敬
——李学勋

《柯俊传》的出版是我国冶金、材料界的一件文化盛事。也是母校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一项标志性成果
——徐匡迪

目录

总序(路甬祥)

序言(徐匡迪)

上篇

第一章 黄岩柯家

一、三君八俊满橘乡

二、追溯元代柯氏

三、石榴花开的日子

四、柯氏儿女皆俊杰

第二章 辗转求学

一、那些少年往事

二、第一次流亡

三、就读河北一中

四、两年的预科班生活

五、动荡时势下的多彩大学生活

六、走在抗日游行队伍的最前排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柯俊传-科学与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313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