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森 著 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10023526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黑白镜像–《野草》讲稿
内容简介
《黑白镜像——〈野草〉讲稿》是对于鲁迅《野草》散文诗集的逐篇解读,其特别之处在于虽是专业学者对《野草》的研究解读,却并不选择以“学术语言”写就,而是采用类似散文的形式,将专业的文学分析阐释融入到诗意的语言中。作者以直观体悟的方式,探究鲁迅作品的语言魅力,同时又结合文学研究的理论知识,揭示渗透鲁迅创作中的“现代性”观念,探究鲁迅作品中“背反概念”的思维逻辑,这种思维形成了强调概念和观念干预文学诗-蕴观照与思想呈现的宏大体系。《黑白镜像——〈野草〉讲稿》是对于鲁迅《野草》散文诗集的逐篇解读,其特别之处在于虽是专业学者对《野草》的研究解读,却并不选择以“学术语言”写就,而是采用类似散文的形式,将专业的文学分析阐释融入到诗意的语言中。作者以直观体悟的方式,探究鲁迅作品的语言魅力,同时又结合文学研究的理论知识,揭示渗透鲁迅创作中的“现代性”观念,探究鲁迅作品中“背反概念”的思维逻辑,这种思维形成了强调概念和观念干预文学诗-蕴观照与思想呈现的宏大体系。
作者简介
李森,一九六六年十一月生,云南省腾冲市人,西南林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云南大学中国当代文艺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语言漂移说艺术哲学理论创始人。在国内外出版学术专著和作品集二十余部,发表论文和作品四百余篇,代表作有长诗《明光河》等。
本书特色
重析经典,逐篇解读。本书是对鲁迅经典散文诗集《野草》的研究,《野草》被公认为鲁迅文学价值最高的作品之一,因其蕴含哲思的深邃与表现手法的象征性,多年来吸引着众多学者深入剖析。本书依托于《野草》的原文本,进行逐篇分析,同时又勾连出各篇之间的关系,分析鲁迅创作过程中在写作手法和心态上的变化,对《野草》从细部到整体做了全面的解读。
诗意语言,深刻解析。本书中,作者并没有用冷静的学术语言论述,而是采用散文诗的写作手法,文字飞扬肆意,这与《野草》的文体相匹配,形成了一种互文效果。正如南京大学丁帆教授在本书序言中所说:“李森的解读充满着诗人的激情和学者解析的深刻,能够将这二者融为一体,且能使读者在充分享受思想自由的狂欢会意中,读出诗的意蕴和语言冲击的魅力。”
反思已有研究,提出创新洞见。本书中,作者反思了过往学界对《野草》的研究,认为研究者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解读其象征意义上,在发掘语词背后的思想隐喻中狂欢,在与时代背景的勾连中寻觅语流的宏旨,而作者诗人兼学者的感性直觉体悟与理性分析两种思维结合的逻辑产物诞生了新的阅读方式,在《野草》中发现了一种“背反”的诗意和思想的矛盾,鲁迅文字中的“背反概念”就是他本能性的灵魂结构自身,这个灵魂结构凝聚着强大的生命能量,仿佛旋转着一种尼采式思想的永劫回环运动。
目录
“背反概念”的写作模式
题 辞
笑的隐喻与点题游戏
秋 夜
概念化的孤魂野鬼
影的告别
布施与求乞
求乞者
搅浑“鸡汤文学”
我的失恋——拟古的新打油诗
杀戮与无聊
复 仇
四面敌意或遍地黑暗
复仇(其二)
绝望之为希望
希 望
死掉的雨
雪
为说“宽恕”赋大词
风 筝
悲愤无效的可怜
好的故事
向坟而去
过 客
“死”与“火”的两极反转
死 火
当狗挽留人时
狗的驳诘
人的成功与鬼的不幸
失掉的好地狱
象征的语词组团
墓碣文
铅上的胭脂
颓败线的颤动
非黑即白了无趣
立 论
死在路上
死 后
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样的战士
“抚摸”有点受用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病叶的幻影
腊 叶
苟活者言
淡淡的血痕中——记念几个死者和生者和未生者
沉钟入海恨未了
一 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