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何炳松
页数:174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53256425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由何炳松编著的《通史新义/何炳松著作集》借鉴西方史学的研究方法,总结并发挥司马迁、刘知几、章学诚等古代史家的传统史学理论,对史料研究的方法及通史编纂的原则重新进行思考,建立其新通史理论体系,对中国现代新史学的建设有重大贡献。
作者简介
何炳松(1890-1946),字柏丞,浙江金华人,我国著名史学家、教育家。 何氏家学渊源,其先祖为朱熹再传弟子何基,几百年间,朱学成为何氏家学,何氏后人世世代代秉承何基之风,居于金华北山,以读书讲学为乐。何炳松自5岁启蒙,直到14岁都是跟随父亲读书,这为他日后治学打下了扎实的旧学根基。同时,这段学习经历使他认识到旧教育的弊端,影响其日后积极致力于引进西学、提倡教育改革的具体实践。
本书特色
由何炳松编著的《通史新义/何炳松著作集》借鉴西方史学的研究方法,总结并发挥司马迁、刘知几、章学诚等古代史家的传统史学理论,对史料研究的方法及通史编纂的原则重新进行思考,建立其新通史理论体系,对中国现代新史学的建设有重大贡献。
目录
自 序
导言 历史研究法与社会科学
(一)历史研究法——历史之性质——历史研究法之间接性质——历史之作用
(二)社会科学——此名词之旧义——实在之意义 社会科学之性质
(三)社会科学中历史研究法之必要——(一)对于现代现象之研究——(二)对于现象演化之研究
上编 社会史料研究法
第一章 史料之理论
(一)史料之性质——史料为一种过去行为之遗迹
产生史料各种必要工作之解析:文笔,语言,思想,信仰,知识;各种工作与实际真相之连锁
(二)史料之来历——知人论世之必要——决定来历之各种步骤
第二章 考订之原理
(一)考订之必要——轻信之自然倾向,轻信之动机
(二)考订之雏形——证据观念,司法证据理论之不足,分析之必要
(三)分析
(四)考订之步骤
导言 历史研究法与社会科学
(一)历史研究法——历史之性质——历史研究法之间接性质——历史之作用
(二)社会科学——此名词之旧义——实在之意义 社会科学之性质
(三)社会科学中历史研究法之必要——(一)对于现代现象之研究——(二)对于现象演化之研究
上编 社会史料研究法
第一章 史料之理论
(一)史料之性质——史料为一种过去行为之遗迹
产生史料各种必要工作之解析:文笔,语言,思想,信仰,知识;各种工作与实际真相之连锁
(二)史料之来历——知人论世之必要——决定来历之各种步骤
第二章 考订之原理
(一)考订之必要——轻信之自然倾向,轻信之动机
(二)考订之雏形——证据观念,司法证据理论之不足,分析之必要
(三)分析
(四)考订之步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