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格调/恶谷(修订第3版)

封面

作者:(美)保罗·福塞尔

页数:561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51003951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格调》:

   等级是什么?为什么约翰·肯尼迪在电视上看到理查德·尼克松时一脸吃惊地冲他的朋友说:“这家伙一点没档次”?   等级是刻意忽视也无法否认的现实存在,不仅体现在容貌、衣着、职业、住房、餐桌举止、休闲方式、谈吐上,也不仅仅是有多少钱或者能挣多少钱。等级是一系列细微事物的组合,很难说清楚,但正是这些细微的品质确立了你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评判等级的标准绝非只有财富一项,风范、品味和认知水平同样重要。   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敏锐的观察、鞭辟入里的分析、机智幽默的文笔,将美国社会中的社会等级现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对三六九等人的品味作了细致入微的对比,引人发笑又富于启发性。书中对美国社会的诸多描述无不折射出当下中国的众生百态,因此本书也可作为观察中国社会的一面明镜。

   《恶俗》:

   广告恶俗?追随名流恶俗?带手机参加聚会也恶俗?到底什么是恶俗?恶俗与糟糕有何区别?跟愚蠢又有什么关系?

   如本书所说,恶俗就是弄虚作假、装腔作势却恬不知耻;是餐馆、酒店、电影、电视、大学等各个领域充斥着的虚伪、俗艳和无知;是以丑为美、以假为真、以浅薄为深刻、以愚昧为智慧。

   本书延续了《格调》的毒舌写法,通过无情的揭露和入骨的批判,展现出现代文明社会种种光怪陆离的现象,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商业欺诈时代最大的特点——恶俗,并剖析了恶俗的本质、根源和未来,尖锐刺耳又不失幽默有趣。虽然极尽嘲讽之能事,作者之意却不在于讽刺挖苦,而是希望借此唤醒大众、反省大众文化,本书因此称得上是一部警世诤言。

作者简介

保罗·福塞尔(Paul Fussell,1924—2012),美国作家、文化评论家、宾夕法尼亚大学英语系荣休教授、英国皇家文学学会会员,曾任教于德国海德堡大学、美国康涅狄格学院和拉特格斯大学。“二战”的参战经历对福塞尔的写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他的关注点从早期的英语文学研究转向等级制度评论、战争研究和社会批判,且成绩斐然:《“一战”和现代记忆》一书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和“美国国家书评奖”,并被美国兰登书屋“现代丛书”编委会收入“20世纪100本最佳非虚构类图书”。

相关资料

十二年前出版《恶俗》一书,是为了让国人警醒恶俗对中国社会的侵袭。然而恶俗的潮水终究无法阻挡,并且以极具中国特色的方式彻底充斥了我们生活的所有方面。这样一种悲哀,即使是对美国的恶俗无比敏感的福塞尔先生,也难以想象了。

   ——石涛(出版人,京东商城副总裁)

   这是受够了的知识分子的表达方式。

   ——罗永浩(牛博网创始人,老罗英语培训创始人)

   当装腔成为全民运动,《恶俗》有如一面照妖镜,让我们窥见繁花锦簇背后的虚无荒凉,《恶俗》还是一把钢针,扎破浮华的谎言与掩饰,并恰到好处。

   ——花总(《花果山装腔指南》作者,新浪微博@花总丢了金箍棒)

   凭借非凡的才智和对虚伪的敏锐嗅觉,保罗·福塞尔以小短文的形式,精准地分析并揭露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种种恶俗事物。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福塞尔真正谴责的,是人们在等级上的不安全感、愚蠢和褊狭……他既研究了恶俗影响下无知的大众文化,又以这本极为有趣的书,为美国丧失的魅力唱了一曲挽歌。

   ——《柯克斯评论》(Kirkus Reviews)

   保罗·福塞尔是一个典型的公共知识分子……他的评论并非都是讽刺,虽然经常被形容为“冷嘲热讽”,事实上,他的批判背后有着深切的关怀和悲悯。

   ——《卫报》(The Guardian)

   保罗·福塞尔是观点尖锐的文学学者、文化评论家,是影响力巨大的公共知识分子……他具备写出博大精深又有趣的作品的才能,还敢于触犯一些势利的话题,比如等级、服饰、美国文化的愚蠢化等等。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保罗·福塞尔是继托斯丹·凡勃伦和H﹒L﹒门肯之后目光最为锐利的美国评论家……他揭示了生活中的种种愚蠢,还能令读者捧腹大笑。

   ——《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

本书特色

《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修订第3版)》:精确而剌痛人的社会等级指南、畅销三十年的品味评判毒舌之作。

目录

《格调》:

1.  敏感话题

在美国,人们忌讳谈论社会等级,但他们的敏感恰好说明了社会等级存在的严酷事实。

2.  解剖等级

美国大熔炉到底有多少社会等级?人们的常识认为只有两种:富人和穷人,或者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随着生活水准的普遍提高,这一简单划分显然不再适用。

看不见的顶层

上层

中上层

等级地图

中产阶级

上层贫民

中层贫民

下层贫民

赤贫阶层

看不见的底层

3.  以貌取人

相貌、身高、胖瘦、衣着都是人们社会等级的特征。比如微笑,贫民妇女的微笑就要比中上层阶级妇女更频繁,嘴也咧得更大。

容貌

微笑

身高

体重

衣着

颜色

质地

易读性

整洁

西装

总统衣着

政客穿着

低品味标志

衬衫领子

饰物

雨衣

长裤

领带

帽子

高级品味:古风崇拜

4.  住房

小心你的房子,它会使你的社会等级一目了然。车道、草坪、房子的外形、院子里摆放的东西、门牌号码的写法……这些都能指示出你的社会等级。

车道

围墙

门牌号码

车库

草坪

家畜

院内摆设

花草

谁的房子

户外家具

汽车

室内陈设和装潢

上流社会起居室

中上层阶级起居室

中产阶级起居室

贫民阶层起居室

电视机

电视节目

厨房和卫生间

宠物

5.  消费、休闲和摆设

消费选择、休闲方式和室内摆设也是社会地位的陷阱。你喜欢喝什么饮料,看什么电视节目,抑或根本没有电视,读什么杂志……都会确凿地暴露出你的社会层次。

喝酒

用餐

食品

甜食

购物场所

下馆子

电视食品广告

超级杯派对

度周末

旅游

体育运动

邮购商品

“收藏”

可读性装饰

各阶级商品目录

个人化饰物

6.  精神生活

作者讨论了美国的大学,因为大学主管人们精神生活的等级。此外,阅读也与人的品味和等级密切相关。

大学

读物

《圣经》

观念

7.  “一张口,我就能了解你”

一个人怎么说话,说什么话,当然毫无例外地会显示等级和品味。另外,对自己的社会地位有没有自信,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说话习惯。

8.  升与降:贫民化趋势

人们的社会地位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有升有降。从整个社会角度看,世界正趋向于贫民化或者大众化,这一趋势已经无可逆转。

往上爬

沉沦

贫民化趋势

9.  冲破常规的另类

那么,有知识有创造力的人们呢?如果他们不想在社会等级的夹缝中随波逐流,应该怎么办?好在已经诞生了一个新的人群:另类。另类是富于创造力又热爱自由的人们的最后出路。

10. 练习题、客厅评分表与读者来信问答

附录:

中译本第1版序言:品味–社会等级的最后出路

中译本第2版序言:等级、格调,新的社会话题

出版后记

《恶俗》:

序(石涛)

1. 何为恶俗?

真正恶俗的事物必然会显示出刻意虚饰、矫揉造作或欺骗性。不新鲜的食物是糟糕的,若餐馆刻意奉上不新鲜的食物,还要赋以“美食”之名,那就是恶俗了。

2. 恶俗的日常事物

无论食品上的糖衣,还是信仰、酒店、想法、餐馆、电视上的“糖衣”,都与恶俗的本质很接近。的确,T.S.艾略特说过:“人类无法承受太多的真实”,而美国人对真实的承受能力还要再减半。

城市

餐馆

酒店

食品

公共雕塑

银行

物品及可收藏品附录

标识

建筑

工程

航空公司

机场

海军导弹发射

3. 恶俗的大众传媒

尽管不时会努力掩饰其羞耻心,还装腔作势,电视大体说来仍是贫民媒体。电视最善于推销假牙清洁剂、啤酒、通便剂、汽车和洗涤用品,一旦涉及书籍、思想、历史意义,以及文明对话中所有的复杂性、精妙性和讽刺性,电视就会死得很惨。

广告

杂志

报纸

电影(BAD Films)

电影(BAD Movies)

电视

电影演员及其他演员

4. 恶俗的精神生活

回顾人类欺骗自我、渴望奇迹的全部历史,辛普森总结道:“人类是所有动物中最会发明、最会欺骗,也最容易上当受骗的一种动物。”所以,艺术和宗教都是人类特有的发明。

人物

信仰

对话

行为

想法

语言

图书

音乐

诗歌

大学及学位服附录

5. 一种想法

恶俗已经远远地走在了前面,任何力量都休想一下子让它慢下来。唯一的办法还是嘲笑恶俗。如果连这个也不做的话,那你就只能哭了。

美国的愚蠢

恶俗的未来

致 谢

出版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格调/恶谷(修订第3版)》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302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