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52274264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美学. 2024年第1期 : 总第13辑
内容简介
《美学》辑刊(俗称“大美学”)创立于198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美学室主办,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早创立的美学专业刊物。在1980年代哲学和美学刊物和书籍稀缺、研究资料匮乏的时代背景下,《美学》以其深广的专业性和深刻的思辨性启蒙了几代美学学人,奠定了80年代审美现代性启蒙的基础和美学学科的问题域以及学科发展方向。
本辑为2024年第1期,收录了文明互鉴专稿、审美文化专稿、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化、域外美学译介、传统艺术的多维解读、近代西方美学考论、学人专栏、学界动态八个栏目。
作者简介
卢春红,1970年7月生于陕西略阳,现为中国社会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西方近现代哲学、美学,兼及中西哲学、诗学思想比较。代表著作为:《情感与时间—康德共通感问题研究》、《同时性与你——伽达默尔理解问题研究》等。
目录
文明互鉴专稿 建立既是现代的,又是中国的美学,让艺术渗透到新文明之中 寒山作为世界大诗人形象的英语呈现 禅宗精神与后现代主义精神的“家族相似”审美文化专稿 如何审美地喝一杯茶?——中国茶事的审美追求 美商:概念、特点与方法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化 朱光潜美育思想与传统礼乐的中西比较阐释 “逸”的美学转型之思——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立场域外美学译介 造型艺术的批评、历史及其现状 功利、愉悦和净化:亚里士多德、保罗·贝尼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诗学中的卡塔西斯传统艺术的多维解读文明互鉴专稿
建立既是现代的,又是中国的美学,让艺术渗透到新文明之中
寒山作为世界大诗人形象的英语呈现
禅宗精神与后现代主义精神的“家族相似”
审美文化专稿
如何审美地喝一杯茶?——中国茶事的审美追求
美商:概念、特点与方法
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化
朱光潜美育思想与传统礼乐的中西比较阐释
“逸”的美学转型之思——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立场
域外美学译介
造型艺术的批评、历史及其现状
功利、愉悦和净化:亚里士多德、保罗·贝尼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诗学中的卡塔西斯
传统艺术的多维解读
北宋文人画的意象创构与多维价值
宋代理学视域中的董逍绘画美学析论
论中国传统戏曲与传统壁画色彩审美的共性特征——以京剧《华容道》与壁画《永乐宫》为例
近代西方美学考论
“高贵的感官”——赫尔德论感觉及其教化
理智与情感的十字路口——重思苏格兰启蒙学派的趣味理论及其艺术观念
学人专栏
赫尔曼·施密茨:其人其作
学界动态
坚定信心,守正创新——2023中华美学学会年会暨“美学与中国式现代化”全国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建立既是现代的,又是中国的美学,让艺术渗透到新文明之中
寒山作为世界大诗人形象的英语呈现
禅宗精神与后现代主义精神的“家族相似”
审美文化专稿
如何审美地喝一杯茶?——中国茶事的审美追求
美商:概念、特点与方法
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化
朱光潜美育思想与传统礼乐的中西比较阐释
“逸”的美学转型之思——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立场
域外美学译介
造型艺术的批评、历史及其现状
功利、愉悦和净化:亚里士多德、保罗·贝尼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诗学中的卡塔西斯
传统艺术的多维解读
北宋文人画的意象创构与多维价值
宋代理学视域中的董逍绘画美学析论
论中国传统戏曲与传统壁画色彩审美的共性特征——以京剧《华容道》与壁画《永乐宫》为例
近代西方美学考论
“高贵的感官”——赫尔德论感觉及其教化
理智与情感的十字路口——重思苏格兰启蒙学派的趣味理论及其艺术观念
学人专栏
赫尔曼·施密茨:其人其作
学界动态
坚定信心,守正创新——2023中华美学学会年会暨“美学与中国式现代化”全国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