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回到话语之乡-周益民的另类课堂

封面

作者:周益民

页数:220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54444109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周益民编著的《回到话语之乡–周益民的另类课堂》内容介绍:童谣等民间文学样式是一种活体记忆,是生命开端状态的存在。儿童因为它们而在语言中获得一种迥异现实的生命体认。这是个体源初的精神家园、话语故乡。教者携带着自身的成长经验,以他对儿童和语文的理解,近几年一直致力于民间语文课程建设,行走于一条独特深刻的语文教学与儿童阅读推广道路,他开发出一系列课例,如颠倒歌、绕口令、摇篮曲、谜语、巧女故事、神话等,深受儿童欢迎,同时以敏锐的触角填补了当下语文课程所欠缺的一个领域。

作者简介

     周益民,任教于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本书特色

周益民的每一节课,都是一个发明!
——独立语文教师,任教于杭州越读馆 郭初阳

民间文学、民间文化,是周益民用心寻觅、虔心呵护的“伟大事物”,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伟大事物”。遗憾的是,它正日趋边缘。周益民的探索,喊出了一个孤独而执拗的声音。
——特级教师,清华附小校长 竇桂梅

周老师和孩子们一路诵读、吟喝,教室里飘满了芳香的音韵;周老师和孩子们一同探寻、沉醉,课堂上绽放着童年的欢聚。
——特级教师,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校长 戚韵东

让民间文学回归民间,把儿童文学还给儿童;语言,属于想要说话的人;而语文,只属于那一颗颗渴望书写、阅读、诉说和倾听的心。当一切变成概念、教条、框架、指标——当活生生的人和语言变成被支配的从属物的时候,周益民的课和他的书,喊出了反异化的强音。我们从这里看到了人和语言回归本真的希望。
——儿童文学理论家,原《文汇报》副刊“笔会”主编 刘绪源

机巧的、智慧的、瑰丽的民间文学,曾经是我们生命中的初乳。勇敢的周益民老师,以他不凡的见识和实践,满怀喜悦地打捞起它们,连缀成珠,一串串地呈现到课堂上,让孩子目不暇接,惊喜和痴迷。
一本精彩的《回到话语之乡》,一些记忆,一束光亮,一种美好。
——作家,江苏作协副主席 黄蓓佳

目录


美好的“惊动”
前言
回到话语之乡——我的民间文学阅读与教学
第一章
想念那话语之乡——《童年的月亮爬上来》教学记录
甘泉与“氧分”——听周益民老师《童年的月亮爬上来》
月亮的隐喻和童年的想象——在《童年的月亮爬上来》的背后
语文的文化儿童的文化——《童年的月亮爬上采》教学内容评析
你看,你看,童年的月亮爬上来
第二章
语言的狂欢与精神的自由——《这里有个颠倒的世界》教学记录
比梦更美 比幻想更动人——试读周益民《这里有个颠倒的世界》
韵味无穷的“颠倒歌”
游戏一样好玩的语文课
第三章
趣味横生的口腔操——《绕绕复绕绕》教学记录
一堂有创意、有特色的语文课——听周益民老师的《绕绕复绕绕》
十分好玩,十分有用
第四章
回望生命开始的地方——《摇啊摇》教学记录
点灯人带来的光——语文课可以带来怎样的改变
第五章
辞旧迎新诗中诗——《春联》第二课时教学记录
鸢飞鱼跃一派天真——试读周益民老师《春联》课
让语言飞——观周益民《春联》第二课时教学有感
第六章
回互其辞的智慧——《谜之谜》教学记录
笑声里思考的愉悦
流连在童年里的谜人——兼议益民兄的教学和他的《谜之谜》
第七章
唇齿问的智慧花朵——《巧女故事》教学记录
一桩有意义的教学实践
一节课,能走多远——试析周益民新课《巧女故事》的课程论价值
周益民《巧女故事》一课的文化意蕴
第八章
荒诞浪漫的永恒神圣——《人类从哪里来》教学记录
重建儿童文化的巴别塔——观周益民教学《人类从哪里来》
第九章
千年明月寄相思——《嫦娥奔月》教学谈
总评
儿童:既是民间的,也是文化的——评周益民的“民间文化系列课”
探索者的回归和创造
人是一种来自于语言的造物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回到话语之乡-周益民的另类课堂》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301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