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廖永东
页数:223
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80237535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的抗日战争史,从一定侧面来讲,是一部中国军民围绕着转换或开辟、维护和保卫国际战略通道的战争史,也是一部中国反封锁、反包围的军事、外交斗争史。战时,中国围绕反封锁和反包围的军事、外交斗争,对当今我国进行国际战略通道开辟、建设与维护管理有着深刻的历史启示。 《二战时期中国战场国际战略通道研究》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围绕中国国民政府在战略通道建设中的基本历史,针对日本封锁和阻断中国与国际的战略通道相关情况进行全面研究分析。重点对中国国民政府根据日军的攻势和战局的转换,适时转换或开辟中国战场上的海上通道、西北中苏通道、中越通道、滇缅通道、“驼峰”通道和中印公路通道,并对每条通道展开的封锁与反封锁军事、外交斗争,以及这些通道在战时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进行探讨,总结中国国民政府进行斗争的成败得失,最后得出对当今我国维护国际战略通道安全、开展战略通道国际合作等有何启示。
作者简介
廖永东,1976年生,1991年入伍。历任战士、学员、参谋,现为成都军区司令部某部处长。毕业于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军事经济学院、军事科学院,研究生学历,军事学博士。参与完成国家、军队多项重点课题,担任十八集大型文献电视纪录片《忠诚》撰稿,在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年会发表《论二战期间的中国国际战略通道》等论文。
目录
第一章概述
一、课题的来源
二、课题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选题的意义
四、研究现状
五、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二章二战时期中国战场开辟国际战略通道的时代背景
一、战前中国战场国际战略通道的开通和建设情况
二、日军封锁包围中国的战略和策略
第三章海上通道
一、中国的海上通道建设情况和日军的早期封锁作战
二、中国的反海上封锁斗争和日军加强海上封锁
三、日军占领香港、广州湾和中国海上通道的全部丧失
四、海上通道在战时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章西北中苏通道
一、课题的来源
二、课题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选题的意义
四、研究现状
五、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二章二战时期中国战场开辟国际战略通道的时代背景
一、战前中国战场国际战略通道的开通和建设情况
二、日军封锁包围中国的战略和策略
第三章海上通道
一、中国的海上通道建设情况和日军的早期封锁作战
二、中国的反海上封锁斗争和日军加强海上封锁
三、日军占领香港、广州湾和中国海上通道的全部丧失
四、海上通道在战时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章西北中苏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