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不生气的活法

封面

作者:王保蘅

页数:230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56393187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不生气的活法(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由王保蘅编著,《不生气的活法(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一共分为8个章节,分别从“死理较真”、“宽心常在”、“与人斗气”、“知足常乐”、“个人私欲”、“牢骚抱怨”、“吃亏是福”、“学会舍弃”和“静心随缘” 等方面来论述自己的观点。书稿整合编撰过程当中精心挑选,文笔超脱清丽,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够在翻阅本书的时候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本书特色

《不生气的活法》不斗气,不计较;放宽心,惜福祉无妄贪,不抱怨;常放下,随因缘!

目录

前 言/1第一章 不斗气,不苛求的活法/1――斗天斗地斗的是自己1.斗气伤神,斗智伤肾/12.狮虎相斗必有一伤,何不争取共赢/43.放下争斗,就是为心灵送上一壶美酒/74.钩心斗角,损人不利己/105.我是别人,别人是我,别人是别人,我是我/136.活着不是为了生气,而是为了享受人生/167.人生不能输掉微笑/198.嗔是心中火,能忍修正果/229.一念嗔心起,放下得幸福/2510.怒气少,心量大/28第二章 不计较,不较劲的活法/33――人生何必太较真1.去掉“计较心”,留下“眼前福”/332.快乐不在于拥有得多,而在于计较得少/373.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痴即般若生/404.幸福就是不钻牛角尖/445.痛苦的根源是对错误的执著/476.计较的越多得到的就越少,计较的越少得到的就越多/507.追求完美,但不能计较不完美/538.别为流言生气,更别让流言飞语主宰你的情绪/56第三章 放宽心,常自在的活法/61――心宽快乐多1.不宽恕别人,是苦了自己/612.常宽心,常自在;越宽心,越自在/653.心境有多宽,快乐就有多多/684.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715.把心放宽一些,自己才会过得舒服一些/756.包容他人是对自己的无上福音/787.宽容多一些,快乐和幸福才会多一些/828.心胸变得大一些,痛苦就会变得小一些/85第四章 惜福祉,要知足的活法/91――知足者常作乐,不知足者苦作乐1.心灵从容方知足,心神淡定才惜福/912.摒弃贪大求全,才能做知足常乐之人/953.不想生气,就得知足/984.真正的快乐来源于内心的知足/1025.与其羡慕别人,不如珍惜自己所拥有的/1066.常感恩,常知足,享清福/1097.莫贪多,去杂念,从容淡定是福音/1138.贪念越多心越苦,心态平和人无忧/116第五章 无妄贪,降色欲的活法/121――思淫欲者会失去本心1.沉溺于物欲就会失去快乐的本真/1212.欲望何其大,私欲何其小/1233.欲望如茧,想得越多被束缚得就越紧/1264.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才能恢复生活的本质/1295.色即是空,空即是色/1326.锁不住心中的欲望,人就会无穷贪婪/1357.贪婪是心灵的枷锁/1378.吃亏是福,贪婪是祸/1409.不要因为沉重的欲望而迷失自己/14310.放下贪念,避免自己走向罪恶的深渊/14511.人的贪求越多,离幸福之路越远/148第六章 不抱怨,多忍耐的活法/153――是抱怨给你带来更多的烦恼1.以德报怨才是最高明的智者/1532.越抱怨,越烦恼,越失势/1563.抱怨带给你的除了烦恼就是恼心/1594.与其抱怨别人,不如自我反省/1615.脱去抱怨的心灵枷锁,直面人生的真谛/1646.不烦不恼,有舍有得/1677.用枪炮去进攻,不如用微笑去征服/1698.闭上抱怨的嘴,迈开实干的腿/1719.抱怨是歪曲心灵的魔鬼/17410.弱者常抱怨,强者常感激/177第七章 常放下,懂舍得的活法/181――放下是超然,不放下是贪念1.舍与得的人生大智慧/1812.舍鱼而取熊掌/1833.在舍与得之间成就美丽人生/1864.急流勇退,逆流而上/1895.舍得付出,才能得到更多/1926.有舍有得,则人生通达/1947.懂舍弃者心不累/1968.舍弃是成功路上的助推器/1989.放下才能得到,能舍才是领受/201第八章 随因缘,断旧念的活法/205――万事皆由缘,随遇而安1.事情都有因缘,随缘者随心/2052.随缘自适,烦恼即去/2063.随缘而动,随遇而安/2094.渴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2125.心安处是我乡,平常心才是道/2146.珍惜生,但也不要畏惧死/2177.缘起时惜缘,缘灭时随缘/2198.懂得知足,别让欲望毁了整个生命/2229.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22510.存在即为合理,万事皆为缘/228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不生气的活法》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292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