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小默
页数:265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56600156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道德的分量无可替代;成功就是再坚持一下;没有目标的人生如同荒园;生命因挑战而充满生机等。
目录
不能随便哄骗孩子
做生意要以诚为贵
一张伪造的20美元钞票
自毁声誉的誊写员
一个朴实农民的珍贵遗产
为错误所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一匹不能负重的骡子
酷爱下棋的东都留守
被检举弹劾的原因
真的扫干净了
一位伟大的母亲
要与人民保持密切的接触
说谎的人一定会受到良心的惩罚
靠谎言支撑着的生命
连保险柜也会失盗
这里的橘子可甜了
第二章 成功就是再坚持一下
一位举重运动员的非凡经历
面对一片看起来毫无希望的废墟
不怕生意谈不成
一名出色的时装设计师
一个人独得的一笔巨款
一位女教师的摄影展
打弹弓很差的孩子
用眼睛“写”成的书稿
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人
超级长跑女将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推销保险的秘诀是什么
过去的失败不算什么
什么空缺都没有
真正的男子气概
考察一个人心理素质的考题
面对100%的拒绝
为了理想勇敢战斗的作家
总有一天你会交上好运
获得崇高荣誉的圆舞曲之王
去烧一壶沸水
走自己的路,不服从任何束缚
这样的作品该扔进火坑
机会是介于零和无限之间的
一扇门关闭后还有别的选择
没有理由罢手
赫赫有名之人成功前的遭遇
第三章 没有目标的人生如同荒园
法布尔作过的一项有趣的研究
扭转人生的小小枢纽
不能只凭着感觉往前走
最想完成的事情是什么
一定要有明确而完整的构想
造一样东西来帮人划船
做自己能够做得最好的事情
拥有一个长远的目标
自以为很有才华的年轻诗人
重新再做一个梦
25年间是什么事都会发生的
射箭的秘诀
小鸟对付蛇的办法
朝三暮四的人终将一事无成
高超的钓技
弈秋的两个学生
做事不能舍本逐末
始终没有遇到过一次机会
有梦想不是做梦
第四章 生命因挑战丽充满生机
争着承接天上的阳光
要想出更好的办法
仙女带来的珍贵礼物
要想想还能做些什么
使自己人生的圆圈变大
丘吉尔的第一幅作品
一个久久没能解决的难题
把变更看作是新的机遇和挑战
……
第五章 了解自我,做个明智的成功者
第六章 学习是双腿,思考是翅膀
第七章 好心态才能成大事
第八章 再小的事情也应该严谨
第九章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第十章 不同的想法成就不同的人
第十一章 付诸行动,有付出才能有回报
第十二章 避开人性的弱点
节选
鲁国有一户姓施的人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爱学儒家的仁义之术,小儿子爱学军事。大儿子用他所学的儒家仁义思想去游说齐王,得到齐王的赏识,聘请他为太子的老师。二儿子到楚国去,用他所学的法家军事思想游说楚王,楚王听了很高兴,觉得他是个军事人才,就封他为楚国的军事长官。这样,兄弟两人一个在齐国任职,一个在楚国做官,他们赚的钱很多,家里很快富裕了起来。兄弟两人都有显赫的爵位,让他们的亲戚朋友也感觉到非常荣耀。 施家邻居中有一户姓孟的人家,家庭情况与施家以前相仿:家境并不富裕,也是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与施家大儿子一样,好学儒家仁义之术;二儿子也是爱学兵法之术。两家的儿子还曾经在一道讨论学问,研究兵法。孟家为贫穷所困扰,生活很艰难。看到施家这两年很快富裕起来,门庭若市,来人有当兵的,也有当官的,因此孟家很有点羡慕施家。由于这两家一直都很友好,孟家就向施家请教如何让儿子取得官职的方法。施家的两个儿子就把自己怎样去齐国,怎样向齐王游说及如何到楚国,又如何对楚王游说和当官的经过如实地告诉了他们。 孟家两个儿子听到后,觉得这是个门路,于是大儿子准备到秦国去,二儿子准备到卫国去。 孟家大儿子到秦国去后用儒家学说游说秦王。他向秦王讲得头头是道,口若悬河。秦王说:“当前,各国诸侯都要靠实力进行斗争,要使国家富强的无非是兵力、粮食。如果光靠仁义治理国家,就只有死路一条。”秦王心想:这个人固然有才能,他要我用仁义之术治国就是想要我国不练兵打仗,不积粮食不富裕,这能行吗?于是,秦王命令军士对他施行了最残酷的宫刑,然后又将他赶出了秦国。孟家的二儿子到了卫国以后,用主张发展军事的学说游说卫王。他为了能让卫王采纳他的意见,能在卫国授爵当官,向卫王进言时有条不紊地讲述自己用兵的道理。卫王听后说:“我们卫国是弱小国家,又夹在大国之间。对于比我们强的大国,我们的政策是要恭敬地侍奉他;对于同我们一样或比我们还要弱的小国,我们的方针是要好好地安抚他们,只有这样才是我们求得安全的好方法。你提的军事治国固然不错,但如果我依靠兵力和权谋,周围的大国就会联手攻打我国,我们的国家很快就要灭亡。假若我好生生地放你回去,你必定会到别国去宣传你的主张,别的国家发展了军事力量再对外扩张起来,会对我国造成很大的威胁。”卫王感到这个人既放不得,又留不得,于是派人砍断了他的双脚,然后把他押送回鲁国。 孟家的两个儿子回到家里,已是残废人了,全家人感到又悲又恨,他家父子三人找到姓施的人家里,悲痛地拍着胸脯责备施家。施家的人回答说:“不论办什么事,凡是适应时势的就会成功、昌盛;违背时势的就会失败、灭亡。你们学的东西与我们相同,但是取得的效果却完全不同,为什么呢?这是由于你们选择的对象不同,同时又违背了时势啊。我们的做法和行为又有什么错误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