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俊芳
页数:292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01010904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晋朝法制研究》一书通过将晋朝法制与秦汉、曹魏法制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指出其因袭承继与相互影响的关系。本书从汉魏法律体系特征以及晋朝法律文本完善、罪名、刑罚体系、司法制度等方面系统考察晋朝法制的渊源与流变,进而将晋朝法律对中国古代法制体系的影响与历史地位提高,在学术界关于儒法融合的基础上还补充了儒法冲突的一面,全面深入地认识了晋朝法律儒家化的进程。全书结构合理,论述逻辑清晰,史料引用丰富,个案剖析得当,整体系统化强,且作者的史学研究功底深厚,对晋朝法制的学理性阐述深刻,所研究的内容具有较强的学术创新意义。
作者简介
李俊芳,1969年4月生,吉林省通榆县人,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吉林大学历史学硕士、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曾先后任教于长春市三十九中学、长春师范学院,现为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副教授。在《中国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完成省社科基金项目一项,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一项。目前从事宋史研究。
本书特色
李俊芳编写的《晋朝法制研究》通过将晋朝法制与秦汉、曹魏法制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指出其因袭承继与相互影响的关系。本书从汉魏法律体系特征以及晋朝法律文本完善、罪名、刑罚体系、司法制度等方面系统考察晋朝法制的渊源与流变,进而将晋朝法律对中国古代法制体系的影响与历史地位提高,在学术界关于儒法融合的基础上还补充了儒法冲突的一面,全面深入地认识了晋朝法律儒家化的进程。
全书结构合理,论述逻辑清晰,史料引用丰富,个案剖析得当,整体系统化强,且作者的史学研究功底深厚,对晋朝法制的学理性阐述深刻,所研究的内容具有较强的学术创新意义。
目录
前言 一、本课题研究的学术价值 二、本课题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三、本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思路第一章 汉魏法律体系特征 第一节 缺乏系统性的汉代法律体系 一、萧何“制律九章”祛疑 二、律令不分 三、汉“科”献疑 四、比与故事 第二节 曹魏法律系统化的努力 一、具有系统性特征的魏律 二、律令关系 三、曹魏法律系统化的途径第二章 晋朝法律文本体系的完善 第一节 晋朝法律文本体系框架 一、晋律的编纂 二、令典的统一 三、故事 第二节 晋律的渊源 一、汉、魏、晋律之间关系学术讨论回顾 二、律的系统化与非系统化 三、篇目体例 四、礼法关系 五、从晋令探讨魏晋律之间的关系问题 六、晋人否认魏晋律之间关系的原因 第三节 晋律的篇章体例与内容第三章 晋朝的罪名 第一节 危害政权与皇权罪 一、谋反 二、大逆 三、不敬 四、矫诏 五、非所宜言 六、诬罔 七、讪谤时政 八、泄露机密 九、恶逆 十、妖言 第二节 官吏职务犯罪 一、贪赃 二、擅权 三、渎职 四、居职犯公坐 第三节 侵犯人身罪 一、杀伤人 二、诬告 第四节 侵犯公私财产罪 一、盗 二、持质 三、掠人和卖 第五节 影响经济秩序罪 一、诈冒复除 二、藏户 第六节 破坏婚姻家庭罪 一、破坏婚约 二、以妾为妻 三、不孝 四、居丧失礼 五、夫妻相犯 六、立异姓为后 七、乱伦第四章 晋的刑罚体系 第一节 死刑 一、枭首 二、斩 三、弃市 四、夷三族 五、特殊的死刑――赐死 第二节 劳役刑 第三节 财产刑 一、赎刑 二、罚金 三、罚金非赎刑辨 第四节 杖刑与鞭刑 一、杖刑 二、鞭刑 第五节 禁锢、免官与除名 一、禁锢 二、免官 三、除名 第六节 流徙 第七节 连坐与缘坐 一、连坐 二、缘坐 第八节 肉刑废复 一、争议的内容 二、争议产生的原因 第九节 刑罚适用的原则 一、老疾幼妇减免刑罚 二、区分故意与过失 三、共同犯罪区分首从 四、自首 五、累犯加刑 六、八议原则第五章 晋朝司法制度 第一节 诉讼制度 一、诉讼管辖 二、起诉制度 三、逮捕制度 四、审判制度 第二节 赦宥 一、大赦执行 二、推恩 三、不当得赦 第三节 监狱 一、中央监狱 二、地方监狱 三、囚徒的生活第六章 礼法关系 第一节 晋律儒家化的表现 第二节 礼律相分 第三节 礼法融合过程中的冲突 一、复仇 二、亲亲相隐 三、不合经传第七章 法官的设置与任用 第一节 法官的设置 一、廷尉 二、治书侍御史与黄沙治书侍御史 三、太子家令 四、尚书官员 五、尚书官员与廷尉的关系 第二节 法官的任用 一、入仕途径 二、迁转第八章 律学 第一节 律博士 第二节 律家与律学著作 第三节 晋律解释 一、注释律语 二、补充解释律文余论 晋律的历史地位 一、从唐律渊源看晋律的历史地位 二、从法律影响看晋律的历史地位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