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牛郎织女

封面

作者:宣炳善

页数:177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50871899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在中国流传千古,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一般民众所熟知的牛郎织女传说,其大意是说牛郎是人间一位勤劳善良、忠厚老实的小伙子,父母早亡,生活贫穷,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而织女则是天上的神仙。有一天,织女和其他姐妹偷偷下凡洗澡。牛郎则在老牛的指点下,偷偷拿了织女的衣服,于是织女只好做了牛郎的妻子。夫妻俩男耕女织,生下一对儿女,生活幸福美满,后来老牛病死了。但是好景不长,此事让天上的王母娘娘得知,王母娘娘强令织女回到天庭,于是牛郎披上老牛的牛皮,挑着一对儿女,上天去追织女。快要追到织女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画出一道天河,把牛郎织女永远地分隔两岸,但他们的忠贞爱情最后还是感动了王母娘娘,王母娘娘允许他们在每年的农历七月七见一次面。所以每年农历七月七的时候,传说千万只喜鹊飞上天,搭成一座鹊桥,牛郎织女在这一天鹊桥相会,由此形成了中国民俗节日——农历七月七的七夕节。因为织女手巧,七夕节于是成为中国女性的乞巧节。自2002年以来,由于媒体的大力宣传,传统的七夕节又成了当代中国的“爱情节”,并与西方公历2月14日的情人节相提并论。2005年以后,七夕节在中国被媒体又称为“中国情人节”,而2002年提出的“爱情节”的概念也就逐渐被淡忘了。 正因为历史最悠久,流传最广泛,所以牛郎织女传说的传承十分复杂。我们现在一般了解的牛郎织女传说实际上并不是这个传说早期的情形,而是这个传说晚期的情况,至于这个传说早期的情况是什么样子的,还需要我们进行历史的回顾与分析。

作者简介

宣炳善,浙江诸暨人。1999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系,文艺民俗学硕士。200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历史地理学博士。现为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对外汉语系副主任,副教授,民俗学硕士生导师。发表民俗学专业论文20余篇,主编《对外文化传播学》,主要从事历史民俗学、公民民俗学以及对外文化传播研究。

本书特色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今天,我们将把民俗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和真谛展示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
《牛郎织女》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向您介绍了有关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本书由宣炳善著。

目录

第一章 牛郎织女传说的历史与演变
牛郎织女传说概述
春秋战国时期牵牛织女的星象神话
汉代牛郎织女传说与董永传说
南朝、唐宋时期牛郎织女传说的多元化传承
明清以来牛郎织女传说的故事化及其异文

第二章 牛郎织女传说与中国传统民俗
牛郎织女传说与七夕乞巧民俗
牛郎织女传说与女性身体禁忌
牛郎织女传说与“天人两分”的宗教信仰
成为道教文化象征的牛郎织女传说

第三章 从鸦桥相会到鹊桥相会的信仰演变
北方乌鸦信仰的三重神圣性
从“乌鹊桥”到“鹊桥”的词汇变化

第四章 牛郎织女传说的多元化文艺传承
《天河配》与《天仙配》
黄梅戏《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传说的当代影视改编

第五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地争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语境
牛郎织女传说八个起源地的争论

第六章 七夕与中国情人节的争论
当代中国民俗节日的西化现象
七夕节日复兴的商业化与情人节化
结语

节选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今天,我们将把民俗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和真谛展示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
《牛郎织女》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向您介绍了有关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本书由宣炳善著。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牛郎织女》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285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