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孝文化十讲

封面

作者:许刚编著

页数:266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

ISBN:978755061038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儒家学说兴起于史称“春秋乱世”的时代,关注的核心是如何改变世道与人心,是经世致用的学问。
   
孔子痛恨弑篡不绝、征伐迭起的世道,哀怜冷漠无情、唯利是图的人心,希冀社会走向“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从乱世走向治世,关键之点是树立人类普遍的仁爱之心,而孝是“仁之端”,是成就仁者的发端与起点。

   
孝,原本是子女对父母的自然亲情,尽人皆有,程度不同而已。孔子认为,孝可以善人心、睦宗族、美风俗,理应提倡与强化。孝亲之情具有普世性,故提倡这一善端,最容易为人接受,坐收事半功倍之效,所以孔子将孝行与人伦道德密切联系,将“孝之为行”提高到“孝之为德”的层面来提倡,使之成为万民取齐的道德准则,要求人们将自发的善行上升为自觉的德行。在孔子删订的《诗经》里,孝成为人们反复歌颂的美德。为了推行普遍的孝行,儒家建立了切于民生日用的孝行规范,供大众学习与践履,对于整体提振全民的道德水平,成效显著,影响深远。

作者简介

许刚,男,山东烟台招远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学、近现代学术史、《孝经》与中国孝文化、国学普及。已出版专著《张舜徽的汉代学术研究》,编著《国学基础教程》、《中国孩子最喜爱的国学读本》,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并参与多个国家级学术项目。

本书特色

孝,原本是子女对父母的自然亲情,尽人皆有,程度不同而已。孔子认为,孝可以善人心、睦宗族、美风俗,理应提倡与强化。孝亲之情具有普世性,故提倡这一善端,最容易为人接受,坐收事半功倍之效,所以孔子将孝行与人伦道德密切联系,将“孝之为行”提高到“孝之为德”的层面来提倡,使之成为万民取齐的道德准则,要求人们将自发的善行上升为自觉的德行。在孔子删订的《诗经》里,孝成为人们反复歌颂的美德。为了推行普遍的孝行,儒家建立了切于民生日用的孝行规范,供大众学习与践履,对于整体提振全民的道德水平,成效显著,影响深远。
本书十讲通俗地介绍了先秦至明清时期的中国孝文化传统,并将历史与现实结合。
《中国孝文化十讲》由许刚编著的。

目录


第一讲 孝、孝道、孝文化
第二讲 先秦时期的孝文化
第三讲 儒家四子的孝道学说
    ——孔子、曾子、孟子、荀子(上)
第四讲 儒家四子的孝道学说
    ——-孔子、曾子、孟子、荀子(下)
第五讲 《孝经》概论
第六讲 秦汉时期的孝文化
第七讲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孝文化
第八讲 隋唐时期的孝文化
第九讲 宋元时期的孝文化
第十讲 明清时期的孝文化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孝文化十讲》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283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