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读书很好

封面

作者:邝颖萱 著

页数:284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54075683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读书很好》是一部精心撰述、充满智慧的作品。作者在知识与社会之间,敏锐地发现了二者的紧密互动,并通过对香港本土最新写作的评论,进而全景式地评述了当下香港的社会变动与精神状态,记述了最具公共关怀的香港知识人参与和推进香港社会发展的点点滴滴,可以见微知著,可以未雨绸缪。49篇精彩的札记,即是49个典型的文化样本和实践样本。区事国事天下事,从这里读懂香港,读懂中国乃至未来。

作者简介

邝颖萱,香港最具思想力和公共关怀的知识女性,《读书好》杂志总编辑及NOW电视《读书好》节目主持人,香港时下最具原创力的出版机构——上书局及小书局的掌门人,并投身动物文学创作,在内地出版有《带着Goldie去旅行》《晚福:Ducky婆婆》等作品。她在书本创作、出版及宣传推广方面都留下手指纹,也尝尽其中的喜与悲。

本书特色

1.香港最具思想力和公共关怀的才女、读书节目主持人邝颖萱的最新力作,一部以书为媒介,来谈香港社会的变动,香港的问题和对策,香港知识人的关怀与坚守。每一个个案都是一面镜子,映射出香港乃至中国的变动与喜乐哀愁。一书一世界,从这里读懂香港,读懂中国乃至未来。

2. 本书图文并茂,来自名家笔下的49幅精美的人物速写,传神地勾勒了当下香港文化圈的精英状貌。

3. 本书深受龙应台、梁文道、董启章等名家激赏,鼎力推荐阅读。

目录

龙应台

大国崛起在于思想开放

陈冠中

粤港结合另起炉灶

陈云

执正港式坏鬼中文

蔡子强

从T-34领悟人生

邓小宇

寻找钱玛莉接班人

黄念欣

《盛世》:香港罕见小说体

邓小桦

我眼中的80后

董启章

村上春树《1Q84》:继续寻找自我

董培新

画笔下的金庸

杨天命

命与理

邹颂华

旅游指南不是圣经

陈惜姿

活的教材天水围

蒋匡文

《通胜》现代启示录

刘斯杰

创意+技术=Pop-Up

中野嘉子

饭煲社会学

傅伟强

电子阅读新体验

蔡芷筠

时间站在我们这边:《站在蛋的一边──香港八十后》

顾小培

寻根究底:《美肌之食──从抗敏到正能量护肤》

陈健民

寸土必争:《走向公民社会》

尤小茜Marysia Juszcakiewicz

桥梁

梁家权

味道记忆:《说不出口的细蓉》

蔡东豪

香港好友:《金融是文化》

王泽

两代老夫子

林载爵

文化超越

潘国灵

感性香港:《亲密距离》

潘小涛

爱恨中国

陈晓蕾

绿色传道人:《一家人好天气》

赵广超

文化苦力:《我的家在紫禁城》

许宝强

主流以外:《限富扶贫——富裕中的贫乏(新编)》

叶荫聪

怀旧社会:《为当下怀旧──文化保育的前世今生》

叶辉

堆沙者:《最薄的黑最厚的白》

严剑豪

网上潮声

潘毅

时代创伤治疗者:《大工地上中国农民工之歌》

郑宏泰

本土价值:郑宏泰、黄绍伦《一代烟王──利希慎》

李怡

回首:《细味人生100篇》

李志清

漫画的骄傲:《那年的天空很蓝》

伊藤彦子

游戏中学习:陈伸《谜你香港──通通识》

廖伟棠

小岛诗人:《出离岛记》

庞一鸣

一个人的力量:《就系唔帮衬地产商》

吕大乐

为中产告解:《中产心事──危机之后》

刘保禧

哲学的慰藉:《不是鸡精──幸福哲学六论》

黄兆辉

管治技艺:《新后现代管治:从市政管理看最深层矛盾》

张彧暋

日本趣味:赵永佳、张彧暋《日本•趣味•想象——八十后御宅笔记》

蓝诗玲Julia Lovell

历史政治学:The Opium War: Drugs, Dream and the Making of China(《鸦片战争》)

黄世泽

不畏土豪劣绅:《土豪劣绅》

加藤嘉一

爱国游戏

张铁志

摇滚政治:《声音与愤怒: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

黄英琦

经营香港:《改革战记──营造湾仔》

洪承禧John Hung

写作的救赎:Master of None

节选

负责《读书好》的编辑工作已近两年,看着这本杂志,心里有一种特别的感觉。

我一直认为阅读是历久常新的活动,书本是古老的东西,但书本内容却与时俱进,而经典的作品更可跨越时空。香港社会快餐文化当道,要办一本读书杂志,必定要将自己的趣味贯注在内,否则早早就已经泄气。所以我在《读书好》所经营的,就是自己的小趣味,希望引发普罗大众对读书的兴趣。

很多人做书评书介,都会坚守“以书论书”,大谈书本内容如何精彩,作者又如何突破自己,写出好作品。但我认为书也可以是一个媒介,一个话题,去介入社会、时事及生活之中。只有这样,书才会活起来,受更多人关注,而不是小圈子活动。

有人认为阅读是一件很个人的事,无须看什么书评书介,这有一定道理。但阅读同样是件很社会性的事。例如金融海啸究竟发生什么事?中国盛世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当我们在一定的背景下去阅读,会从纯粹的个人享受变成个人知识增长。

香港要走向知识型社会,每个人都必须追求知识增长,以知识去应对社会变化、意见争拗及未来规则,否则香港只会变成一个人人表态,声大有市场,群众起哄的街市。

互联网科技愈发达,社会媒体愈普及,流动媒体日益进步。这些都不代表知识型社会的出现,因为科技不代表有深度、有观察及有见解,一切是取决于内容。

人人iPad不离手,秒秒钟登录“脸书”看留言,或“关注”别人,究竟最终我们是否更宽容,更开放,更创新呢?抑或心灵更封闭,圏子更小,视野更狭窄呢?

信息科技不会自动带给人信念、价值及方向,而我始终相信“insight”比“information”重要。书本可以带给我们insight,所以至今仍然会以推广阅读为工作,并努力将阅读与社会扣紧起来。

这本小书辑录了我在电视台《读书好》节目的访问,这不只是书评书介,也是香港社会文化的观察。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读书很好》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282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