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1876-1912-民胞物与:中国近代义赈

封面

作者:朱浒著

页数:279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01010886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采取事件史和叙事史相结合的手法,以全景勾勒单次义赈活动为单元,寓结构性论述于历时性叙事之中,最终完整呈现近代义赈的整体发展过程及其演进脉络。据此手法,本书在每一个单元中,都在确切勘定历史现场的基础上,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重向度,挖掘出其中包含的各种复杂关系,以求在详尽的场景描绘中,凸显这些关系的流向及其实质问题之所在。因此,也就决定了本书对事件单元的选择不是一种随机结果,而是构成近代义赈发展过程的阶段性标志的那些活动。这些活动的阶段性标志意义大致如下:第一章为“创千古未开之义举:’丁戊奇荒’与近代义赈之发端”;第二章为“升级换代后的气象:光绪十三年黄河郑州决口与义赈”;第三章为“外来户与地方水利:光绪中期山东小清河工程与义赈”;第四章为“国家向义赈的求助:世纪之交的陕西旱灾与义赈”;第五章为“救荒中的三方博弈:光绪丙午徐海水灾中的义赈、官赈与洋赈”;第六章为“中西合璧之新纪元:辛亥时期的江皖大水与华洋义赈会”。

作者简介

朱浒,1972年生。2002年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现任职于中国人民大学。主要研究领域为清代灾荒史,旁及部分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内容。

本书特色

《民胞物与–中国近代义赈(1876-1912)》编著者朱水浒。本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部近代义赈发展史。这是因为,本书主要采取了事件史和叙事史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以期在呈现近代义赈的具体活动状态的基础上,确切展示其发展过程的阶段、形态、特征、作用、影响和意义。事实上,我在写作博士论文时曾经尝试过这一手法,然而限于学力和时间的限制,又担心不符合博士论文的通常格式,以致未能贯彻到底。如今看来,按照这一手法来论述近代义赈,不仅可以极富针对性地修正《地方性流动及其超越》中的某些偏执之处,而且能够提供一幅更为清晰的认知图景。

目录

一、义赈源流辨正2二、本书写作旨趣10第一章创千古未开之义举:”丁戊奇荒”与近代义赈之发端15一天祸晋豫16二、首出江南的李金镛19三、南绅与传教士的缠斗26四、南绅在华北的转战34五、果育堂与桃花坞42六、向美国筹賑的尝试50七、关于赎田的争论54八、首位南绅之捐躯60第二章升级换代后的气象:光绪十三年黄河郑州决口与义赈67一、郑州决口与郑工67二、义赈队伍的改版72三、上海的兼筹并顾79四、移步换形的放赈84五、筹赈彩票的滥觞92六、李朝觐的身后名101第二章附从赈务到洋务:江南绅商在洋务企业中的崛起106一、民用洋务企业建设从江南启动的要求及其难局107二、打破瓶颈的契机:晚清义赈的兴起与江南绅商114三、义赈同人兼江南绅商在洋务企业中的经营绩效?121第三章外来户与地方水利:光绪中期山东小清河工程与义赈132一、小清河的今生前世132……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1876-1912-民胞物与:中国近代义赈》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280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