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坝基软弱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取值方法

封面

作者:杜雷功

页数:226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50849660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软弱结构面是岩体的薄弱环节,是控制岩石地基工程、边坡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针对软弱结构面的成因、典型工程地质特征、勘察试验方法,以及不同类型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建议值的确定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针对坝基软弱结构面,提出了新的工程地质分类方法,基于物理模型试验对不连续和不均匀结构面抗剪强度特征及取值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对起伏软弱结构面的剪切破坏机理进行了理论探讨。本书可供从事水库大坝工程、边坡工程勘察设计、咨询和教学工作的学者、工程师参考。

作者简介

1960年9月生,山东青岛人。教授级高圾工程师。1982年毕业于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从业30年.主持、参加过多项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设计、科研及审查、咨询评估等工作,主编或参编数项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出版过《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制图与遥感新技术应用研究》、《黄河龙口水利枢纽工程技术研究》、《沥青混凝土心墙全断面软岩筑坝技术研究与实践》等专著。曾获得国家级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奖1项、银奖l项,水利部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8项。现任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水利学会理事,天津水利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是全国注册水利水电工程师优秀命题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
1964年3月生,原籍河南新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 984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系,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咨询与评估、专题研究等工作.主持过数十项全国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专业及重大技术问题的技术审查、咨询与评估等工作,曾获国家级优秀工程勘察银奖、水利部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奖.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的主编之一.出版过《堤防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价》、《中国堤防工程地质》等专著,主编过《南水北调工程地质分析研究论文集》及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专业)培训教材(工程地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十余篇。现任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勘测处处长,中国水利学会地勘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注册水利水电工程师优秀命题专家,全国优秀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奖评审委员等。
1965年6月生,辽宁阜新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1988年毕业干同济大学地下建筑系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现任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勘察院副院长、总工程师,天津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1961年6月生,河北武强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2年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获学士学位。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主编或参编数项行业技术标准规范。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曾获得国家级优秀工程设计金奖 项,国家级优秀工程勘察银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优秀工程勘察奖2项。曾任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勘察院院长、总工程师.现任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中国水利学会勘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编辑委员会委员,全国注册水利水电工程师优秀命题专家。

本书特色

软弱结构面抗滑稳定问题是水利水电等土建工程中经常遇到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之一。作为岩体的薄弱环节,往往对坝基抗滑稳定起控制作用,威胁大坝安全,从不利的方面影响工程的设计方案、施工工期和投资。据统计,因软弱结构面问题而被迫改变设计、增加工程量和投资以及进行后期加固的大坝占总数的比例接近1/3,可见其影响和危害之大。
《坝基软弱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取值方法》(作者杜雷功、司富安、贾国臣、高玉生)针对软弱结构面的成因、典型工程地质特征、勘察试验方法,以及不同类型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建议值的确定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

目录

前言第1章 软弱结构面的工程地质特征1 软弱结构面的成因1.1 冯光愈、余永志等的研究1.2 龙口的研究2 软弱结构面的结构和构造特征2.1 软弱结构面的垂直分带2.2 颗粒的定向排列2.3 具有块状或紊乱状构造的结构面3 软弱结构面的物质组成3.1 颗粒成分3.2 矿物成分3.3 化学成分4 软弱结构面的物理性质第2章 影响软弱结构面抗剪强度的主要因素1 软弱破碎物质物理化学特征的影响1.1 矿物和化学组成的影响1.2 比表面积及碳酸钙的影响1.3 颗粒组成的影响1.4 含水量、塑性指数、干密度、饱和度等的影响2 软弱破碎物质结构与构造特征的影响2.1 不同构造带的抗剪强度2.2 软弱破碎物质不同结构形式对抗剪强度的影响3 厚度及围岩界面特征的影响3.1 充填度3.2 桓仁的研究3.3 朱庄的研究3.4 某试验研究3.5 徐磊、任青文的数值模拟研究4 赋存应力环境的影响5 取样质量的影响6 试验方法的影响第3章 软弱结构面工程地质分类1 软弱结构面颗粒组成分类1.1 泥、岩粉、岩屑与岩块的定义1.2 摩擦系数与凝聚力的关系1.3 不同粒径组对抗剪强度的影响1.4 软弱结构面的颗粒组成分类2 软弱结构面工程地质分类2.1 分类因素筛选2.2 软弱结构面的工程地质分类第4章 软弱结构面勘察1 缓倾角结构面空间分布勘察1.1 常用勘察手段1.2 工程应用1.3 软弱结构面勘察原则1.4 勘察方法选择2 软弱结构面取样2.1 钻孔取样2.2 探洞、探井内试件加工及取样3 软弱结构面抗剪强度试验3.1 常规尺寸直剪试验3.2 中型剪试验3.3 原位大型剪切试验3.4 原位大型慢剪试验3.5 原位剪切流变试验3.6 英美技术标准中的部分规定3.7 不同试验方法的工程应用情况3.8 软弱结构面抗剪强度试验方法选择第5章 软弱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取值1 取值原则1.1 取值原则1.2 取值程序和步骤2 试验值的确定2.1 软弱结构面抗剪强度准则2.2 不同类型软弱结构面试验值选择3 标准值的确定3.1 算术平均值法3.2 一元最小二乘法3.3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3.4 点群中心法3.5 优定斜率法3.6 可靠度法3.7 随机一模糊法3.8 不同方法计算成果比较3.9 不同方法的应用情况3.10 标准值确定方法的总结4 均匀连续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建议值4.1 建议值确定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4.2 经验类比法确定建议值4.3 系数调整法确定建议值5 不连续及不均匀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取值5.1 加权计算原理5.2 原位大型剪模型试验5.3 中型剪模拟试验5.4 沈婷等的试验5.5 乌江渡的试验5.6 抗剪强度指标加权计算成果应用探讨6 起伏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取值6.1 结构面起伏的分类与分级6.2 结构面起伏对抗剪强度的影响6.3 起伏结构面抗剪强度取值第6章 工程案例1 万家寨水利枢纽1.1 坝址地质环境1.2 层间剪切带工程地质特征1.3 坝基滑动边界条件及滑动模式分析1.4 坝基抗滑稳定分析1.5 结论及问题探讨2 黄河龙口水利枢纽2.1 坝址地质概况2.2 软弱夹层发育特征2.3 软弱夹层的抗剪强度2.4 坝基深层滑移边界条件2.5 坝基深层抗滑稳定分析及处理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坝基软弱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取值方法》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280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