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恩户
页数:174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53576994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人教育规划教材(专科):中药药理学》在编写过程中注重体现三基本(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和三原则(少而精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以中药药理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为基础,内容涵盖了中药药理学技能和研究成果。本教材共19章,书后附有教学大纲,供教学参考。该教材吸收了其他同类教材的特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和相关的专著、学术期刊作为参考书,结合成人教育的特点,对有些章节和内容做了调整,每章编有目的要求、自学时数、学习内容、自学指导和复习思考题等,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本教材的如期出版与各位编委的尽职尽责以及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学院、江西中医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山西中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学院等参编单位和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孙建宁教授在百忙中,审阅并指导了编写工作,陕西中医学院药理教研室的全体老师和研究生们做了大量的辛勤工作,在此向关心、帮助编写工作的同行和广大师生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特色
张恩户主编的《中药药理学(供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生物制药中药资源与开发药物分析等专业使用)》共19章,书后附有教学大纲,供教学参考。该教材吸收了其他同类教材的特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和相关的专著、学术期刊作为参考书,结合成人教育的特点,对有些章节和内容做了调整,每章编有目的要求、自学时数、学习内容、自学指导和复习思考题等,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药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第二节 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况 第三节 中药药理学在新药研究中的作用 自学指导第二章 中药药效学 第一节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一、防治作用与不良反应 二、多效性 三、差异性和双向性 四、量效关系与时效关系 五、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的关系 第二节 中药药性的药效学研究进展 一、四气 二、五味 三、归经 四、升降浮沉 五、有毒与无毒 第三节 中药药效学研究的基本知识 第四节 中药复方药效学研究 附 中药药动学简介 自学指导第三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第一节 中药因素 一、药材品种与产地 二、采收与贮藏 三、炮制 四、制备工艺和剂型 五、剂量 六、给药途径 七、配伍与配伍禁忌 第二节 机体因素 一、年龄与性别 二、种族、实验动物种属与遗传变异 三、病理因素 四、心理因素一安慰剂效应 第三节 环境因素 自学指导第四章 解表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代表方药 麻黄 荆芥 白芷 柴胡 葛根 麻黄汤(《伤寒论》) 银翘散(《温病条辨》) 自学指导 第五章 清热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代表方药 黄芩 黄连 苦参 金银花 大青叶与板蓝根 鱼腥草 栀子 穿心莲 牡丹皮 知母 玄参 青蒿 白虎汤(《伤寒论》) 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自学指导第六章 泻下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代表方药 大黄 大承气汤(《伤寒论》) 自学指导第七章 祛风湿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代表方药 秦艽 独活 雷公藤 防己 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 自学指导第八章 芳香化湿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代表方药 厚朴 广藿香 苍术 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自学指导第九章 利水渗湿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代表方药 茯苓 泽泻 茵陈 虎杖 自学指导第十章 温里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代表方药 附子 干姜 肉桂 吴茱萸 吴茱萸汤(《伤寒论》) 四逆汤(《伤寒论》) 自学指导第十一章 理气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代表方药 枳实(枳壳) 自学指导第十二章 止血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代表方药 三七 蒲黄 自学指导第十三章 活血化瘀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代表方药 丹参 川芎 延胡索 益母草 银杏叶 莪术 水蛭 红花 姜黄 血竭 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自学指导第十四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代表方药 桔梗 半夏 小青龙汤(《伤寒论》) 自学指导第十五章 安神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代表方药 酸枣仁 远志 灵芝 酸枣仁汤(《金匮要略》) 自学指导第十六章 平肝熄风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代表方药 天麻 钩藤 地龙 全蝎 牛黄 天麻钩藤饮(《杂病论治新义》) 自学指导第十七章 开窍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代表方药 麝香 冰片 石菖蒲 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 冠心苏合丸(《中药制剂手册》1965年) 自学指导第十八章 补虚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代表方药 人参 黄芪 甘草 当归 何首乌 枸杞子 麦冬 鹿茸 淫羊藿 冬虫夏草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 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 自学指导第十九章 收涩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代表方药 五味子 山茱萸 自学指导《中药药理学》教学大纲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药药理学(中药成教 专科)》
Article link:
https://www.teccses.org/278468.html